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珍

作品数:88 被引量:28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2篇细胞
  • 27篇血管
  • 24篇心肌
  • 24篇微血管
  • 16篇内皮
  • 15篇微循环
  • 13篇血管内皮
  • 13篇微血管内皮
  • 10篇蛋白
  • 10篇血压
  • 10篇内皮细胞
  • 9篇心肌细胞
  • 9篇应激
  • 9篇缺血
  • 9篇细胞损伤
  • 9篇肌细胞
  • 8篇凋亡
  • 7篇血管内皮细胞
  • 7篇微血管内皮细...
  • 6篇内质网

机构

  • 88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空军总医院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88篇李玉珍
  • 57篇刘秀华
  • 23篇宋丹丹
  • 17篇王晓礽
  • 14篇徐菲菲
  • 12篇刘蜜
  • 12篇陶天琪
  • 11篇刘凤英
  • 10篇郭渝成
  • 10篇蔡莉蓉
  • 8篇田牛
  • 8篇刘育英
  • 6篇胡金麟
  • 6篇王琛
  • 6篇姚树桐
  • 5篇李冬
  • 5篇宋欣
  • 5篇武旭东
  • 5篇赵军平
  • 5篇赵秀梅

传媒

  • 14篇微循环学杂志
  • 7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军医进修学院...
  • 4篇中国微循环
  • 4篇生物物理学报
  • 4篇全军微血管病...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生物化学与生...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微循环学...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第十二届中华...
  • 2篇第九次全国中...
  • 2篇第十次全国中...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7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 18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串珠素对bFGF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串珠素对bFGF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SD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经VIII因子相关抗原抗体鉴定和常规处理后,随机分为对照组、bFGF组、缺氧组、缺氧+bFGF组、PD98059组和串珠素阻断组,以[3H]-TdR掺入法测定内皮细胞增殖反应。结果缺氧+bFGF组内皮细胞[3H]-TdR掺入率较对照组和bFGF组明显升高,是对照组的11.12倍(P<0.05),bFGF组的4.05倍(P<0.05),表明串珠素和bFGF联合作用可以明显刺激内皮细胞增殖,这种联合作用较单独的串珠素或bFGF作用明显;PD98059组内皮细胞[3H]-TdR掺入率较缺氧+bF-GF组下降了93.40%(P<0.05),表明PD98059可以抑制串珠素与bFGF对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结论串珠素可以增强bFGF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ERK介导了串珠素对bFGF的作用。
李玉珍刘秀华蔡莉蓉
关键词: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串珠素BFGF增殖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大鼠肠系膜和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肠系膜和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PTSD组(n=12)。采用单程延长刺激法复制PTSD大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大鼠肠系膜及软脑膜微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的改变;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D组大鼠在旷场中穿行格数及直立次数显著减少(P<0.01);肠系膜及软脑膜细动脉、细静脉管径明显变细(P<0.05),血流速度趋缓;血浆NA和ET-1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eNOS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PTSD大鼠存在肠系膜和软脑膜微循环障碍。
刘蜜宋丹丹李玉珍徐菲菲陶天琪李冬刘秀华郭渝成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肠系膜软脑膜微循环
串珠素参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于缺血心肌的保护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串珠素参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于缺血心肌的保护。方法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建立后,随机分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心肌缺血(MI)组(bFGF+MI 组,缺血边缘区注射 bFGF)、MI 组(缺血边缘区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和假手术组(sham 组)。分别于梗后24 h、14 d、28 d 结束实验。检测血流动力学参数,红四氮唑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化法计数微血管数目,实时定量 PCR 检测串珠素 mRNA 表达,Western 印迹检测 FAK、p-p38MAPK 变化。结果缺血区边缘注射 bFGF 后,心肌功能改善,心梗面积较 MI 组减小,微血管数目增加,多于 MI 组,串珠素 mRNA 在缺血边缘区、梗区表达增加,FAK、p-p38表达上调。结论 bFGF 明显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功能,缩小梗死面积,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串珠素参与 bFGF 对于缺血心肌的保护,其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涉及 FAK 的激活和 p38MAPK 信号转导途径。
付艳刘秀华赵秀梅刘凤英李玉珍徐菲菲孙胜蔡莉蓉
关键词:心肌梗塞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串珠素
卡巴胆碱对Ⅲ度烫伤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卡巴胆碱对Ⅲ度烫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Ⅲ度烫伤组和卡巴胆碱治疗组。平行测定各组心功能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1)Ⅲ度烫伤组大鼠颈动脉压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2.33%、17.89%和19.30%(P<0.05~0.01),给予卡巴胆碱治疗后,颈动脉压最小值和平均值较Ⅲ度烫伤组明显升高(P<0.05)。(2)Ⅲ度烫伤后大鼠心率和-dp/dt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dp/dt虽较对照组下降6.20%,但二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卡巴胆碱治疗后,+dp/dt和-dp/dt较Ⅲ度烫伤组分别升高19.00%和24.34%,差异有显著性(P<0.05)。(3)Ⅲ度烫伤后大鼠血清NO较对照组下降48.02%(P<0.05),卡巴胆碱治疗后大鼠,血清NO水平升高至30.51±15.13μmol/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巴胆碱具有改善Ⅲ度烫伤大鼠心功能的作用,NO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李玉珍姚树桐刘秀华胡森盛志勇
关键词:心功能烫伤大鼠卡巴胆碱舒张功能降低心脏收缩
鼠尾胶为贴黏剂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以鼠尾胶为贴黏剂,建立一种成本低且生长状态良好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无菌条件下制作鼠尾胶,并均匀铺在培养皿中。分离收集脑微血管段,接种于铺有鼠尾胶的培养皿中进行培养。用内皮细胞的两种重要标记物VIII因子相关抗原和γ-谷氨酰转酞酶(-γglutamyl-transpeptidase,γ-GT)鉴定细胞,并以3H-TdR掺入法观察培养细胞对血清刺激的增殖反应性。结果:显微镜观察从脑微血管段生长出的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生长特性:单层“卵石样”排列特征和接触生长抑制;VIII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培养上清含有大量的γ-谷氨酰转酞酶[(5.01±0.07)IU/L];证实鼠尾胶做为贴黏剂获得的是内皮细胞。10%胎牛血清刺激后3H-TdR掺入率较对照组增加87.5%(P<0.05)。结论:本研究用鼠尾胶做为贴黏剂,降低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成本,且细胞生长状态良好,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比较经济可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体系。
蔡莉蓉李玉珍刘秀华
关键词:毛细血管细胞培养
外源性钙网蛋白预处理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介导高功率微波辐射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
研究外源性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对高功率微波辐射(high power mcrowave,HPM)导致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yocardi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
李卫红李玉珍宋丹丹王晓初刘蜜刘秀华
关键词:血管疾病内皮细胞
文献传递
24位专家对临床微循环目前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的汇总被引量:2
2005年
李玉珍田牛
关键词:临床微循环微循环学病理生理中级职称
试论人类体细胞基因治疗的生命伦理被引量:3
1997年
试论人类体细胞基因治疗的生命伦理解放军总医院(北京100853)宋克群李玉珍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37)王琦人体基因治疗(下称基因治疗)起步于本世纪80年代,在短短的10余年内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人预计,下一个世纪基因治疗将成为治疗疾病的主要...
宋克群李玉珍王琦
关键词:基因疗法生命伦理
BMF促细胞凋亡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7年
BMF(Bcl-2-modifying factor)是一种具有促凋亡作用的Bcl-2家族成员.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内源性的BMF持续锚定在胞浆中的细胞骨架上,时刻感受细胞内的变化.一旦损伤刺激作用于细胞,BMF从胞浆转移至线粒体,触发线粒体凋亡途径,造成细胞损伤.BMF的促凋亡作用受到转录、翻译和翻译后修饰的调控,过表达或者转录上调的BMF主要定位于线粒体,诱导细胞凋亡.由此可见,BMF具有强大的促凋亡功能.
李玉珍
关键词:促凋亡蛋白细胞凋亡
改良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建立一种细胞获得率高并且操作简单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左心室,0.1%胶原酶消化6min后,加0.1%胰蛋白酶继续消化4min,用100μm滤网过滤消化液,离心收集滤液中血管段进行培养。用内皮细胞的重要标记物VIII因子相关抗原鉴定细胞,并通过3H-TdR掺入法观察培养细胞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反应性。结果:细胞的获得率为1.2×106细胞/g心肌组织,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生长特性:单层“卵石样”排列特征;VIII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证实获得的是内皮细胞。bFGF刺激后3H-TdR掺入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利用改良的酶消化法,缩短了消化时间,提高了细胞获得率,同时培养的内皮细胞对生长因子具有良好反应性,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体外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体系。
李玉珍刘秀华蔡莉蓉
关键词: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大血管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相关疾病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