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丹丹

作品数:36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血管
  • 9篇微血管
  • 8篇血压
  • 6篇蛋白
  • 6篇心肌
  • 6篇微循环
  • 6篇细胞
  • 6篇高血压
  • 6篇钙网蛋白
  • 5篇血流
  • 5篇应激
  • 5篇甲襞
  • 5篇甲襞微循环
  • 5篇灌注
  • 4篇血流灌注
  • 4篇病变
  • 3篇洋参
  • 3篇应激障碍
  • 3篇原发性
  • 3篇皂苷

机构

  • 36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中共中央办公...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兵器工业北京...

作者

  • 36篇宋丹丹
  • 29篇刘秀华
  • 23篇李玉珍
  • 15篇王晓礽
  • 13篇刘蜜
  • 13篇陶天琪
  • 10篇徐菲菲
  • 10篇郭渝成
  • 6篇李冬
  • 4篇王琛
  • 3篇令狐恩强
  • 3篇柴宁莉
  • 3篇史大卓
  • 3篇何涛
  • 2篇卢忠生
  • 2篇冯秀雪
  • 2篇朱静
  • 2篇王向东
  • 2篇杨竞
  • 2篇李卫红

传媒

  • 8篇微循环学杂志
  • 5篇中华胃肠内镜...
  • 4篇全军微血管病...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微循环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第十次全国中...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 1篇THE 23...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9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的机制是否与抑制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有关。方法:采用乳鼠心肌细胞H/R损伤模型,转染CaN质粒使其过表达或CaN抑制剂FK506干扰其表达,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药物预处理组、CaN过表达+药物预处理组、空载pCDB质粒+药物预处理组及CaN抑制剂+药物预处理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按CaN测试盒步骤测定心肌细胞CaN活性,以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心肌细胞CaN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aN过表达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PQS+H/R组比较,FK506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抗凋亡蛋白Bcl-2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CaN活性及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抑制CaN活性可以减轻心肌细胞H/R损伤,但联合应用FK506对H/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不比单独应用PQS强,PQS减轻心肌细胞H/R损伤的机制可能与CaN途径无关。
王琛刘蜜王晓礽宋丹丹刘秀华史大卓
关键词: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缺氧复氧钙调神经磷酸酶
健康国人皮肤温度、血流灌注量及局部加热效应被引量:18
2013年
目的:检测分析健康国人手部、面部、腰部、胫前区皮肤温度和加热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量。方法:被行手部检查者共74例(年龄30~79岁),按性别分为男性组(n=29)和女性组(n=45),按年龄分为30~40岁组(n=20),41~50岁组(n=20),51~60岁组(n=20),≥61岁组(n=14)。被行面部、腰部和胫前区检查者共15例(年龄30~48岁),按性别分为男性组(n=7)和女性组(n=8)。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查以上各组不同部位皮肤基础温度、基础血流灌注量以及局部加热至44℃时的血流灌注量及与基础血流灌注量的比值。结果:健康国人男性和女性比较,其手部、面部、腰部和胫前区基础皮温、基础血流灌注量、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手部基础皮温和基础血流灌注量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但30~40岁组和41~50岁组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明显高于51~60岁组和≥61岁组(P<0.05)。31~48岁健康国人手、面、腰部及胫前区皮肤温度无明显差异(P>0.05);手部与面部比较、腰部与胫前区比较的基础血流灌注量、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部和面部的基础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腰部及胫前区,加热后血流灌注量及加热后比值明显低于腰部和胫前区(P均<0.05)。结论:性别对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无明显影响;随着年龄增加,微血管热效应明显降低,血流储备能力也下降。
宋丹丹李玉珍郭渝成刘秀华
关键词:健康人微血管血流灌注量皮肤温度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QS)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从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及线粒体凋亡通路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I/R)组、PQS(200 mg·kg-1·d-1,灌胃6周)+I/R组、环孢霉素A(CsA;10 mg·kg-1,再灌前10 min腹腔注射)组、CsA+I/R组和PQS+CsA+I/R组,各组n=15。除sham组和CsA组大鼠开胸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下穿线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大鼠常规麻醉后,结扎LAD 30 min,再灌注120 min复制I/R模型。生化分析仪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和伊文思蓝双染法测心梗面积,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JC-1作为荧光探针,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酶标仪测定ΔΨm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清LDH活性、心梗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I/R组相比,PQS+I/R组、CsA+I/R组和PQS+CsA+I/R组血清LDH活性、心梗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心肌Bcl-2蛋白表达量降低,Bax、胞浆cytochrome C和cleaved caspase-3升高(均P<0.05);与I/R组相比,PQS+I/R组、CsA+I/R组和PQS+CsA+I/R组心肌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Bax、胞浆cytochrome C及心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均降低(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示,I/R组线粒体JC-1染色后红色荧光强度减弱,荧光酶标仪测相对荧光单位(RFU)较sham组降低(P<0.05);PQS+I/R组、CsA+I/R组和PQS+CsA+I/R组RFU均较I/R组升高(P<0.05)。结论:PQS显著降低大鼠I/R后心肌细胞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与维持再灌注期ΔΨm稳定、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有关。
李冬刘蜜陶天琪宋丹丹刘秀华史大卓
关键词: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大鼠肠系膜和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肠系膜和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PTSD组(n=12)。采用单程延长刺激法复制PTSD大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大鼠肠系膜及软脑膜微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的改变;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D组大鼠在旷场中穿行格数及直立次数显著减少(P<0.01);肠系膜及软脑膜细动脉、细静脉管径明显变细(P<0.05),血流速度趋缓;血浆NA和ET-1含量显著升高(P<0.01),但eNOS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PTSD大鼠存在肠系膜和软脑膜微循环障碍。
刘蜜宋丹丹李玉珍徐菲菲陶天琪李冬刘秀华郭渝成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肠系膜软脑膜微循环
外源性钙网蛋白预处理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介导高功率微波辐射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
研究外源性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对高功率微波辐射(high power mcrowave,HPM)导致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yocardi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
李卫红李玉珍宋丹丹王晓初刘蜜刘秀华
关键词:血管疾病内皮细胞
文献传递
不同危险分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球结膜微循环的改变
2015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不同危险分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球结膜微循环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血压水平(1、2、3级)、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早发心血管家族史、体质量指数、高敏C反应蛋白等)、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的情况,对11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分层,研究不同危险分层的高血压病患者和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低危组高血压病患者球结膜微循环改变主要表现为稀疏网格结构、微血管数目减少及细静脉管径变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以上(含中危)组高血压病患者球结膜微循环出现形态、流态和袢周状态的明显改变。其形态改变主要为视野清晰度下降、微血管数减少、细动脉及细静脉管径变细、微血管粗细不均增多,并出现网格结构、微血管瘤、囊状扩张及缺血区。其流态改变主要为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其管周渗出增加、含铁血黄素沉着增多。随着高血压危险分层的增加,球结膜微血管密网格结构比例逐渐增多、微血管数逐渐减少、微血管内血流速度逐渐减慢、红细胞聚集程度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与危险分层相关的球结膜微循环改变。
何涛陶天琪李玉珍徐菲菲王晓礽宋丹丹刘秀华
关键词:球结膜微循环高血压
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成年人足趾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的测定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测定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成年人足趾皮肤温度和加热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51例健康成年人(31~83岁)。分别按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n=25),女性组(n=26),以及按年龄不同分为:31~40岁组(n=11)、41~50岁组(n=9)、51~60岁组(n=6)、61~70岁组(n=10)、≥71岁组(n=15)后,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各组左足趾皮肤温度、基础血流灌注量(PU0)、加热至44℃时的血流灌注量(PU)以及加热后血流灌注量与基础血流灌注量的比值(加热后比值),比较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上述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分析年龄与加热前后血流灌注量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性别的足趾皮肤温度、PU0、PU、加热后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U明显高于PU0(P<0.01)。(2)不同年龄组足趾皮肤温度、PU0及PU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加热后比值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61~70岁组以及≥71岁组加热后比值明显低于31~40岁组(P<0.01);≥71岁组加热后比值明显低于41~50岁组(P<0.05)。(3)年龄与足趾皮肤温度、PU0及PU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与加热后比值呈负相关(r=-0.419,P<0.05)。结论:不同性别健康成年人足趾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足趾皮肤微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血流储备能力下降。
刘蜜李玉珍宋丹丹王晓礽郭渝成刘秀华
关键词:血流灌注量皮肤温度健康成年人微血管功能血管损伤性疾病足趾
创伤后应激障碍致大鼠心血管及微循环改变的研究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大鼠心血管及微循环的改变。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PTSD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单一延长刺激法复制PTS...
刘蜜徐菲菲李玉珍宋丹丹陶天琪王晓礽李冬刘秀华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血压心功能微循环
文献传递
外源性钙网蛋白经FAK-F-actin通路减轻微波辐射致小鼠急性微血管损伤
当今社会微波广泛应用于雷达、航空、通讯及医学领域,其生物学效应及对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课题组前期证实遍布全身的微血管是微波损伤的重要靶点和影响脏器损伤、修复及预后的重要原因;并在离体水平证实外源性钙网蛋白(calr...
徐菲菲刘秀华李玉珍宋丹丹刘蜜李冬陶天琪
关键词:钙网蛋白微波辐射微血管黏着斑激酶纤维状肌动蛋白
文献传递
移动护理平台在消化内镜中心健康宣教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评价移动护理平台在消化内镜中心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指导临床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利用自带数据收集系统的移动护理平台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用户数据,比较不同推广方式及不同内容点击率情况。结果自平台建立起,APP下载和微信关注人数呈上升趋势。微信用户量明显多于APP用户量,检查预约流程是点击量最高的内容。结论利用移动护理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可提供便捷的微信扫描方式来扩大影响力,并根据不同内容点击量指导临床健康教育工作。
王盈盈张婕宋丹丹付小风冯双
关键词:健康宣教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