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肩关节镜下锚钉植入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关节镜下锚钉植入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伴bankart损伤16例,术前均行肩关节X线和MRI检查,按视触动量的顺序检查肩关节,并与健侧对比并评分,确诊后在关节镜下行相应部位的锚钉固定,术后按肩关节康复指导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手术前后肩关节的评分均参照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UCLA)功能评分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7~68(中位数25)个月,术后肩关节稳定性良好,未出现肩关节再发脱位,UCLA术前评分20~22(20.8±0.8)分,终末随访29~35(32.9±1.5)分,其中优6例,良10例,术前及随访终末VAS评分分别为2~4(3.3±0.8)和0~1(0.6±0.5)。结论:关节镜下锚钉植入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目的比较单半径(SR)和多半径(MR)后稳定型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荷兰医学文摘(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4个数据库进行检索,选择使用单半径(SR)和多半径(MR)后稳定型假体作为初次膝关节置换的随机对照研究提取相关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CTs),共667位患者、667例膝关节置换。结果显示:SR与MR假体术后随访的膝关节评分系统的功能评分、膝关节牛津评分、活动度、屈曲度、站立位最小屈曲度、并发症等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R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膝关节评分系统的膝关节评分和站立位最大屈曲度优于MR假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2=1%,Z=2.03,P<0.05)。结论SR和MR后稳定型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的术后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SR假体的术后膝关节评分系统的膝关节评分和站立位最大屈曲度要优于MR。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中期治疗经验。方法对26例(29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行THR。对23例中、重度骨缺损者,采用植骨修补外上方承重区骨缺损,并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合理安装假体。结果随访9个月~6年,Harris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3.8±0.7)分提高到术后的(87.1±0.3)分。所有患者活动度增加,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感染、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8例双下肢不等长者,短缩差由术前平均2.7(2.1-4.5)cm缩小到术后平均0.5(0.1-0.7)cm,外观改善明显。结论 DDH继发骨性关节炎采用THR是行之有效的。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结构以及合适的假体选择是手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