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许

作品数:21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文学
  • 3篇女性
  • 2篇女性主义
  • 2篇文化
  • 2篇西部文学
  • 2篇小说
  • 2篇写作
  • 2篇孤独
  • 1篇对话型
  • 1篇寻找自我
  • 1篇意识流
  • 1篇意象
  • 1篇异化
  • 1篇印第安文学
  • 1篇有意
  • 1篇身份
  • 1篇声色
  • 1篇生态女性
  • 1篇生态女性主义
  • 1篇生态意识

机构

  • 16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16篇陈许
  • 2篇蓝云春
  • 1篇敬南菲
  • 1篇王一安
  • 1篇许焕荣
  • 1篇李卓

传媒

  • 2篇唐山文学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 1篇戏剧之家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作家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外语研究
  • 1篇中国出版
  • 1篇天津外国语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复旦外国语言...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露声色的作者——巴赫金对话理论视域下的《圆屋》解读被引量:2
2016年
作为"本土裔美国文学复兴"的中坚力量,路易丝·厄德里克深谙以"对话"形式谋生存的重要性。《圆屋》中的厄德里克自始至终不露声色,是她积极与人物、读者、主流社会乃至世界"对话"的体现。本文结合巴赫金对话理论中提倡的"对话型作者"及"对话的未完成性"概念对《圆屋》进行解读,分析作者从文本内全身而退的叙事效果和小说中隐含的设问及开放式结局的意味深长。乔的独立讲述真实、客观地呈现了印第安人的历史创伤和生存困境;作者无力裁决或回答的一系列问题指向遥远的未来,引发深层次思考,进一步彰显了当代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及走出困境之途任重道远。厄德里克的"对话"策略充分调动了读者参与意义建构的积极性,为她赢得众多读者的同时让印第安人的生存困境为更多人知晓,有助于他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收获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帮助。
蓝云春陈许
个人主义价值观中的“集体精神”传统:美国早期文化思潮探究及其启示被引量:2
2016年
个人主义是美国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美国的个人主义内容丰富,不同的历史宗教传统在个人主义框架下有不同的层次和方向。本文梳理美国早期个人主义发展的脉络,分析其在美国早期思想文化中的四个传统和来源——宗教传统、共和思想、实用个人主义和表现个人主义(或浪漫个人主义),并以美国早期的四个名人——温思罗普、杰斐逊、富兰克林和爱默生为例进行解读。四种传统相互竞争作用,使美国个人主义既包含了个人的概念,也有集体精神,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多姿多彩的美国国民性。这种动态的视角也对我国当代价值观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王一安陈许
关键词:个人主义价值观
简论弗兰克·柏根新西部小说的创作特色
2009年
弗兰克·伯根(1943-)被认为是新西部的代言人之一,其小说直接反映了影响当代西部的重大问题。他的三部新西部小说——《肖肖恩.迈克》(1987)、《对圣.埃德和S哥的诱惑》(1992)和《荒诞的把戏》(1995)应该被看成一个整体,因为这三部小说互为补充,目的是震撼现存的僵化观念,表现其替代物,以便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些新西部小说的创作特色主要体现在复杂、分化、多样三个方面。
陈许
美国文学中的地方色彩与生态意识浅探
长期以来,美国作家在创作中关注地方色彩与生态意识。事实上,美国文学中的地方色彩与生态意识经常是同时出现的,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现代性剧变,并且此后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使学者们开始对这种交织的方式展开探讨。人们对这些互相作用的...
陈许
关键词:美国文学生态意识
科马克·麦卡锡小说《血色子午线》中有意为之的女性沉默与缺失
2017年
《血色子午线》作为科马克·麦卡锡的一部西部小说,再现了美墨边境的那段残酷历史,将美国西部的暴力属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国内外对暴力本身的探讨一直是一大热点。本文则从侧面进行剖析,认为《血色子午线》中的女性沉默与女性角色的缺失是科马克·麦卡锡用来体现暴力主宰西部的一种独特技巧。科马克·麦卡锡用女性角色在小说中的缺失,暗指文明与人性在西部的缺失;男性角色代表权力、暴力,他们的主宰便是暴力的主宰。弱化女性角色这样细腻的处理,进一步佐证了西部的混乱与血腥。因此,探究女性沉默与缺失是对《血色子午线》中暴力元素更加细腻的解读。
王亚坤陈许
关键词:科马克·麦卡锡
解读美国西部印第安人小说被引量:2
2006年
美国西部印第安人小说是美国西部文学的一个重要类型。如何从文学中的形象来探讨美国西部印第安人小说的特征,以还土著人的本来面目,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事实上,美国西部印第安人小说既与西部边疆开拓有关,又与浓厚的印第安人传统有关。这类小说对当代美国人文范畴的三个热点命题,即历史观、文化观和种族观,作出了独特而富有说服力的解读。
陈许
简论美国西部文学中的自然写作
2008年
在19世纪初的美国文学中,由于浪漫主义赋予了荒野以新的意义,人们对荒野的感受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文化界进行野外调研的三股主要潮流汇聚到一起,产生了美国自然写作。20世纪美国的自然写作得到发展,成为一种公认的写作体裁。从事自然写作的西部作家们不仅表现了对文学中美的追求,而且探讨了土地、环境的价值和对自然界的伦理观,教育人们要理顺荒野与文明的关系,善待地球,呵护自然,从而奠定了当今生态文学创作与批评在美国文学界占牢一席之地的厚实基础。
陈许
关键词:西部文学自然写作
异化、意象、意识流——《日诞之地》的现代性解读
2016年
作为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纳瓦雷·莫马迪的《日诞之地》体现了现代主义特征,这是该小说区别于以往的印第安小说的重要方面。本文从主人公阿韦尔及白人女性安杰拉的异化,托萨马、安杰拉、贝纳利及弗朗西斯科老人关于熊故事的讲述及意识流写作手法三个方面分析小说所体现的现代性。
张凤鸣陈许
关键词:异化意象意识流
解读《天使望故乡》的孤独主题——以主人公尤金为例
2015年
1.引言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克莱·刘易斯在受奖辞中介绍道"还有一位美国作家,他叫托马斯·沃尔夫,我相信他还是个不到三十的小青年,他那唯一的一部小说《天使望故乡》堪与我们的最佳文学产品相媲美,这一鸿篇巨制中充满了生机勃勃。"[1]从此以后,托马斯·沃尔夫和他的这部《天使望故乡》的名字就在世界文学界不胫而走,评论界也历来将沃尔夫列为与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等人齐名的"迷茫的一代"作家。"虽然沃尔夫曾被评价过度叙述和缺乏艺术性"[2]。
何玲飞陈许
关键词:菲茨杰拉德精神家园寻找自我
《弗吉尼亚人》中的美国边疆精神探讨
2015年
1.引言作为美国西部神话的创造者,基于其在西部的丰富阅历,欧文·威斯特创作了大量的西部小说,其中《弗吉尼亚人》是最杰出的牛仔小说。《弗吉尼亚人》的成功帮助威斯特赢得了"牛仔小说之父"的称号。同时,它也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牛仔小说的起点。(唐茛晋:2003)此外,《弗吉尼亚人》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详细地展现了美国西部的生活,而且也更直接更深入地刻画了一个生动的牛仔英雄形象。在《弗吉尼亚人》中,主角是一个无名牛仔英雄,由于他来自弗吉尼亚州的缘故。
郏爱萍陈许
关键词:西部文学法制社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