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敬南菲

作品数:34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叙事
  • 5篇犹太
  • 5篇小说
  • 3篇短篇
  • 3篇短篇小说
  • 2篇犹太人
  • 2篇犹太文学
  • 2篇思维
  • 2篇思维方式
  • 2篇屠杀
  • 2篇美国梦
  • 2篇美国犹太人
  • 2篇空间叙事
  • 2篇记忆
  • 2篇爱伦坡
  • 2篇《店员》
  • 2篇大屠杀
  • 1篇大西
  • 1篇当代女作家
  • 1篇地缘

机构

  • 25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26篇敬南菲
  • 1篇陈许

传媒

  • 5篇杭州电子科技...
  • 3篇外国语文
  • 2篇戏剧之家
  • 2篇当代外国文学
  • 2篇英语广场(学...
  • 1篇作家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社科纵横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文教资料
  • 1篇神州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英美文学研究...
  • 1篇外文研究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何处是吾乡:论《反生活》的空间书写
2020年
罗斯在《反生活》中调动召唤结构、文本互涉、并置拼贴等诸多空间叙事手段,以分形叙事与主题并置叙事为空间框架,通过对两兄弟互为镜像的反生活书写,将民族历史与个人身份的关系置于全世界空间中进行考察,反映了当代美国犹太人最关心的话题,包括以色列社会的现状、宗教复国主义的影响、犹太人关于流散与回归的争论。祖克曼兄弟跨越三大洲的移动空间地图,表达了美国犹太人在犹太意识、美国价值、中东地缘政治等各因素合力作用下的身份追寻困境。
敬南菲
关键词:《反生活》流散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成因被引量:24
2006年
中西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影响,客观上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敬南菲
关键词:思维方式
《耶路撒冷去来》中的以色列地方书写
2023年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在犹太民族记忆、复国主义意识形态、游客猎奇心理以及西方知识体系框架下写就的《耶路撒冷去来》,蕴含着他对古老犹太家园的恋地情感、对现代犹太国家的支持、对中东“异域”风情的欲望、对巴勒斯坦的“他地”想象。贝娄在游记中书写的“地方”既非对以色列毫无根据的臆想,也不是对地理现实的客观呈现,而是旅行主体受先在经验影响,对异地的理解、阐释与塑形,与一套指涉真实空间的话语生产体系相关。
敬南菲
关键词:美国犹太人
富阳传统手工造纸调查研究
2018年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竹类手工纸造纸技术也领先于其他国家,但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机器造纸的冲击,竹类手工纸造纸技术逐渐式微,存在严重的保护和传承问题.本文主要以浙江富阳传统手工竹纸的实地调查为例,对富阳传统手工造纸概况做简单的介绍,并深入探讨当地传统竹纸生产技术发展困难的原因,并从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提出解决办法.
林路黄丽卫钱佩雯冯若兮敬南菲
关键词:手工造纸保护传承
仁者和知者: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探源被引量:3
2007年
中西民族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异。不同的哲学观、自然条件以及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力,在中西民族思维方式形成之初即已表现出来。
敬南菲
关键词:思维方式
孤独无处可逃——《心是孤独的猎手》之拉康式解读被引量:1
2018年
本文从拉康欲望理论入手解读卡森·麦卡勒斯名作《心是孤独的猎手》,指出小说中孤独被感知是由于他者欲望对主人公的压迫,孤独感加强的原因是主人公自身欲望被语言能指异化,而倾听要求的部分满足则造成了主人公逃脱孤独的幻象。
段长顺敬南菲
关键词:《心是孤独的猎手》
言说不可言说——论《耶路撒冷乞丐》的空间叙事被引量:1
2020年
埃利·威赛尔的《耶路撒冷乞丐》的空间叙事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对耶路撒冷物理空间和幸存者心理空间的书写。就形式而言,它运用叙事时间空间化、叙事进程空间并置等策略,表达传统现实主义无法再现的大屠杀创伤。小说的空间叙事表明,创伤主体通过私人经验的脱域,将个人灾难化为与所有人共通的真相,或能达到言说不可言说的创伤的目的。
敬南菲吕安琪
关键词:空间叙事大屠杀创伤
成长小说观照下当代美国犹太女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2014年
随着犹太文化在新一代美国犹太作家笔下复兴,以色列成为当代犹太美国文学的书写热点。作为引发母性联想的犹太人家园,作为父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冲突前沿,作为在与四邻纷争中艰难求存的主权国家,以色列尤其为美国犹太女作家们的文学想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她们的以色列书写往往以女主人公离开美国前往以色列寻求自我身份认同为叙事模型,是较为典型的成长小说,本文以此为视角,结合女性身份构建、女性本真生存、姐妹情谊等女性文学要素,探索《慈爱》、《来自一个封锁的房间》、《七次福佑》三部作品的女性人物在以色列完成主体性构建的成长历程,讨论其在主题探索与叙事审美维度呈现出的特性与共性,并分析以色列在美国犹太女性身份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敬南菲
关键词:美国犹太文学当代女作家成长小说
强化颠覆抑制协合:《应许之地》的文化诗学阐释
2013年
引言 20世纪初,美国犹太文学开始萌芽。其代表人物之一玛丽·安亭(Mary Antin)从1911年9月起,在《大西洋月刊》上分十次连载自传《应许之地》,讲述主人公怎样从俄属波兰小镇中世纪般的犹太人栅栏区(Pale of Settlement),来到20世纪美国的现代都市波士顿;又怎样随着物理时空的转换,从受尽种族与性别双重歧视的犹太女孩玛什珂·安亭,
敬南菲
关键词:诗学阐释《大西洋月刊》文化犹太文学现代都市
变动地缘中的身体:《姐妹山》的边界空间书写
2023年
美国犹太作家内森·英格兰德的小说《姐妹山》反映出作家关于边界空间的兴趣和文学主张。本文着眼日常生活中具体而微的空间实践,考察犹太人在定居点边界空间中,凭借身体扩大以色列国家领土、加深犹太集体记忆、改造阿拉伯景观、传承文化仪式的过程,发现边界既加固领土安全,又作用于边界主体的身份与情感,同时被主体的身体实践所表达和形塑,并且定居点空间因犹太定居者身体的介入,呈现一种地缘政治与生命力量的交互,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期待通过人地互动的生命政治解读,纠偏民族—国家宏大叙事对底层视角的忽视。
敬南菲
关键词:身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