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正宏

作品数:316 被引量:1,797H指数:20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144篇轻工技术与工...
  • 87篇生物学
  • 74篇化学工程
  • 51篇医药卫生
  • 12篇农业科学
  • 10篇理学
  • 9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3篇发酵
  • 39篇棒杆菌
  • 25篇活性
  • 21篇钝齿棒杆菌
  • 19篇谷氨酸棒杆菌
  • 18篇杆菌
  • 17篇微生物
  • 16篇蛋白
  • 16篇香醋
  • 16篇L-精氨酸
  • 15篇芽孢杆菌
  • 15篇镇江香醋
  • 15篇挥发性
  • 13篇芽孢
  • 13篇基因
  • 12篇酵母
  • 11篇泸型
  • 11篇酶学性质
  • 11篇聚糖酶
  • 11篇发酵条件

机构

  • 297篇江南大学
  • 17篇中国科学院天...
  • 15篇无锡轻工大学
  • 10篇江苏恒顺醋业...
  • 8篇教育部
  • 7篇国家工程研究...
  • 6篇江苏省微生物...
  • 6篇江苏省生物活...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无锡福祈制药...
  • 3篇天津药业研究...
  • 3篇泸州品创科技...
  • 3篇福建绿泉食品...
  • 2篇江苏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 2篇无锡市第三人...
  • 2篇济南市水质净...

作者

  • 316篇许正宏
  • 75篇史劲松
  • 64篇陶文沂
  • 56篇陆震鸣
  • 30篇李恒
  • 29篇许泓瑜
  • 25篇敖宗华
  • 22篇窦文芳
  • 21篇龚劲松
  • 20篇饶志明
  • 18篇李会
  • 17篇张晓梅
  • 16篇徐美娟
  • 13篇张显
  • 12篇张晓娟
  • 11篇耿燕
  • 11篇杨套伟
  • 9篇张旦旦
  • 8篇孙微
  • 8篇金坚

传媒

  • 44篇食品与发酵工...
  • 29篇食品与生物技...
  • 20篇生物工程学报
  • 18篇微生物学通报
  • 16篇食品科学
  • 14篇微生物学报
  • 13篇应用与环境生...
  • 10篇中国生物工程...
  • 9篇无锡轻工大学...
  • 9篇天然产物研究...
  • 8篇中国调味品
  • 8篇生物加工过程
  • 7篇生物技术通报
  • 7篇菌物学报
  • 6篇工业微生物
  • 5篇药物生物技术
  • 5篇化工进展
  • 4篇中国酿造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食用菌学报

年份

  • 17篇2023
  • 14篇2022
  • 12篇2021
  • 16篇2020
  • 25篇2019
  • 16篇2018
  • 18篇2017
  • 14篇2016
  • 13篇2015
  • 24篇2014
  • 19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10篇2007
  • 12篇2006
  • 13篇2005
  • 10篇2004
3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奶味香精的制备技术与开发现状被引量:3
2021年
乳制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物,而我国乳制品存在风味不突出等问题,因此奶味香精是目前香精领域的研究热点。乳制品主要风味物质大致分为脂肪酸类、酯类、醛类、酮类、醇类等。本文总结了现有的制备技术(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酶法水解法以及复配法)以及专利情况,分析了目前奶味香精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奶味香精的制备提供参考。
高雨婷秦安琪钱建瑛史劲松闫建国许正宏
关键词:奶味香精风味成分乳制品酶解
磷脂酶D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1999年
磷脂酶D专一性水解磷脂中的4位酯键,其分布广泛,功能多样,在细胞信号转导,脂质代谢,生物膜形成以及磷脂改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概述了磷脂酶D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包括酶源分布、催化特征、底物特一性、酶活调节因子以及其工业应用前景等。
陈石良许正宏孙微谷文英陶文忻
关键词:磷脂酶D磷脂水解酶
微生物植酸酶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4年
植酸酶作为一种新型酶制剂,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对植酸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胞内和胞外植酸酶分类、酶性质、酶活测定方法、酶作用机理、基因工程、酶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杨平平许正宏王燕陶文沂
关键词:植酸酶微生物基因酶性质
Mycobacterium sp.LY-1高效转化植物甾醇两相体系的构建被引量:2
2020年
9α-羟基雄甾-4-烯-3,17-二酮(9α-OH-AD)是一种卤代皮质类激素的重要前体,具有重要的商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目的产物9α-OH-AD的产量,在本实验室前期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乙氧乙烯醚(TX-40)替代大豆油进行Mycobacterium sp.LY-1转化植物甾醇的基础上,通过考察16种助溶剂与TX-40复配对菌株LY-1转化植物甾醇生产9α-OH-AD的影响,确定最适助溶剂为司盘-20.通过正交优化实验确定司盘-20的最优添加浓度为0.1%.进一步考察不同浓度细胞膜结构抑制剂甘氨酸、鱼精蛋白、异烟肼对菌株LY-1转化植物甾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以上转化体系中添加1.0μg/mL的鱼精蛋白时,9α-OH-AD的摩尔得率最高,达到46.4%.最终确定菌株LY-1降解植物甾醇的两相转化体系为TX-400.7%,司盘-200.1%,鱼精蛋白1.0μg/mL.该体系于植物甾醇的投料浓度提高至35 g/L时,目的产物9α-OH-AD的摩尔得率仍能稳定在32.5%以上.本研究成功构建了Mycobacterium sp.LY-1高效转化植物甾醇的两相体系,结果可为其工业化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图4表2参26)
许桠楠李会周龙飞张杰陈立营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17-二酮
产高活性抗癌物质卵黄状多囊菌JSW103(粘细菌)的筛选被引量:2
2007年
以肿瘤细胞株为筛选模型,对分离的粘细菌代谢的产物进行定向、高通量筛选,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1株产高活性抗癌物质的粘细菌。根据其形态鉴定为多囊菌属(Polyangium)的卵黄状多囊菌(Polyangium vitellinum),命名为JSW103。JSW103代谢产生的甲醇提取的混合物对肿瘤细胞系B16和SGC7901体现有较强的选择性,其IC50分别达到了0.2701μg/mL和0.097μg/mL,并且对Bel 7402、H446、MCF-7也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郭文杰朱秋劲陶文沂许正宏敖宗华
关键词:粘细菌次生代谢抗癌活性IC50
泸型酒酒醅与窖泥中乳酸菌群落结构差异被引量:4
2020年
乳酸菌对泸型酒风味品质的发酵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对酒醅和窖泥中乳酸菌群落物种组成、发酵演替规律以及表型差异的深入认识,采用分子生态学技术,在种水平上对比和揭示同一窖池酒醅和窖泥中乳酸菌群落的结构差异和演替规律,并运用BugBase预测酒醅和窖泥乳酸菌群落主要表型的差异.结果显示,窖池中共检出6科16属乳酸菌.酒醅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平均丰度为65.21%±29.47%,而窖泥中乳酸菌仅占细菌总量的4.06%±4.24%.0-3 d酒醅中优势乳酸菌是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占乳酸菌丰度44.01%)、魏氏菌属(Weissella,27.33%),其后乳杆菌属丰度维持在91.06%以上,窖泥中优势乳酸菌为乳杆菌属(95.67%±9.17%).OTU0和OTU3是窖池中乳杆菌属的优势物种,其丰度占乳酸菌总量的76.08%±29.21%.酒醅与窖泥乳酸菌需氧类型不同,发酵初期(0-5 d)的酒醅中好氧乳酸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后期酒醅和窖泥样品(P<0.01),窖泥中兼性厌氧乳酸菌的丰度高于酒醅样品.综上所述,酒醅和窖泥中乳酸菌群落存在时空异质性,可能影响酒醅和窖泥对泸型酒风味的贡献.(图4参34)
钱玮陆震鸣柴丽娟张晓娟张晓娟王松涛李崎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乳酸菌高通量测序群落结构酒醅窖泥
黄酒酵母HO基因的敲除及其对黄酒发酵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为对黄酒酵母菌株的遗传学进行研究,对黄酒酵母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敲除HO基因,通过Mcclary产孢培养基于25℃条件下培养5~7 d,得到a和α两种不同配型且配型不会发生转变的黄酒酵母单倍体菌株,通过群体杂交,成功获得了全敲除HO基因的二倍体酿酒酵母菌株黄酒酵母11-1-HOΔ,用于黄酒发酵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敲除HO基因对黄酒发酵无显著影响,可用于工业生产中,且黄酒酵母11-1-HOΔ具有代表性,获得的单倍体是进一步研究黄酒酵母遗传基础和代谢机制的重要材料。
白梅刘双平刘双平韩笑毛健韩笑王宗敏韩笑许正宏
关键词:黄酒酵母产孢条件
运用多元数学模型优化灰树花发酵培养基组成的研究被引量:34
2006年
利用BoxBehnken3×3设计优化了影响灰树花深层发酵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生产的主要培养基组成,碳源(葡萄糖)、氮源(蛋白胨)和无机盐(KH2PO4),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响应值灰树花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通过典型性分析,获得最大菌丝体量(17.61g/L)时,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45.2g/L,KH2PO42.97g/L,蛋白胨6.58g/L,MgSO4·7H2O1g/L和玉米浆15g/L;而获得最佳胞外多糖量(1.326g/L)时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58.6g/L,KH2PO44.06g/L,蛋白胨3.79g/L,MgSO4·7H2O1g/L和玉米浆15g/L。与其他实验组的结果相比,优化后的灰树花菌丝体与胞外多糖的量都有较大的增加。15L发酵罐扩大培养的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基组成的条件下,扩大培养后的菌丝体产量最大值达22.50g/L。
崔凤杰许泓瑜许正宏敖宗华陶文沂
关键词:灰树花深层发酵培养基优化响应面
产芳香腈水解酶的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CGMCC3830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优化(英文)被引量:4
2014年
近年来微生物腈水解酶水解腈类化合物制备有机酸已逐步受到关注。本研究分离到一株表现出较高腈水解酶活力的细菌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CGMCC3830。结合单因素及响应面法对该菌株产腈水解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获得最适培养条件为:甘油13.54 g/L,胰蛋白胨11.59 g/L,酵母粉5.21 g/L,KH2PO4 1 g/L,NaCl 1 g/L,脲1 g/L,初始pH 6.0及培养温度30℃。通过优化,酶活由2.02 U/mL提升至36.12 U/mL。对该菌株底物特异性的考察结果表明,恶臭假单胞菌腈水解酶对芳香族腈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水解活力。将其应用于烟酸的生物合成中,2 mg/mL游离细胞能90 min内将20.8 g/L 3-氰基吡啶彻底转化,制备得到相应烟酸。这些结果表明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 CGMCC3830在烟酸的规模化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朱小燕龚劲松李恒陆震鸣周哲敏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腈水解酶恶臭假单胞菌3-氰基吡啶烟酸发酵优化
松茸菌丝体糖蛋白MTSGS1抗癌活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35
2001年
松口蘑菌丝体水提液中活性糖蛋白MTSGS1在体外抗肿瘤试验中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较低剂量 (2 0~ 16 0 μg/ml)时即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形态异常 ,细胞发生调亡。MTSGS1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中S到G2M期的转化阶段抑制HeLa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发生调亡的。MTSGS1动物体内抗肿瘤实验具有显著的抑癌作用 ,在 5 0mg/ (kg .d)时抑癌率达 6 5 % ,脾重及脾指数显著增高。
刘萍陶文沂孙志浩敖中华许正宏
关键词:抗肿瘤细胞凋亡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