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兴民

作品数:171 被引量:98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35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经济管理
  • 6篇医药卫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猪肉
  • 15篇火腿
  • 13篇食品
  • 13篇鸡蛋
  • 12篇脂肪氧化
  • 11篇保鲜
  • 9篇杀菌
  • 9篇气调
  • 9篇冷却猪肉
  • 8篇北京油鸡
  • 7篇真空冷却
  • 7篇指示卡
  • 7篇发酵
  • 6篇脂肪
  • 6篇脂肪酸
  • 6篇肉品
  • 6篇乳酸
  • 6篇冷却肉
  • 6篇风味
  • 6篇干酪

机构

  • 146篇中国农业大学
  • 39篇北京联合大学
  • 10篇北京市畜牧总...
  • 7篇河北工程大学
  • 6篇石河子大学
  • 5篇中国劳动关系...
  • 4篇江苏雨润肉类...
  • 3篇安徽农业技术...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市理化分...
  • 1篇国家粮食储备...

作者

  • 161篇李兴民
  • 57篇刘毅
  • 43篇闫文杰
  • 25篇戴瑞彤
  • 15篇南庆贤
  • 14篇杜艳
  • 12篇霍晓娜
  • 10篇任发政
  • 9篇刘雪
  • 8篇甄少波
  • 8篇崔建云
  • 8篇李海芹
  • 8篇梁锋
  • 7篇贾飞
  • 6篇姚中峰
  • 5篇戴妍
  • 5篇袁晓龙
  • 5篇李静
  • 4篇史智佳
  • 4篇杜燕

传媒

  • 28篇食品工业科技
  • 17篇肉类研究
  • 15篇食品科技
  • 7篇食品与发酵工...
  • 7篇食品科学
  • 7篇食品研究与开...
  • 4篇中国乳品工业
  • 3篇肉品卫生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猪业
  • 3篇农产品加工(...
  • 2篇保鲜与加工
  • 2篇中国乳业
  • 2篇中外食品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物流技术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饮食科学

年份

  • 3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9篇2018
  • 13篇2017
  • 4篇2016
  • 9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22篇2006
  • 16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生饮用奶安全可追溯系统建立的研究
依据设计的学生饮用奶安全可追溯体统方案,采用网络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网络化的学生饮用奶安全可追溯系统.网络化学生饮用奶安全可追溯系统,以Windows2000/2003为操作系统平台,SQL Server 2000为数据库...
南庆贤李兴民黄敏杨洁
关键词:食品安全学生饮用奶可追溯系统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马血制备的生物活性肽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马血制备的生物活性肽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检验合格的马血100重量份进行巴氏杀菌62~65℃、30min,柠檬酸调节pH至6.92,静置3‑10min,去除上层液体,收集下层凝块...
闫文杰李兴民
文献传递
乳源抗菌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1
2005年
近年来,乳蛋白来源的生物活性肽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日趋成为乳品领域研究的焦点。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几十种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肽,抗菌肽是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一类生物活性肽,它能够增强机体抵抗病源微生物的能力并具有广谱抗菌性,对人体特别是对新生儿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李海芹李兴民
关键词:乳蛋白抗菌肽
超高压协同温度处理对绿色魏斯氏菌的失活动力学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建立超高压协同温度处理对绿色魏斯氏菌在低温烟熏火腿中的失活模型,采用40、45、50℃结合200~500 MPa对接种10~8~10~9 CFU/mL绿色魏斯氏菌的烟熏火腿进行5、10、15、20、25、30 min的超高压处理,同时做相同条件的离体实验进行对比。采用薄层平板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亡菌数量级为纵坐标作失活曲线,选择一级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Weibull和Logistic)进行模型的拟合,用模型的评价因子相关系数R^2、准确因子A_f和均方差验证方程的拟合度。结果表明:经热压结合处理后,接种于烟熏火腿中的绿色魏斯氏菌比相同条件下离体状态的绿色魏斯氏菌的失活更缓慢,可能因为火腿基质中存在一些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等)对菌体的保护作用。Logistic方程最适合描述绿色魏斯氏菌在两种状态下的失活情况,为预测绿色魏斯氏菌在烟熏火腿中的失活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芳高芳马鹏飞李兴民徐宝才
关键词:超高压烟熏火腿离体LOGISTIC模型
不同部位冷却猪肉中脂肪酸组成与脂肪氧化的变化被引量:27
2005年
研究英系大白阉公猪后腿肉、里脊肉和五花肉3个部位中肌间脂肪和皮下脂肪含量,并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腿肉在(4±0.5)℃避光贮存条件下脂肪氧化程度的变化,及其与脂肪酸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猪肉肌间和皮下脂肪酸组成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0.5)℃避光贮存期间(0~5d),肌间脂肪氧化程度显著高于皮下脂肪氧化程度(p<0.05),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到第5天时,后腿肉肌间脂肪TBA值已达到0.5mg/kg,其它部位肌间脂肪TBA值亦接近0.5mg/kg,而各部位皮下脂肪TBA值均在0.2mg/kg以下。一般来讲,当生肉的TBA值超过0.5mg/kg时,人就能感觉到有氧化异味。因此,控制肌间脂肪氧化是保证冷却肉良好品质的关键。
霍晓娜李兴民李海芹南庆贤杜艳
关键词:冷却猪肉脂肪酸脂肪氧化
一种冷藏食品温度指示系统
一种冷藏食品温度指示系统,其特征在于,由一温变单元、一摄像单元和一监视器组成;该温变单元为一呈圆柱形的腔体,该腔体侧面具一长方形平坦部,该平坦部表面粘附一胶黏层,该胶黏层表面覆盖一相同大小的离型纸;该摄像单元设置于该温变...
闫文杰李兴民
文献传递
欧姆加热对肉糜制品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欧姆加热装置,研究了欧姆加热保温时间(0、3、6min)和电压梯度(3、6、9V/cm)对加热程度值相同的肉糜制品色泽、微生物含量、脂肪氧化、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并与水浴加热肉糜制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加热程度值相同时,欧姆加热在加热速率上明显高于水浴加热,肉糜制品品质和水浴加热的产品没有显著差异。
苑善振杨红菊张巧娜刘毅李兴民戴瑞彤
关键词:欧姆加热色泽脂肪氧化肌原纤维蛋白
北京油鸡药膳鸡汤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优化北京油鸡药膳鸡汤的生产工艺,开发一款新型北京油鸡药膳鸡汤。方法 将北京油鸡与药食同源食材人参、枸杞子及活性成分人参总皂苷、枸杞多糖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感官评价为主要指标,以色差、pH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辅助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究煮制时间、枸杞多糖添加量和人参总皂苷添加量对北京油鸡药膳鸡汤品质的影响。结果 北京油鸡药膳鸡汤最佳生产工艺:煮制时间50min、枸杞多糖添加量540 mg、人参总皂苷添加量72 mg,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加工而成的北京油鸡药膳鸡汤中枸杞多糖的含量为34.26 mg/100 mL,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为3.64 mg/100 mL,综合感官评分为6.72、L*为93.92、a*为-0.58、b*为19.59,总透过率为86.29、pH为6.10。结论 本研究开发出一款风味口感良好的北京油鸡药膳鸡汤,为北京油鸡深加工及产品研发提供思路与理论参考。
赵灵改赵艺捷吕学泽夏秋霞李兴民
关键词:北京油鸡药膳鸡汤生产工艺
UV照射、乳清蛋白涂膜和薄膜包装对鸡蛋的保鲜效果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延长鸡蛋的保藏期,采用UV照射、乳清蛋白涂膜和薄膜包装复合处理鸡蛋,在30 d的贮藏期间,测定哈夫单位、蛋黄系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处理组的保鲜效果均优于UV照射组、乳清蛋白涂膜组和对照组,复合处理参数越高,保鲜效果越好。经UV照射(功率20 W、灯距40 cm、照射3 min)、6%乳清蛋白涂膜和薄膜包装复合处理的鸡蛋,在30℃条件下贮藏至第30天的哈夫单位为77.61,蛋黄系数为0.42,蛋白系数为0.67,失重率为1.08,气室直径为17.66 mm,蛋白L*值为58.66,蛋黄L*值为59.78。
闫文杰臧勃超李兴民
关键词:乳清蛋白涂膜鸡蛋
肉制品中脂质替代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综述了肉制品脂质替代的目的,归纳了肉制品中不同种类脂质替代物,总结了添加脂质替代物的有效技术方法,分析了肉制品脂质替代物的作用,进一步讨论了肉制品组分变化给产品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作出展望。
王小溪谢洋洋李兴民闫文杰
关键词:肉制品植物油脂肪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