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基因
  • 16篇细胞
  • 16篇细胞瘤
  • 16篇母细胞
  • 16篇母细胞瘤
  • 16篇胶质
  • 16篇胶质母细胞
  • 16篇胶质母细胞瘤
  • 15篇杂合性
  • 15篇杂合性丢失
  • 14篇抑制基因
  • 13篇肿瘤
  • 13篇肿瘤抑制
  • 13篇肿瘤抑制基因
  • 12篇染色
  • 12篇染色体
  • 3篇等位
  • 3篇等位基因
  • 3篇GBM
  • 2篇多形

机构

  • 17篇复旦大学
  • 16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吴浩强
  • 18篇唐婉君
  • 17篇彭颂先
  • 17篇胡杰
  • 15篇江澄川
  • 5篇陈商群
  • 2篇田新华
  • 1篇胡杰
  • 1篇周良辅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肿瘤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现代神经疾病...
  • 1篇Chines...

年份

  • 3篇2003
  • 6篇2002
  • 8篇2001
  • 1篇200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质母细胞瘤6号、8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2001年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GBM)6号、8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PCR方法和DNA序列自动分析仪,分析了21例GBM6号、8号染色体上20个、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6号染色体的LOH率为47.6%,在28.1%能提供信息位点上检测到了LOH。其中,6p和6q的LOH率分别是28.6%、38.1%,在6qtel上距短臂端粒201.1cM的微卫星位点D6S281检测到了较高的LOH率(50%),6q16.3上D6S287的LOH率也高达50%,另外,6p21.1-p21.3上D6S276的LOH率也较高(35.3%)。本组病例的8号染色体LOH率较低(23.8%),在16.3%能提供信息位点检测到LOH。其中8p12-p22上D8S550和D8S549的LOH率较高,分别是27.8%、30.0%。结论 6号染色体分子遗传学变化可能在GBM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8号染色体异常改变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如6号染色体重要,但在8p12-p22上D8S550-D8S549位点间区域也有可能存在与GBM相关的TSG。
江澄川胡杰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关键词:杂合性丢失胶质母细胞瘤基因抑制剂
胶质母细胞瘤8号、22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8号、2 2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别分析了 2 1例GBM 8号、2 2号染色体上 14个、7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本组病例 8号染色体LOH率为 2 3.8% ,在 16 .3%能提供信息位点检测到LOH。 8p的LOH率明显高于 8q ,分别为 2 3.8% ,14.3% ,8q上所有位点的LOH率都在 15 %以下 ,以 8p2 2~ 2 3上D8S5 5 0和D8S5 49的LOH率较高 ,分别是 2 7.8% ,30 .0 %。染色体 2 2q的LOH率为 47.6 % ,在 30 .0 %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以 2 2 q13.2~ 13.3上D2 2S2 74的LOH率最高 (4 1.2 % )。结论 :8号、2 2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8p2 2~ 2 3上D8S5 5 0和D8S5 49位点间区域以及 2 2q13.2~ 13.3上D2 2S2 74位点所在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胡杰江澄川陈商群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关键词:杂合性丢失胶质母细胞瘤肿瘤抑制基因
复发前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等位基因谱分析
2003年
目的 研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复发前后的分子遗传学变化 ,了解基因组范围内哪些染色体区域可能与 GBM复发有关。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为基础的杂合性丢失 (loss of heterozygosity,L OH)分析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 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检测了 1例复发前后 GBM所有 2 2对常染色体上多达 382个微卫星位点。相邻 2个微卫星位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10 c M。结果 对原发肿瘤标本的等位基因谱分析显示 ,染色体 9p2 1上 D9S15 7位点和 10 q2 1.3-2 6 .3上 D10 S5 37、D10 S185、D10 S192、D10 S5 97、D10 S5 87、D10 S2 17位点存在 L OH。对复发肿瘤标本的研究显示 ,不但 9p2 1和 10 q2 1.3- 2 6 .3上 L OH的范围扩大 ,而且在其它多条染色体上也出现了 L OH(包括 1q、7p、7q、2 1q、2 0 p、2 0 q、10 p、19p、19q)。结论 染色体 9p和 10 q可能在该例 GBM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该病例复发前后的病理诊断相同 ,复发后 GBM存在着更广泛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改变 。
胡杰江澄川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陈商群
关键词: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杂合性丢失肿瘤抑制基因
人脑胶质瘤p16、p15、CDK4基因改变和pRb表达及等位基因谱分析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颅内肿瘤中以胶质瘤最常见,约占43.5%.尽管应用了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疗法,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仍然很差,绝大部分患者难以避免肿瘤复发,其中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后的平均生存期不到一年.因此,人脑胶质瘤的治疗仍然是神经外科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本研究针对临床实践中的这一难点,对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机制进行了探索,共包括两大部分内容.
江澄川胡杰田新华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陈商群
关键词:P16P15CDK4基因改变PRB
胶质母细胞瘤3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0例GBM 3号染色体上 2 3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50 % (1 0 / 2 0例 )GBM的 3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 ,在 2 5 .6 % (88/ 344)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 3q的LOH率明显高于 3p ,3q和 3p的LOH率分别为 50 % (1 0 / 2 0 )、35 % (7/ 2 0 )。在 3q上的下列位点检测到较高的LOH率 :3q2 2 2 3上的微卫星位点D3s1 569(35 .3 % )、3q2 4 2 7上的D3s1 61 4 (42 .9% ) D3s1 565(35 .3 % ) ;在3p1 4 .1 1 4 .3上D3s1 2 89的LOH率也较高 (33 .3 % )。 结论  3号染色体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p1 4 .1 1 4 .3上的D3s1 2 89和 3q2 2 2 3上的D3s1 569位点、3q2 4 2 7上的D3s1 61 4 D3s1
胡杰江澄川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关键词:杂合性丢失胶质母细胞瘤肿瘤抑制基因原发性脑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染色体17p可能存在p53以外的肿瘤抑制基因
2001年
胡杰江澄川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染色体P53抑癌基因
胶质母细胞瘤1号染色体杂合性丢失的初步研究
2000年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自动序列分析仪 ,分析了 2 1例GBM 1号染色体上 31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5 2 % (11/ 2 1例 )GBM的 1号染色体上观察到了LOH ,在 2 0 % (94/ 46 3)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 1p的LOH率高于1q ,1p和 1q的LOH率分别为 43 % (9/ 2 1)、33% (7/ 2 1)。 1p上各微卫星位点的LOH率均小于 30 %。在 1q的下列位点上检测到了较高LOH率 :1q2 4- 1q2 5上的D1s2 18(31.6 % )、1q32 .3 - 1q43上的D1s2 785 (31.6 % ) -D1s2 842 (37.5 % )。结论 染色体 1p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并不重要 ,而染色体 1q上遗传物质的分子遗传学变化可能在GB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染色体 1q2 4- 1q2 5上的D1s2 18和 1q32 .3 - 1q43上的D1s2 785 -D1s2
胡杰江澄川吴浩强潘颂先唐婉君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抑制基因
10号染色体可能含有多个与胶质母细胞瘤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BM) 10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 (L OH )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先进的 377型 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1例 GBM10号染色体上 2 0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 L OH。结果 在85 .7% (18/ 2 1例 ) GBM的 10号染色体上观察到 L OH,在 5 7.7% (16 2 / 2 81)可提供信息位点上存在 L OH。 10 q的L OH率高于 10 p,分别是 81.0 % (17/ 2 1)、6 6 .7% (14/ 2 1)。在下列位点或区域检测到较高的 L OH率 (>6 0 % ) :10 q2 2 .3~ 2 3.3上的 D10 s185~ D10 s192间区域 ,10 p14~ 15 .1上的 D10 s5 91~ D10 s2 49间区域 ,10 q2 4.2~ 2 6 .3上的 D10 s16 93~ D10 s2 12间区域 ,10 p12 .2~ 14上的 D10 s5 47位点 ,10 q2 1.3上的 D10 s5 37位点。结论  10号染色体可能在 GBM的分子水平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上面的多个染色体区域可能存在与 GBM相关的多个TSG。
胡杰江澄川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杂合性丢失染色体GBM
人脑胶质瘤p16、p15、CDK4基因改变和pRb表达以及等位基因谱分析的研究
江澄川胡杰田新华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陈商群
该课题首次发现GBM的1q、3q、4q、14q、15q存在较高的LOH率(>40%),提示这些染色体臂的遗传学异常改变可能也在GB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着重研究了p16、p15、Rb、CDK4与胶质瘤发生发展之间...
关键词:
关键词:杂合性丢失肿瘤抑制基因
胶质母细胞瘤染色体13q上肿瘤抑制基因存在的可能性
2001年
目的 寻找胶质母细胞瘤 (glioblastoma ,GBM ) 13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肿瘤抑制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区域 ,为发现和定位肿瘤抑制基因 (TSG)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的引物和 377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 ,分析了 2 0例GBM 13号染色体上 14个微卫星多态性标记的LOH。结果 在 6 0 %GBM的 13号染色体上观察到LOH ,在 45 .8%可提供信息位点存在LOH。其中 13q的LOH率明显高于 13p ,13q和 13p的LOH率分别为 6 0 %、2 7%。在 13q上的下列位点上检测到较高的LOH率(>5 0 % ) :13q14.1 14.3上D13S15 3,13q12 14.2上的D13S2 17 D13S2 6 3 ,13q2 1.2 32上的D13S15 6 D13S2 6 5。结论  13号染色体可能在GB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13q14.1 14.3上的D13S15 3位点、13q12 14.2上的D13S2 17 D13S2 6 3和 13q2 1.2 32上的D13S15 6 D13S2 6 5间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GBM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
胡杰江澄川吴浩强彭颂先唐婉君
关键词:杂合性丢失胶质母细胞瘤肿瘤抑制基因LOHGBM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