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动脉
  • 11篇主动脉
  • 7篇腔内
  • 6篇心内膜
  • 6篇心内膜炎
  • 6篇主动脉夹层
  • 6篇内膜
  • 6篇夹层
  • 5篇修复术
  • 5篇腔内修复
  • 4篇动脉弓
  • 4篇血管
  • 4篇真菌性心内膜...
  • 4篇手术
  • 4篇腔内修复术
  • 4篇主动脉弓
  • 3篇血管腔
  • 3篇血管腔内
  • 3篇杂交
  • 3篇术后

机构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23篇刘冀东
  • 21篇薛松
  • 13篇黄日太
  • 11篇胡振雷
  • 10篇刘沙
  • 10篇连锋
  • 8篇徐根兴
  • 8篇翟心明
  • 4篇杨文钢
  • 3篇谢波
  • 3篇朱洪生
  • 3篇朱洪生
  • 2篇汪永义
  • 2篇殷荣
  • 2篇郑家豪
  • 2篇顾剑民
  • 2篇王维俊
  • 1篇申达甫
  • 1篇单江桂
  • 1篇王嵇

传媒

  • 5篇中国综合临床
  • 4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第五届北京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同期行左锁骨下动脉原位开窗法——“J.D”法
2020年
目的报道一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中左锁骨下动脉(LSA)原位开窗法—"J. D"法。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我中心28例患者行TEVAR中同期原位开窗,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57.7±9.6)岁。其中12例患者采用常规可调弯鞘/不同形态导引导管法(A组),16例患者采用"J. D"法(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1例转为"烟囱"术式。B组1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鞘管导向良好,穿刺破膜点均位于近左锁骨下开口中点;另1例患者由于术中牵引系统移位,改为传统的可调弯鞘法穿刺完成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对位-破膜时间、击发次数及并发症,B组均有明显优势。近期随访两组内漏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J. D"法行TEVAR术中同期LSA原位开窗,简洁、安全,有效降低了目前LSA原位开窗时鞘管对位不良所致风险。近期随访结果与传统方法无明显差异。但该法仍需进一步累积病例数量以观察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困难。
刘冀东杨文钢顾剑民薛松
关键词:左锁骨下动脉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总结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PVE)患者的治疗经验,对PVE的相关概念、致病菌、诊断及防治问题进行讨论。方法 1979年9月至2009年9月,我科共收治PVE患者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4岁。PVE的发生率为1.48%(33/2 236),其中二尖瓣置换术(MVR)、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双瓣膜置换术(DVR)和三尖瓣置换术后的PVE发生率分别为1.03%(16/1 551)、3.00%(7/233)、2.28%(10/438)和0%。行单纯内科疗法(青霉素或万古霉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抗感染,氟康唑、二性霉素抗真菌等)治疗22例;内、外科联合疗法治疗11例,经抗生素治疗、全身情况改善后择期手术,拆除感染的人工瓣膜后彻底清除周围的感染组织和赘生物,用抗生素、碘伏溶液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重新置换新的人工瓣膜。结果采用单纯内科疗法治愈3例(13.64%),死亡19例(86.36%)。死于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9例,脑部并发症包括脑栓塞、脑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10例;内、外科联合疗法治愈10例(90.91%),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9.09%)。随访13例,随访时间6个月-15年,平均41个月。随访期间除1例患者于术后8年发现二尖瓣人工机械瓣有瓣周漏手术修补外,其余12例随访患者无感染复发。结论内、外科疗法治疗PVE患者效果优于单纯内科疗法治疗。
郑家豪薛松黄日太殷荣刘冀东朱洪生
关键词:心瓣膜置换术赘生物
尿毒症合并DEBAK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体会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并发DEBAK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结合仁济医院近3年收治的4例及近年国内外各类期刊发表12例,对共16例尿毒症合并DEBAKYⅢ型主动脉夹层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内科药物强化治疗、控制血压及心率、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TEVAR)、加强血液透析等治疗,好转14例(复发1例,经治疗好转),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尿毒症合并DEBAKYⅢ型主动脉夹层可能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内科药物强化治疗,同时行TEVAR及加强血液透析,可得到有效控制。
杨文钢薛松刘冀东谢波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
罕见的自身瓣膜的真菌性心内膜炎1例报告
真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虽然仪占感染性心内膜炎1.3~6%,但是病死率非常高,文献报道中病死率经常过半,能够冶愈的患者甚至不足20%。近年来真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率呈现增高趋势。本文介绍了1例近平滑念珠菌...
刘沙刘冀东胡振雷连锋黄日太朱洪生薛松
关键词:真菌性心内膜炎感染性疾病
文献传递
真菌性心内膜炎1例报告
刘沙刘冀东胡振雷连锋黄日太朱洪生薛松
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82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分析其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共施行介入封堵治疗82例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男35例,女47例;年龄5~79岁,平均年龄20.3岁。其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39例,缺损直径0.50~2.55cm(1.60±0.55cm);室间隔缺损(VSD)23例,缺损直径0.30~1.72cm(1.05±0.33cm);动脉导管未闭(PDA)20例,导管最窄处(腰部)直径0.40~1.10cm(0.80±0.20cm),均为管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及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均采用Amplatzer法,动脉导管未闭大部分采用Amplatzer法,仅1例采用Cook可控弹簧栓子法。出院后采用电话、信件、门诊方式进行随访。结果全部患者均无主要并发症发生,无死亡。封堵成功8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38例,室间隔缺损22例,动脉导管未闭20例。操作时间为55.0±18.5min,住院天数为5.0±2.3d,住院费用为39880±5830元。术后7d、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时随访率分别为97.5%、91.2%、85.0%、73.8%和55.0%。随访5~30个月无残余分流及严重心脏事件。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封堵器位置良好。结论充分评估病情,严格掌握适应证,经导管介入堵闭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可靠、成功率较高。
刘冀东胡振雷刘沙黄日太连锋薛松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堵闭术
分期主动脉弓上去分支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
2016年
目的:总结分期实施的主动脉弓上去分支手术及后续腔内修复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经验。
翟心明薛松刘冀东胡振雷黄日太连锋汪永义
二尖瓣置换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回顾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MVR)后感染性心内膜炎(PVE)患者的治疗经验。方法1979年9月至2010年12月,我科共收治依据修正的Duke大学诊断标准确诊的MVR术后的PVE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9~55岁,中位年龄28岁,PVE的发生率为0.97%(16/1657)。术前血培养阳性5例;单纯内科保守治疗10例;内、外科联合治疗6例,其中1例因难以纠治的心力衰竭急诊手术,另5例经抗生素治疗,全身情况改善后择期手术;手术拆除感染的人工瓣膜后彻底清除周围的感染组织和赘生物,用稀释的氟氯溴碘溶液及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重新置换新的人工瓣膜,同期行三尖瓣成形(TVR)3例。结果采用单纯内科方法治愈2例,死亡8例,其中死于中毒性休克、心力衰竭4例,死于脑部并发症(包括脑栓塞、脑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内、外科联合方法治愈6例。术后随访8例,随访时间1.7~16年,平均5.1年。随访期间除1例患者于术后8年由于二尖瓣人工机械瓣瓣周漏和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而行瓣周漏修补加三尖瓣置换外,其余7例随访患者无感染复发。结论内、外科联合治疗MVR术后PVE患者效果优于单纯内科治疗。及时诊断、足量足时敏感抗生素的应用、把握手术时机、感染组织的彻底清除、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是预后的关键。
郑家豪薛松徐根兴黄日太殷荣刘冀东朱洪生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外科联合治疗
真菌性心内膜炎1例报告
真菌性心内膜炎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虽然仅占感染性心内膜炎1.3~6%,但是其病死率非常高,常常超过一半。本文报告1例近平滑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因反复高热一个半月入院。体温最高可达...
刘沙刘冀东胡振雷连锋黄日太朱洪生薛松
文献传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VI)术治疗主动脉瓣狭窄2例
薛松刘冀东翟心明杨文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