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德俊

作品数:49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8篇动脉瘤
  • 30篇颅内
  • 25篇血管
  • 24篇动脉
  • 18篇栓塞
  • 17篇颅内动脉
  • 17篇颅内动脉瘤
  • 14篇血管内治疗
  • 12篇疗效
  • 10篇血管内栓塞
  • 9篇手术
  • 8篇预后
  • 8篇栓塞治疗
  • 8篇破裂动脉瘤
  • 8篇颈内
  • 7篇颅内破裂
  • 7篇颈内动脉
  • 6篇术后
  • 6篇颅内破裂动脉...
  • 6篇介入

机构

  • 47篇宁夏医科大学
  • 8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山东大学齐鲁...

作者

  • 47篇黄德俊
  • 39篇李宗正
  • 37篇杨振兴
  • 26篇万定
  • 25篇冯进
  • 4篇王伟
  • 4篇张斌
  • 3篇尹姬
  • 3篇乔艳玲
  • 3篇曹轲
  • 3篇徐兴国
  • 3篇孙涛
  • 2篇武弋
  • 2篇刘玉飞
  • 1篇刘奇
  • 1篇王明磊
  • 1篇周晓东
  • 1篇柴永萍
  • 1篇王晓东
  • 1篇朱迪

传媒

  • 19篇中国临床神经...
  • 9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宁夏医科大学...
  • 4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21年
颅内夹层动脉瘤(intracranial dissecting aneurysm,IDA)是指颅内动脉由于先天性因素、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导致血管壁内膜损伤,血液经破裂口在血管壁之间积聚而形成血肿,向内使管腔狭窄、闭塞,向外形成血管壁的凸起,从而影响动脉管腔内血流正常流动[1]。IDA主要发生在颅内动脉的前循环和后循环,虽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是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发病群体年轻化,平均发病年龄约30岁,男性居多。此外,部分未破裂IDA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困难,从而影响早期治疗和精准诊治[2,3]。本文重点总结IDA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式新进展,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田伟伟朱辰路孙阳阳冯进杨振兴万定黄德俊李宗正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5月入住神经外科2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设计问卷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便秘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便秘相关因素。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便秘患病率为43.28%。排便次数减少(<1次/3d)、排便费力者女性多于男性,排便不尽者男性多于女性(P<0.05或<0.01);患者年龄、使用脱水药物(甘露醇等)、饮食规律、饮水量、定时排便、便秘史、焦虑或抑郁、卧床对患者便秘均有影响(P<0.05或<0.01);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活动量减少、心理压力大、使用脱水药物、饮水量少是影响患者便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年龄不是影响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为便秘高发人群,按摩腹部、多饮水、进食富含纤维食物、适当放松心情、减缓心理压力、定时排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和减少颅内动脉瘤患者便秘的发生。
乔艳玲柴永萍朱莎莎赵静周晓东黄德俊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便秘
自体骨与钛网两种颅骨修补方案的疗效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自体冰冻颅骨修补与三维CT成型钛网修补两种颅骨修补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及其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16例因颅脑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自体冰冻颅骨修补的患者与同期139例行三维成型钛网修补的患者进行多中心对照研究,比较两方案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差异,以及不同时间窗修补术后术区近期(术后1个月内)及远期(术后1个月~3年)感染的差异。结果两种修补方案的术中平均出血量(t=10.205,P=0.000)、平均手术时间(t=13.957,P=0.000),术后术区不适(X^2=7.565,P=0.006)、惧冷热(,=167.389,P=0.000)、怕震动(X^2=146.654,P=0.000)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方案术后出现继发性癫痫(P=0.563)、术区凹陷变形(P=0.30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骨早期修补组患者与钛网组全部患者相比,两方案术后整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P=0.931),但两方案的近期感染率(X^2=3.860,P=0.049)及远期感染率(r=3.962,P=0.04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自体骨组方案修补时间窗位在去骨瓣术后1~3个月内,临床效果较钛网修补的方案好,尤其在降低术后远期感染方面有明显优势。
曹轲李宗正刘玉飞武弋段兴浩杨振兴黄德俊万定田立庄朱迪季玮刘奇
关键词:颅骨手术后并发症
平板DSA-3DRA融合技术及其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应用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DSA-三维旋转血管造影(3DRA)克隆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复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59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患者资料。术前行2D-DSA检查,发现责任动脉瘤后,即行DSA-3DRA旋转采集,通过2D-DSA及3DRA图像确定责任动脉瘤性质、形态、大小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评估手术风险并确定手术方案,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术后行DSA-3DRA复查,数据传输至Philips Allura X-per DSA Xtravision 3D后处理工作站,应用图像融合三维重组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术前、术后三维图像进行对比,评价动脉瘤栓塞效果。结果选取的59例动脉瘤栓塞治疗术患者共发现动脉瘤66枚(6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其中61枚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25枚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36枚动脉瘤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后均随访复查病例(其中30例术后即刻复查,5例术后三个月复查,10例术后半年复查,14例术后一年复查);其中次全栓塞即2级栓塞5枚(8%),不全栓塞即3级栓塞4枚(7%),余52枚(85%)动脉瘤达到完全栓塞即1级栓塞。结论3DRA克隆融合技术较常规3D后处理图像具有更佳的对比度,对评估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的瘤体或瘤颈的残留情况、弹簧圈的形态、致密程度及其对周围血管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对术者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栓塞治疗有较大帮助,并为术后的随访复查提供重要的信息。
尹姬余景科黄德俊杨振兴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探讨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4例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检验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损伤部位,术前、术后脑室系统出血,术前、术后中脑导水管及环池结构,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颅内感染,术后颅内压以及术后腰穿与继发性脑积水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围手术期患者GCS评分低(术前:P=0.041;术后:P=0.039)、脑室系统出血(术前:P=0.027;术后:P=0.039)、损伤部位靠近颅底(P=0.042)、环池及中脑导水管结构不清(术前:P〈0.001;术后:P〈0.001)、术后大面积脑梗死(P=0.031)以及术后颅内感染(P=0.027)为术后继发性脑积水的危险因素;术后降低颅内压(P=0.001)以及早期行腰椎穿刺(P〈0.001)为其保护因素。与未行腰穿的患者相比,术后腰穿可降低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急性期和慢性期脑积水的发生率(P=0.026,P=0.033)。结论围手术期GCS评分低、术前和术后脑室系统出血、损伤部位靠近颅底、环池及中脑导水管结构不清、术后大面积脑梗死以及术后有颅内感染的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术后脑积水;而术后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以及释放脑脊液可减少术后脑积水的发生。
曹轲刘玉飞钱振李宗正万定杨振兴黄德俊冯进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积水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内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行血管内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3例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型、原发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动脉瘤的大小、动脉瘤的部位、动脉瘤是否多发、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栓塞程度、术后并发症以及血钠水平。所有病例均行血管内治疗。随访时间为18个月。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画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93例患者均获随访,其中68例(73%)预后良好,25例(27%)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入院时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型、术后并发症以及血钠水平可能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Ⅲ级(OR=14.724,95%CI:1.520~142.644,P=0.020)、Hunt-Hess分级Ⅳ级(OR=99.350,95%CI:6.819~1447.563,P=0.001)以及术后并发症(OR=13.420,95%CI:3.021~59.624,P=0.001)为影响行血管内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院时Hunt-Hess分级和术后并发症能够影响行血管内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
徐兴国杨振兴陈一笑万定张斌王伟黄德俊李宗正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预后
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7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动脉瘤51个,均行LVIS支架辅助栓塞或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治疗。结果本组47例患者的动脉瘤均栓塞成功。术中支架完全释放者35例,近全释放者1例,半释放者11例;其中4枚微小动脉瘤(1. 5 mm×1. 2 mm~2. 3 mm×2. 1 mm)无法置入弹簧圈,进行单纯LVIS支架贴覆术。术后即刻Roymand分级,其中34枚完全栓塞,12枚近全栓塞,1枚部分栓塞(瘤腔内有少量造影剂显影)。患者于术后4个月—2年行颅脑DSA复查示,12例近全栓塞患者转变为完全栓塞,1例部分栓塞患者转变为近全栓塞,无复发的病例。结论采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
朱辰路明智绪冯进乔艳玲万定杨振兴黄德俊李宗正
关键词:动脉瘤栓塞疗效
经颈内动脉-静脉入路治疗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合并蝶窦内巨大假性动脉瘤一例被引量:2
2020年
创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合并蝶窦内巨大假性动脉瘤的报道并不多见。2018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1例因颅底骨折而导致TCCF合并蝶窦内巨大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和Onyx胶,经颈内动脉-海绵窦和颈内静脉-岩下窦联合途径将病灶完全栓塞,术后随访1年,患者预后良好,未见病灶复发。
孙阳阳朱辰路杨振兴明智绪冯进黄德俊李宗正
关键词:颈内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ONYX胶蝶窦岩下窦
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5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26枚动脉瘤)行LVIS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完全栓塞19枚,近全栓塞7枚;其中2例(4枚)为双侧对称大型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均完全栓塞。另外1例(1枚后交通动脉瘤)瘤腔较小(1.0 mm×1.5 mm×1.9 mm),弹簧圈反复无法置入瘤腔内,故应用单纯LVIS支架贴敷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19例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3例无变化。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疗效显著,部分病人动眼神经功能恢复不佳。
朱辰路明智绪李兴辉李贝贝冯进杨振兴黄德俊李宗正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动眼神经麻痹血管内栓塞
对比一期与分期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预后并分析动脉瘤破裂原因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一期治疗全部动脉瘤与仅治疗责任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二期治疗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14例颅内多发动脉破裂的瘤患者,一期治疗全部动脉瘤48例,一期仅治疗责任动脉瘤166例,二期治疗36例。临床预后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估。结果一期手术与动脉瘤破裂密切相关的因素为动脉瘤形态、瘤颈大小和纵横比值。对于非责任动脉瘤破裂率而言,仅治疗责任动脉瘤组高于一期治疗全部动脉瘤组(P=0.037)。回归分析提示纵横比值增加与动脉瘤破裂密切相关(P=0.022)。结论一期手术中全部治疗动脉瘤与仅治疗责任动脉瘤最终的预后无差异,但一期未处理的非责任动脉瘤破裂率较高,非责任动脉瘤破裂风险与其高度与瘤颈比值增加密切相关,且两次手术间隔长短无正相关。
孙阳阳冯进朱辰路杨振兴李宗正黄德俊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多发动脉瘤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