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泉

作品数:103 被引量:286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8篇细胞
  • 20篇血管
  • 20篇平滑肌
  • 19篇组织工程化
  • 19篇内皮
  • 17篇解剖学
  • 17篇肌细胞
  • 16篇平滑肌细胞
  • 16篇切应力
  • 15篇内皮细胞
  • 15篇教学
  • 12篇起搏
  • 11篇体外
  • 11篇分化
  • 11篇传导束
  • 10篇蛋白
  • 9篇房室
  • 8篇体外构建
  • 8篇干细胞
  • 7篇动脉

机构

  • 103篇第二军医大学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103篇李玉泉
  • 60篇张传森
  • 53篇杨向群
  • 31篇张炎
  • 31篇姜宗来
  • 31篇张喜
  • 27篇刘芳
  • 16篇刘波
  • 15篇纪荣明
  • 15篇许家军
  • 15篇丛兴忠
  • 15篇熊绍虎
  • 15篇王栋
  • 14篇姬瑞娟
  • 10篇李晓童
  • 9篇刘镇
  • 9篇张志英
  • 8篇邓子军
  • 7篇陈磊
  • 7篇张秀花

传媒

  • 19篇解剖学杂志
  • 7篇医用生物力学
  • 7篇解剖学报
  • 6篇第六届全国组...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生物医学工程...
  • 3篇中国局解手术...
  • 3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第七届全国生...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2014年上...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13篇2003
  • 8篇2002
  • 3篇2001
  • 10篇2000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穿刺封堵室间隔膜部缺损的应用解剖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为经皮穿刺室间隔膜部缺损的封堵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测量38例(男25.女13)正常成年人的心标本的室间隔膜部及周围结构。结果:室间隔膜部的形态可分为三角型、圆型和椭圆型;各型的出现率分别为58%(22例)、23.7%(9例)和18.3%(7例)。室间隔膜部在左室面的高度为(8.79±2.27)mm。右室面高度为(6.43±1.43)mm。室间隔膜部的长度为(9.37±2.52)mm。室间隔膜部上、下、前、后方和中点的厚度分别为(0.80±0.19)mm、(0.70±0.16)mm、(0.78±0.28)mm、(0.75±0.1 5)mm和(0.52±0.13)mm。结论:室间隔膜部以三角型为主,多位于室上嵴的后缘,膜部的左室面高于右室而和靠近右室面,建议封堵器的左室面的面积应大于右室面。
纪荣明李玉泉姜宗来秦永文赵仙先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
臀上神经转位阴部神经的应用解剖
2004年
目的 为臀上神经转位阴部神经,重建因单纯脊髓圆锥或阴部神经损伤后的功能障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62侧成人尸体的臀上神经和阴部神经进行了显微外科解剖学观测。结果 臀上神经以1~4支(1支29.03%,2支56.45%,3支12.90%和4支1.61%)穿出梨状肌上孔;其穿出点的位置85.48%在髂后上棘与大转子连线的中1/3。臀上神经或其下支的长度超过5cm以上,而该神经或其下支和阴部神经穿出点间仅相距约4cm。阴部神经穿出梨状肌下孔的位置,以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1/3(48.39%),或中、下1/3交界处(46.77%)为多。在临床上,已成功地为3例脊髓圆锥损伤患者施行了臀上神经转位阴部神经手术,其疗效正在观察中。结论 臀上神经和阴部神经出盆处位置接近,臀上神经下支的长度足以直接与阴部神经直接缝接,用脊髓起源节段高的臀上神经转位脊髓起源节殷低的阳部神经,重建其功能切实易行。
党瑞山刘芳张少成李玉泉黄会龙陈尔瑜许家军张传森
关键词:臀上神经阴部神经神经转位
低切应力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和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为探讨低切应力对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建立了低切应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并观察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α 肌动蛋白和c Myc蛋白表达的变化。 方法 手术结扎家兔左颈外动脉 ,术后高脂饲料喂养。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粥样斑块的形成和α 肌动蛋白及c Myc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在低切应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 ,颈总动脉较早出现明显粥样斑块 ,管壁增厚 ,管腔内径变小 ;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α actin含量减少、c Myc表达增高。 结论 低切应力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促使粥样硬化动脉VSMC增殖能力增强。
王溪涛张炎刘波李玉泉姜宗来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切应力血管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C-MYC蛋白
骨髓多能成体祖细胞分化为窦房结细胞
目前生物心脏起搏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度表达起搏基因和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移植两种策略,但是基因的安全性和短期表达性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生物起搏治疗中的应用.理想的策略应该是,通过微环境的控制转变干细胞为起搏细胞进行生物起搏治疗....
张喜张传森刘艳春杨向群李玉泉
关键词:分化机制窦房结细胞
前锯肌瓣乳房再造或丰乳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为应用前锯肌瓣乳房再造术或丰乳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在 3 2具成人尸体观测了前锯肌第 2~ 7肌齿的长、起、中、止点的宽、厚及肌的起点距前正中线和锁骨中线的距离以及血管、神经等。结果 :①前锯肌的第 3、4、5、6齿复合瓣的长度 ,起、中、止点宽度和厚度分别为 15 9.6,94.4、80 .4、5 2 .8mm和 3 .5、5 .8、9.3mm。②第 3、4、5、6齿复合瓣距前正中线和锁骨中线的距离分别为 10 6.9mm和 40 .0mm。③肌由胸长神经和肋间神经外侧支双重支配 ,其前上部由胸外侧动脉、后下部由胸背动脉供应。结论 :前锯肌的第 3、4、5或 6齿从形态上可以用于丰乳或乳房再造术 ,保留肌的第 1、2齿和第 6以下肌齿既可以防止“翼状肩”的发生又可以使肩胛骨保持旋转功能。
纪荣明刘芳黄会龙李玉泉李军辉
关键词:前锯肌乳房再造术
腋动脉变异一例
2014年
笔者在对1具成年女尸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此类变异实属罕见,未见报道,现报告如下。
王博文张鹏姚景润李玉泉
关键词:动脉变异腋动脉
组织工程化心传导束的体外构建研究
房室传导阻滞是常见的临床并发症,本研究预在体外模拟构建组织工程化传导束,为治疗房室传导阻滞提供基础研究。本研究选用SD大鼠胚胎心脏祖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10~7个/ml密度种植于胶原海绵生物支架材料上,构建组织工程化传导...
李晓童张喜张传森杨向群李玉泉蔺海燕
人体解剖学试题库建设的几点体会被引量:6
2012年
我们从2007年起建设了多门人体解剖学试题库,本文从试题库平台、试题质量、试题数量、组卷人工干预、试题库维护和更新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构建试题库的体会,特别是就如何尽可能地增加试题库的数量谈了我们的体会,最后介绍了人体解剖学试题库使用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杨向群许家军张传森李玉泉刘芳熊绍虎王栋张炎吴爱群张志英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试题库计算机平台
脂肪源性干细胞与胶原海绵支架的相容性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在胶原海绵支架上生长情况,探讨ADSC和胶原海绵的相容性。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处的脂肪组织,经I型胶原酶消化离心后分离培养大鼠ADSC,观察分析第3代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分子标志的表达,将第3代细胞种植到胶原海绵支架上,采用CM-Dil特异性的细胞膜染色和切片H—E染色,评价大鼠ADSC与胶原海绵的相容性。结果:ADSC呈长梭形或多角形,细胞排列有一定的方向性,呈漩涡状生长。第3代细胞在第4、5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7天到达平台期。细胞免疫荧光显色显示CD13、CD29、CD44均为阳性。种植在胶原海绵支架上体外培养,细胞存活,沿胶原支架表面和胶原海绵空洞生长,复合体体外培养的前3d细胞数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第5天和第7天细胞数量发生明显的增加。结论:大鼠ADSC与胶原海绵具有很好的相容性,ADSC和胶原海绵的构建物可应用于组织工程的研究与应用。
李晓童支运霞张喜杨向群李玉泉李子付张传森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胶原海绵
棕色脂肪源性干细胞向起搏细胞分化的研究
<正>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是构建生物心脏起搏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取C57BL/6小鼠肩胛间的棕色脂肪组织,分离得到棕色脂肪干细胞(brow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BASCs),用15%FB...
杨向群李玉泉陈磊姬瑞娟邓子军刘芳熊绍虎张喜张传森
文献传递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