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杰斐

作品数:9 被引量:11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京津
  • 4篇京津冀
  • 3篇分工
  • 3篇产业分工
  • 2篇面板模型
  • 2篇京津冀区域
  • 2篇产业转移
  • 1篇电子政务
  • 1篇动力机制
  • 1篇有效性
  • 1篇政府
  • 1篇政府绩效
  • 1篇政务
  • 1篇制造业
  • 1篇人口老龄化
  • 1篇日韩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首都经济
  • 1篇数据包络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张杰斐
  • 5篇李国平
  • 2篇席强敏
  • 2篇孙铁山
  • 1篇王志宝
  • 1篇吴爱芝

传媒

  • 1篇中国流通经济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人口与发展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首都经济转型特征、动力机制及对策被引量:2
2015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北京市历经了从服务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服务经济的结构转变,经济实力大大提升,现已进入以服务经济为主的后工业化发达经济阶段,经济发展从数量转向质量,发展速度从高速转向适度;经济结构升级从第三产业结构调整转向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以创新为驱动,经济高端化趋势日渐明晰;城乡差距缩小,但社会需求不断增加,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空间关系逐步从向心集聚转向向外扩散,但中心区过度集聚的压力在短期内仍然较大。新时期、新常态下,必须结合北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转型动力所在,重点实现北京创造,着力打造北京服务品牌,全面发展总部经济,加快建设高端人才集聚特区,优化区域功能布局,积极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北京经济转型。
李国平张杰斐
关键词:经济转型首都经济动力机制
人口老龄化区域类型划分与区域演变分析——以中美日韩四国为例被引量:46
2015年
利用中、美、日、韩四国一级行政区划近20 a的人口普查数据,进行人口老龄化区域类型的划分,总结这4个国家人口老龄化区域演变特征,并借助所构建地分析框架,进行人口老龄化区域演变实证分析。以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与速度作为划分其区域类别的主要依据,将人口老龄化划分成8个区域类型。通过人口老龄化区域类型的划分发现,日本已处于超老龄社会阶段,美国则一直在老龄社会阶段初期徘徊,而中韩刚进入浅度人口老龄化阶段。在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基础上,归纳总结发现:1人口老龄化区域演变的影响因素大致分成4类:区位效应、社会保障、经济发展和人口惯性;2经济差异直接导致区域人口老龄化的两极分化;3社会保障差异引导人口老龄化区域演变的方向。
王志宝孙铁山张杰斐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电子政务的有效性及其对政府绩效的影响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依据,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推进信息化的发展,是我国长期内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在“十一五”规划中将政务信息化、电子政务的实施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政府执政能力的主要工具。...
张杰斐
关键词:电子政务数据包络法政府绩效有效性
建国以来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纵观1952以来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分类的产值及增加值等数据,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地区内各省市的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各有不同。近年来区域协同发展成为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第三大城市群,其...
张杰斐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结构差异化
京津冀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3
2015年
制造业作为现代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随着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及结构调整优化呈现出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这种变化特征一方面能够反映其布局的客观规律和发展态势,另外也能从一个侧面刻画出区域的协同发展状况。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在区县层面上总体呈现出由中心区域的京津走廊向东部沿海及冀中南腹地扩散的特征,由于各行业要素属性的差异,导致各类型行业的空间格局变动情况各有不同,首先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出由中心区域及核心区县向河北全域欠发达地区扩散的特征,资本密集型行业呈现出向东部沿海及冀南区域扩散的特征,而技术密集型行业则呈现出向环京津及冀中南重要城市扩散的特征。影响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动最重要的因素主要包括要素禀赋、集聚动力以及区域政策。为优化京津冀制造业空间格局,应加快落实区域性产业政策,加快重要节点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产业合作及产业链延伸,促进区域制造业空间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李国平张杰斐
关键词:京津冀制造业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分工与转移被引量:31
2016年
本文基于2001年至2009年京津冀区域182个区县制造业29个行业的数据,测算了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分工与转移的基本特征,并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1)京津冀区域制造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化特征,三地制造业梯度分工格局正在逐步形成;(2)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在区域内部的转移主要从京津走廊向河北东部沿海的唐山、秦皇岛以及河北腹地的冀中南地区转移;(3)京津冀区域制造业的转移主要受到扩散效应的影响,在区县之间由分工的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从分行业来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受分工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受分工影响最小。
张杰斐席强敏孙铁山李国平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分工产业转移面板模型
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合作机理与模式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棱心是建立起均衡、高效、可持续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使用区位商、基尼系数等指标,结合现状进展对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进行机理分析,给出京津冀之间产业分工合作的主要模式。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合作呈现出第一产业的"农业企业+基地+科研机构"模式,第二产业的产业梯度转移和垮行政区产业链双向链接延伸,第三产业在旅游、商贸、金融等领域不断展开的新态势;制造业主要从京津走廊向河北东郝沿海的唐山、秦皇岛以及河北腹地的中南地区转移,且明显具有由近及远的规律;产业互补、可达性强,以及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政策引导,促使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得以加速进行。依据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实践,提出包括"共建产业创新因区"在内的十大分工合作模式。
吴爱芝李国平张杰斐
关键词:产业分工合作
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分工与转移--基于区县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
本文基于2001年至2009年京津冀区域182个区县制造业29个行业的数据,测算了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分工与转移的基本特征,并利用面板计量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制造业分工与产业转移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 (1)京津冀区...
张杰斐席强敏李国平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分工产业转移面板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