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铁山

作品数:82 被引量:1,691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经济管理
  • 9篇社会学
  • 6篇建筑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城市
  • 15篇实证
  • 14篇空间结构
  • 9篇制造业
  • 9篇就业
  • 8篇京津
  • 8篇京津冀
  • 7篇实证分析
  • 7篇分工
  • 7篇城市群
  • 6篇影响因素
  • 6篇实证研究
  • 6篇产业转移
  • 6篇城市空间结构
  • 5篇人口
  • 4篇都市
  • 4篇碳排放
  • 4篇区域空间结构
  • 4篇就业分布
  • 4篇集群

机构

  • 79篇北京大学
  • 6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 4篇北京第二外国...
  • 3篇南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央财经大学
  • 2篇北京市科学技...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北财经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明尼苏达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79篇孙铁山
  • 39篇李国平
  • 10篇刘霄泉
  • 8篇卢明华
  • 7篇原嫄
  • 6篇吴爱芝
  • 5篇周文通
  • 4篇李佳洺
  • 4篇王志宝
  • 4篇席强敏
  • 3篇陆军
  • 2篇张文忠
  • 2篇薛领
  • 2篇张杰斐
  • 2篇李建玲
  • 2篇孙瑜康
  • 2篇王兰兰
  • 1篇李楠
  • 1篇王仰麟
  • 1篇张军涛

传媒

  • 10篇地理研究
  • 7篇地理学报
  • 7篇地理科学
  • 4篇经济地理
  • 4篇中国地理学会...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人文地理
  • 2篇河北学刊
  • 2篇经济与管理研...
  • 2篇经济问题探索
  • 2篇城市规划
  • 2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人口与发展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软科学
  • 1篇长白学刊
  • 1篇人口研究
  • 1篇人口与经济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1篇2016
  • 7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创新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被引量:45
2017年
创新对邻近性的高度依赖使得创新活动在城市层面最为活跃和丰富,但由于城市内部创新数据的缺乏,大多数的创新研究都停留在国家和区域尺度,而城市内部创新活动研究一直难以获取。利用北京市乡镇街道层面的专利数据,深入分析了城市内部创新集聚的空间特征、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北京市的创新活动高度集聚并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在市域内形成了中关村—上地、望京、CBD、金融街、亦庄经济技术开区、丰台科技城6个创新集群。(2)城市内部创新集聚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两类因素的影响。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的研发投入是影响本地创新产出的重要因素,地区的科技服务水平、产业多样化程度、制造业基础、大公司比例等创新环境因素也对本地的创新集聚有重要影响。(3)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对创新集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的研发投入、地区科技服务业水平和产业多样化水平的提高都会促进周边地区的创新产出。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和地区产业多样性水平比大学和研究机构研发投入、地区科技服务业的空间溢出范围更大。
孙瑜康孙铁山席强敏
关键词:创新环境
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及启示研究被引量:88
2003年
东京大都市圈是日本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集聚体 ,在承担日本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职能的同时 ,更是担负了重要的全球经济控制职能。在东京大都市圈内部各核心城市间形成了相对比较明显的区域职能分工与合作体系 ,从而支撑这一全球区域发挥出了集聚优势。在对东京大都市圈内各核心城市职能分工的分析与把握基础上 ,考虑中国首都圈内各主要城市的基础和优势 ,提出各城市职能分工的构想 。
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
关键词:政治文化中心城市职能
京津冀地区间技术邻近特征及对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技术邻近能够促进地区间的知识溢出和创新合作,是区域协同创新的基础。基于微观专利数据对京津冀地区间技术邻近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京津冀区域内部,天津、唐山、邯郸与其他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较高,北京的技术结构与津冀差异较大,北京与津冀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较低,且弱于上海与长三角各城市间的技术邻近性。技术邻近性不足不仅导致北京对津冀的创新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而且制约了京津冀地区间的创新联系与合作。因此,未来应着力提高京津冀三地的技术邻近性,从而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奠定基础,包括:加强京津联动,发挥京津双城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主引擎作用;根据地区间技术邻近特点,加强京津与河北重点城市的协同创新;加强北京创新资源和津冀技术需求的对接,从技术邻近出发理顺三地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衔接关系;加快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通过要素流动、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提高地区间的技术邻近水平。
孙铁山刘禹圻吕爽
关键词:区域协同发展京津冀
产业转移与城市空间重构——基于北京都市区的实证研究
对现代大都市区空间发展的研究显示,伴随城市增长,人口和就业不断向郊区扩散,而就业的分散往往在城市中心区以外形成新的集聚中心,使现代大都市区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本研究使用2004和2008年北京市经济普查数据,关注北京...
孙铁山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产业转移
文献传递
城市网络联系对城市群空间体系集聚水平的影响——基于2003-2018年中国12个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被引量:5
2022年
本文分析了2003—2018年中国12个规模较大的城市群的空间体系特征及其变动趋势,并借助城际投资联系数据,分析了各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实证检验了城市网络联系度对城市群空间体系集聚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2003—2018年城市群空间体系总体呈均衡化发展趋势,且不同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差异明显,按发育程度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联系紧密-结构均衡-强中心带动型城市网络,联系紧密-弱中心带动-相对开放型城市网络,结构均衡但联系相对较弱型城市网络,以及联系相对较弱且结构极化型城市网络。实证结果证实了城市网络联系的紧密程度和连通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城市群空间体系的极化水平,城市网络联系带来的外部性有助于避免城市群空间体系的过度极化及由此带来的集聚负外部性,实现更加均衡的城市群空间结构。但城市网络联系对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的作用依赖于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城市网络结构的极化对城市群空间体系均衡化发展存在抑制作用。
孙铁山张洪鸣李佳洺
关键词:网络外部性城市群区域空间结构
轨道交通对北京产业发展的空间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基于三次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数据,利用LISA分析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北京产业发展的空间影响。结果显示:轨道交通设施所在的街道、乡、镇及邻近区域的总就业和服务业都能从本地轨道交通的发展中受益,而轨道交通设施所在的区域及周边区域不适合发展制造业;面对轨道交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会在轨道交通设施所在的街道、乡、镇及"集聚经济"影响范围内的邻近区域发展,而公共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则是本地化的;零售业对交通成本更敏感,倾向于在轨道交通设施所在的街道、乡、镇布局,周边区域对其吸引力不大;本地和周边区域的金融业和餐饮业均能从轨道交通的发展中获益。
周文通陆军孙铁山
关键词:轨道交通
西双版纳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薛领洪国正翁瑾孙铁山王岭松张晓章吴春萍徐慰伟李洪滨黄勤红刘露思刀金海王琴芬周娜张林辉
主要技术内容:课题强调系统综合,紧跟学术前沿,突出学科交叉,结合转型时期中国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复杂性,凝练出云南西双版纳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即“三大锁定”形成发展的路径依赖和困境。全面分析云南桥头堡的战略意...
关键词:
全国基准产业集群识别及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19
2008年
全国基准产业集群反映一国产业技术经济联系的一般特征,可以作为模板应用于区域集群分析。本研究首次识别我国基准产业集群,为我国的区域集群实证研究提供集群模板。以识别的基准产业集群为模板,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市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并以北京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为例分析了该集群的组成结构及空间布局。分析发现,北京市目前已形成三个规模较大,并具有区域专业化优势的制造业集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汽车及装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集群。北京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的优势环节是通信设备制造和其他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其配套产业环节电子元器件和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仍相对较弱。在空间上,北京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集群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地区,朝阳、海淀、大兴区是集群环节配套较为完善的区域。
孙铁山卢明华李国平
关键词:集群识别
天津主导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根据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般原理,在分析影响天津主导产业更替变化的经济、社会、技术等内外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对现代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进行了合理的变化与补充,提出了七条选择地区主导产业遵循的基准,构造了一套指标体系,建立了一个天津主导产业的层次选择模型,并且通过实际测算以及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进行产业空间布局。
薛领李国平孙铁山
关键词:主导产业
北京市居住与就业空间错位的行业差异和影响因素被引量:36
2015年
北京不同行业人口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存在明显差异,空间错位程度较低的是制造业和教育,较高的是金融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郊区化迟缓是造成北京居住—就业空间错位的重要原因,行业就业郊区化程度越低、居住郊区化程度越高,则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越严重。但相比于郊区化,人口和就业的集聚程度对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有更强的解释力。在郊区化过程中就业倾向于保持较高的集聚程度,而居住则相对分散化,这会进一步加剧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此外,行业的"去单位化"程度、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平均单位规模以及就业增速等非空间因素对各行业居住—就业空间错位也有显著的影响。
孙铁山
关键词:就业分布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