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明华

作品数:44 被引量:809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经济管理
  • 7篇历史地理
  • 4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5篇城市
  • 10篇分工
  • 8篇影响因素
  • 6篇价值链
  • 4篇电子信息
  • 4篇电子信息产业
  • 4篇信息产业
  • 4篇区域分工
  • 4篇京津
  • 4篇京津冀
  • 3篇都市
  • 3篇空间结构
  • 3篇产业分工
  • 3篇产业链
  • 3篇城市网
  • 3篇城市网络
  • 2篇地域分工
  • 2篇都市圈
  • 2篇制造业
  • 2篇人口

机构

  • 33篇首都师范大学
  • 16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科...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庆高等专科...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城市规划...
  • 1篇北京市经济与...
  • 1篇北京育才学校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空军勤务学院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济宁市育才中...

作者

  • 42篇卢明华
  • 15篇李国平
  • 8篇孙铁山
  • 4篇刘汉初
  • 3篇许欣
  • 2篇李丽
  • 2篇刘伟伟
  • 1篇周侃
  • 1篇余加丽
  • 1篇王茂军
  • 1篇刘秉泰
  • 1篇杨洁
  • 1篇徐小燕
  • 1篇白洋
  • 1篇刘霄泉
  • 1篇吴妍
  • 1篇刘扬
  • 1篇赵璐
  • 1篇杨小兵
  • 1篇李聪

传媒

  • 5篇经济地理
  • 5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地理研究
  • 4篇地理科学
  • 4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人文地理
  • 2篇北京规划建设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开发研究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国际城市规划
  • 1篇全国"产业集...
  • 1篇2016第六...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都市区城市功能格局及其变化——基于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利用北京市第一、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以"乡镇\街道"为基本空间单元,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北京都市区城市功能格局的特征与模式。与2004年相比,2008年北京都市区城市功能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北京都市区城市功能布局呈现郊区化态势:建筑运输与制造功能呈现最明显的郊区化特征,沿主要交通干线向远郊区快速拓展;生产服务功能以及复合功能也呈现出初步的近域郊区化特征。北京都市区城市功能空间分异更加明显:城市中心区专业化于生产服务、公共服务功能;近郊区内沿专业化于复合功能、科教服务功能;近郊区外缘与远郊区专业化于建筑运输与制造功能。北京都市区的功能地域结构也在2004年"两轴两带八区"的基础上有所调整,2008年的功能地域结构更加综合,同心圆、轴向、多核模式均有所体现。
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
关键词:就业分布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2
2009年
人口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使用区域密度函数考察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趋势及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素。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空间发展正逐步由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核心城市主导的向心集聚阶段,向90年代的多中心集聚与核心城市腹地扩散并存的阶段转变。而且,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表现出不同的人口集聚与扩散模式,即去中心化扩散、中心增长型扩散和向心集聚。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综合考虑多个中心城市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本研究建立动态VPM(Varying Parameter Model)模型,考察区域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属性对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区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与扩散主要受城市规模、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孙铁山李国平卢明华
关键词:区域空间结构京津冀都市圈
北京上市公司总部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北京2015年上市公司总部空间分布数据,以街道为研究的空间单元,运用空间缓冲区分析以及Tobit模型,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北京上市公司总部空间分布比较集中。其在东西方向上较为均匀,而南北方向上,长安街以北上市公司总部数量明显多于长安街以南。五环内上市公司总部大致沿环路分布,并且呈现出距离衰减的分布规律。五环外上市公司总部则沿着放射状高速公路向郊区延伸。②北京相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总部空间分布倾向于集聚。制造业上市公司总部与全部上市公司总部空间分布较为相似,但距离衰减更为明显;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信息业)上市公司总部空间分布高度集中。③北京上市公司总部空间分布主要受二环以内区位、二环到四环之间区位、2 km缓冲区总部数量、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以及到最近"985"院校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④分行业来看:制造业上市公司总部对于集聚因素以及政策因素(主要指开发区)更加看重;而信息业上市公司总部更加关注到天安门城楼的距离以及到最近"985"院校的距离。
赵静平卢明华刘汉初
关键词:上市公司总部制造业
企业网络与城市地域空间组织
<正>城市是企业活动的集中地,企业是城市化过程的主体,企业是城市地域空间组织重要的微观基础,不同类型企业活动的空间竞争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空间结构。本论文将从企业角度入手,系统回顾
卢明华
关键词:企业网络城市网络城市空间结构
文献传递
北京对外投资与吸引投资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2023年
随着北京总部经济的蓬勃发展和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持续推进,北京与国内其他城市的资本流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论文利用2000—2019年北京与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对外投资和吸引投资数据,揭示北京对外投资和吸引投资的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投资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1)北京对外投资与吸引投资规模均呈现出先增加再减少的趋势,且对外投资一直大于吸引投资,北京是资本净输出区;北京对外投资和吸引投资均以服务业为主,对外投资的制造业总额和比重均大于吸引投资。(2)北京对外投资与吸引投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对外投资的空间分布范围更广,分层现象更加明显;北京对外投资目的地以东部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为主,近期更注重对中西部城市和北京周边城市的投资;北京吸引投资来源地较为稳定,主要是省会城市、东部沿海城市和北京周边城市。对外投资与吸引投资的重点区域非常类似。(3)北京对外投资与吸引投资的空间集中程度高但呈现下降趋势,吸引投资空间集中程度更高;近期北京对外投资分布呈现空间正相关分布,吸引投资呈现随机分布;对外投资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山东半岛三大高—高集聚区;吸引投资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两大高—高集聚区。(4)对外投资与吸引投资均受到经济发展规模差异、产业结构水平差异的影响,影响效果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外投资还会受到交通通达性和劳动力成本差异的影响,吸引投资还会受到经济开放程度差异的影响。论文完善了对外投资目的地与吸引投资来源地的对比研究,丰富了投资地理研究。
王子安卢明华
关键词:地理加权回归
世界城市及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定位与模式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新世纪以来,北京驶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尽管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北京经济总量依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地突破1万美元。北京已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同。
李国平孙铁山卢明华刘霄泉
关键词:北京经济世界城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快车道
中国城市专业化发展变化及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城市专业化包括产业专业化和功能专业化,其分工特点分别是在不同产业之间进行,和按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工序、模块进行。不同的分工体系势必对城市专业化的刻画产生明显分异。基于2000年五普、2010年六普两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利用城市产业专业化指数、城市功能专业化指数、区位商指数研究了中国不同规模的城市的专业化水平以及专业化部门的格局与变化。结果表明:城市产业专业化方面,规模较大的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更专业化于制造业、金融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等产业部门;规模较小的城市产业专业化较高且呈上升趋势,更专业化于能源生产与采掘业、建筑业、交通邮政业等产业部门。城市功能专业化方面,规模较大的城市功能专业化水平较高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管理控制、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功能的专业化水平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规模较小的城市功能专业化水平较低并呈现继续降低的趋势,更加专业化于商业服务和生产操作功能。
刘汉初卢明华
关键词:城市分工
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格局、集疏差异及影响机制——以福建沿海地区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以福建沿海地区为例,利用微观工业企业数据库,探究了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演化、产业集疏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福建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且空间差距逐渐缩小,空间形态向成熟的产业带演进,产业空间分工表现出同质化特征;不同类型行业的空间集疏过程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资本密集型产业表现为持续扩散趋势;地形和生态可占性、资源环境承载力对产业空间形态具有基础性作用,地区经济技术是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临港区位和交通条件改善不断促进产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区域发展战略以及产业政策为工业空间调整提供了具体方向。研究结论可为重点开发区域工业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
刘汉初刘汉初周侃
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1
2003年
结合欧美关于产业集聚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利用统计数据、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等相关资料,概括总结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的过程、特征及其产业类型、空间过程、驱动力量、集群形成推动者、重要的创业支援机构、其他重要的形成因素和发展绩效。借助Porter的菱形构架(钻石体系),全面分析了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初始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的形成。而在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的发展中,政策驱动和外资驱动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政策尤其是政府在营建官产学合作网络以及区域创新环境方面,极大地激励了北京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资企业成为近年来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的重要驱动力量。作者进一步提出探讨北京高科技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时,要具有综合观点,特别是要结合区域自身特点来分析各影响要素的构成和具体作用。
李国平孙铁山卢明华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时空过程及人文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持续影响民众的生产生活.本研究在分析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时空过程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疫情传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疫情防控提出建议.研究表明: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经历了新增确诊病例缓慢上升、快速上升、波动下降、持续下降4个阶段;疫情严重区域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周边地区,且呈现出距离衰减的特点;疫情的传播和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从武汉流入人口比例、人口规模、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城市至武汉距离5个因素影响较大,且从武汉流入人口比例为显著影响因子.希望本研究能为国内外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帮助相关部门进一步改进防疫措施,有效控制疫情传播.
庞宇欣李昀卿卢明华赵璐周玲俐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