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平

作品数:657 被引量:10,090H指数:5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78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3篇经济管理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篇社会学
  • 12篇政治法律
  • 12篇历史地理
  • 9篇建筑科学
  • 8篇文化科学
  • 4篇电气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3篇水利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2篇城市
  • 68篇生态
  • 42篇区域经济
  • 41篇实证
  • 38篇生态补偿
  • 36篇京津
  • 35篇京津冀
  • 34篇经济增长
  • 23篇实证研究
  • 19篇制造业
  • 19篇矿产
  • 19篇分工
  • 18篇资本
  • 17篇生态功能区
  • 17篇煤炭
  • 17篇空间结构
  • 16篇集群
  • 15篇影响因素
  • 14篇支付
  • 14篇人口

机构

  • 400篇西安交通大学
  • 239篇北京大学
  • 24篇西北大学
  • 12篇长安大学
  • 11篇南开大学
  • 1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0篇西安建筑科技...
  • 10篇西安外国语大...
  • 9篇宜宾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7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西安理工大学
  • 5篇首都经济贸易...
  • 5篇河北经贸大学
  • 4篇东北财经大学
  • 4篇北京第二外国...
  • 4篇华东理工大学
  • 4篇太原科技大学
  • 4篇西安电子科技...

作者

  • 641篇李国平
  • 39篇孙铁山
  • 22篇宋文飞
  • 20篇张文彬
  • 20篇韩先锋
  • 17篇席强敏
  • 15篇卢明华
  • 14篇王育宝
  • 13篇何雄浪
  • 13篇刘健
  • 13篇魏敏
  • 12篇吴爱芝
  • 12篇曾先峰
  • 12篇李治
  • 11篇宋昌耀
  • 10篇李潇
  • 9篇李勋来
  • 9篇杨开忠
  • 9篇原嫄
  • 8篇王奕淇

传媒

  • 24篇地理科学
  • 22篇经济地理
  • 21篇地理研究
  • 17篇西安交通大学...
  • 16篇中国人口·资...
  • 14篇资源科学
  • 14篇统计与决策
  • 1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1篇地理学报
  • 11篇当代经济科学
  • 10篇世界地理研究
  • 9篇数量经济技术...
  • 9篇人文地理
  • 9篇生态经济
  • 9篇科学学研究
  • 8篇经济管理
  • 8篇统计与信息论...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前线
  • 7篇开发研究

年份

  • 4篇2024
  • 12篇2023
  • 26篇2022
  • 27篇2021
  • 16篇2020
  • 10篇2019
  • 27篇2018
  • 21篇2017
  • 34篇2016
  • 39篇2015
  • 30篇2014
  • 33篇2013
  • 26篇2012
  • 28篇2011
  • 23篇2010
  • 27篇2009
  • 19篇2008
  • 31篇2007
  • 49篇2006
  • 33篇2005
6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梯度理论综述被引量:31
2008年
作为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梯度理论自20世纪70年代创立以来受到了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其理论基础也得以不断完善和巩固。该理论自20年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以来,在我国的经济战略制定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其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实践,它也经历了传统(狭义)梯度理论、反梯度理论、广义梯度理论等诸阶段的演变,而每一个理论发展阶段都是对已有理论的重新审视和扬弃。以梯度理论的产生、发展演变为脉络,围绕该理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梳理,并对传统(狭义)梯度理论、反梯度理论、广义梯度理论进行了简单评论。
李国平赵永超
关键词:广义梯度理论
区域一体化与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被引量:8
2021年
基于多期DID模型,利用2005~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分析区域一体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提升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区域一体化政策促进了黄河流域绿色经济效率提升,但其政策作用集中于中游地区,对上游和下游均未产生显著影响;绿色经济效率改善的原因在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环境效应,而非经济效应;动态效应的结果证明,经济增长和污水排放并未因区域一体化政策产生有利变化,尽管绿色经济效率得以提升,但区域一体化政策仍未解决黄河流域发展的核心问题;无论以绿色发展还是以经济增长为导向,流域上游和下游均对经济区规划政策不敏感。鉴于此,应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黄河流域的复杂性出发,分类施策提升绿色经济效率:上游应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态产品;中游应提高集聚程度,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政策红利;下游在发挥龙头城市带动作用的基础上,应警惕生态空间被占用。
李宏伟李国平
关键词:黄河流域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区位迁移
纺织服装业因其自身产业特点和发展特征,一直是国内研究的热点产业,也被认为是最早实现全球产业转移和最具有产业转移特征的重要产业之一。本研究尝试以该产业的区位迁移研究为突破点,来评估中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空间布局变化。通过构建...
吴爱芝李国平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与测算方法探讨
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是测算生态补偿标准和选择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现实中生态补偿各个领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基础.本文在探讨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的基础上,界定了我国生态补偿的概念,从正负外部性内部化的两个层面...
李国平李潇萧代基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生态补偿
文献传递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被引量:54
2005年
梯度推移理论认为,高梯度地区产业总是在不停地向低梯度地区推移,但是我国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差距。近年来,尽管出台了许多区域优惠政策,但区域经济差距依然很大,扩散效应不明显。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其原因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在梯度推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粘性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因素。
魏敏李国平
关键词:梯度推移理论区长区域经济差距区域经济差异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5
2009年
选取1985~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23年间北京市居民的收入差距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在对纵向数据分析基础上,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反映的收入差距相对水平,和城乡屠民收入比较差距反映的比较水平两个指标,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发展状态和趋势进行科学判断。研究认为,北京市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大致经历“低收入公平型”→“低收入不公平型”→“高收入不公平型”的演进过程。进一步的计量模型分析结果揭示,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重,城市化水平和二元结构系数三个变量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的影响是正向的,而政府财政支农比率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负向的,进而探讨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陈红霞李国平
关键词:收入差距基尼系数
陕北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损失被引量:11
2006年
陕北煤炭资源开发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陕北地区煤炭开发给环境造成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损失和给生态造成水源短缺、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损失分别进行经济计量,综合评价了陕北地区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
李国平刘治国
关键词:煤炭开采生态环境
区域协同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82
2013年
重新界定了区域协同创新的狭义与广义概念及其内涵,在综述相关研究理论、计量模型、评价方法和研究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区域协同创新今后的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和三大研究难点。
王志宝孙铁山李国平
关键词:协同创新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潜能与空间分布——基于面板工具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2
2016年
利用2003-2012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市场潜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面板工具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潜能对其空间分布的影响。主要结论是:1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区域中心城市,且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差距日益加大;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潜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从动态上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潜能差距在逐渐减小;2生产性服务业市场潜能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分行业看,市场潜能仅对金融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影响不显著,对商务服务业的空间分布影响最大;3市场潜能有效地带动了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对非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市场潜能没能有效地转化为真实需求。基于此,建议中国未来应提高非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潜能,带动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提高非中心城市的本地化专业服务水平,以满足非中心城市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受距离限制不能从中心城市获得的专业化生产服务。
席强敏陈曦李国平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经济区规划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吗?——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研究被引量:23
2019年
文章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经济区规划的政策实验,选取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组成城市两个方面评估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经济区政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但政策效应存在波动;②经济区各个组成城市的政策效应存在较大差别,经济区政策对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③分城市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性表明,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现状和政治背景,经济区中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按照经济区规划中设想的情况,尤其对于非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忽视行政区划所带来的政治壁垒的结果就是经济区政策的负向作用。
李国平李宏伟
关键词:经济区经济增长西部大开发战略
共6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