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明典

作品数:27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胃癌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6篇肿瘤
  • 5篇术后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4篇预后
  • 4篇手术
  • 3篇直肠
  • 3篇肿瘤标志
  • 3篇肿瘤标志物
  • 3篇组织芯片
  • 3篇胃癌组织
  • 3篇胃切除
  • 3篇胃切除术
  • 3篇腹腔镜技术
  • 3篇癌组织
  • 3篇标志物
  • 3篇病理

机构

  • 22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鲁明典
  • 10篇李永翔
  • 9篇刘弋
  • 6篇张尚鑫
  • 5篇张震
  • 4篇闫强
  • 4篇汪圣毅
  • 3篇周波
  • 3篇常家聪
  • 3篇曹先东
  • 2篇邓跃华
  • 2篇郭爱军
  • 2篇孙立跃
  • 2篇陈军
  • 1篇童清平
  • 1篇郑慧
  • 1篇丁浩
  • 1篇夏俊
  • 1篇徐振
  • 1篇郑立平

传媒

  • 5篇安徽医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6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管结石的诊断及治疗(附19例报告)
2006年
对19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常伴有胆结石和胰腺其他疾病;B超、CT、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检查可确诊。保守治疗11例,腹痛消失或缓解9例;手术治疗8例,腹痛消失或缓解7例。认为胰管结石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叶广坡刘弋鲁明典
关键词:胰腺疾病胰管结石胰腺炎
肝切除术治疗多发转移性肝癌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转移性肝癌又称继发性肝癌.大多由腹部脏器的癌肿如消化道癌、子宫癌、卵巢癌转移到肝脏形成,也可由腹部以外的脏器癌肿如乳腺癌、肺癌、鼻咽癌等转移到肝脏形成。结直肠癌发生同时性肝转移的发生率为10%~25%.异时性肝转移的发生率尚不清楚,手术治疗转移性肝癌具有潜在根治的可能性,切除后生存率显著提高。
汪圣毅鲁明典杨文书郑立平刘弋
关键词:转移性肝癌肝切除术同时性肝转移多发腹部脏器继发性肝癌
驱动蛋白超家族18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驱动蛋白超家族(KIF)中kinesin.8家族中的KIFl8A基因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0例胃癌患者的新鲜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离肿瘤〉5em)样本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15年3—7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者,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KIF18A的mRNA水平;另收集2006年11月至2008年5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治疗的12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将标本数据库中保存的该组患者石蜡包埋胃癌手术标本和23例随机挑选的正常组织(非癌旁胃组织)制成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染色,并由病理医师确认结果后,检测KIFl8A蛋白在组织芯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分析其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结果KIFl8AmRNA在20例胃癌新鲜样本中的表达水平中,有16例显示胃癌组织低于癌旁组织。组织芯片中,胃癌组织KIF18A蛋白表达阳性率亦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45.0%(58/129)比69.6%(16/23),P=0.041]。KIF18A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P=0.008)和TNM分期(P=0.032)有关。129例胃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44.0(95%CI:39.8~49.2)月,其中KIF18A阳性与阴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7.2%和36.6%,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20)。Cox回归分析显示,KIFl8A表达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tCR=0.570,95%C1:0.335.0.970)。结论KIF18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提示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KIFl8A低表达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王立杨松孙若川鲁明典吴友亮李永翔
关键词:胃肿瘤基因组织芯片预后
巨脾切除术的操作要领及技巧被引量:1
2012年
近年来巨脾切除术的技术水平提高较快,但手术风险和困难依然较大,手术医师需要熟悉巨脾的病理解剖特征,掌握术中规避风险、解决困难的技能,深入研究手术操作要领及手术技巧,以提高巨脾切除术的安全性、进一步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汪圣毅鲁明典张佳佳刘弋
关键词:巨脾脾切除术门静脉高压脾动脉结扎
超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胃癌手术体会
2010年
胃癌患者合并多种疾病时手术风险极大,合并腹主动脉瘤时临床处理更加棘手。胃癌是限期手术,越早实施手术,复发和转移的概率越小,但重要的合并症又使得胃癌手术时机和合并症的处理方法选择等面临较大的困难。我们对1例超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成功实施胃癌手术,报道如下。
汪圣毅刘弋鲁明典陈军孙立跃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胃癌手术超高龄手术风险限期手术
一种新颖的肿瘤标志物EpCAM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背景: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胃癌的预后有赖于胃癌的早期发现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胃癌标志物的研究可望改善目前我国胃癌防治现状。EpCAM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颖的、广谱的上...
鲁明典
关键词:胃癌肿瘤标志物免疫组织组织芯片
文献传递
肿瘤标志物EpCA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91例胃癌中EpCA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1例胃癌癌灶组织为实验组,随机选取79例取其癌灶远隔组织胃黏膜为对照组。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分析组织中EpCAM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EpCAM表达与C12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91例胃癌组织中EpCAM阳性率为92.3%;对照组组织EpCAM阳性率为1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CA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癌灶部位、瘤体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大体分型、病理类型等无明显相关性。91例胃癌患者C12阳性率为44.0%,EpCAM阳性率为92.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pCAM可用于胃癌的诊断,不受临床病理资料因素影响;组织EpCAM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优于血清C12。
鲁明典刘弋徐振
关键词:胃癌肿瘤标志物EPCAM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芯片
手助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在胃癌手术中手助腹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手助腹腔镜手术,2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其余20例行腹腔镜辅助手术,分析比较3组之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等指标的差异。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分析发现,手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较长[(239.7±22.2)min、(251.9±33.2)min、(184.1±37.2)min,F=26.309,P<0.001],但手助腹腔镜组与辅助腹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F=68.984,P<0.001),且手助腹腔镜组较辅助腹腔镜组明显减少(P<0.05)。手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较开腹组术中切口较小(F=675.937,P<0.001),但手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辅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助腹腔镜组和腹腔镜辅助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较开腹组均显著降低(均P<0.001),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2,P=0.562)。结论手助腹腔镜技术集中了开放和腔镜的优势,对助手要求低,节约人力,患者创伤小、出血少、用时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
郭爱军鲁明典周波
关键词:胃癌手助腹腔镜技术并发症
机器人与腹腔镜胃癌手术近期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检索国内外文献,利用高质量文献探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治疗胃癌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自200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发表的关于对比机器人及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的前瞻性文献,并利用改良MINORS评分筛选高质量文献,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淋巴结数目、切缘情况。结果共纳入13篇前瞻性文献,共纳入病例5 378例(腹腔镜组3 813例,机器人组共1 565例),样本量范围为27~1 297例,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8,95%CI:0.88~1.32,P>0.05),术后肠梗阻、切口感染、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术后30 d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优于机器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1.03,95%CI:-53.75^-28.31,P<0.05),机器人组的术中失血量却少于传统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5.22,95%CI:8.28~42.15,P<0.05),腹腔镜组所获取的淋巴结数目少于机器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20,95%CI:-3.26^-1.15,P<0.05)。而在近端切缘及远端切缘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均能够达到胃癌根治的效果,腹腔镜手术在手术时间方面优势明显,而机器人胃癌手术在术中失血量、淋巴结的清除数目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江伟东李永翔鲁明典闫强张尚鑫孙若川李德关
关键词:META分析胃癌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
胃切除术后小肠套叠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成人胃切除术后小肠套叠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确诊为胃部疾病并行手术的患者98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术后发生小肠套叠的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从其余患者中选择36例患者(1∶4)作为对照组,要求性别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1岁。分析术后小肠套叠与性别、体质指数(BMI)、吻合方式等因素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中位BMI为21.67(19.81,23.09)kg/m^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3例(33.33%)患者发生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对照组2例(5.56%),两组患者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是胃切除术后小肠套叠的危险因素(OR=7.508),而BMI则是术后小肠套叠的保护因素(OR=0.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BMI高的患者术后发生小肠套叠的风险更低,而术中吻合器上肠管套叠的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小肠套叠。
杨晓东鲁明典闫强张尚鑫李永翔
关键词:肠套叠胃切除发病机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