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锦矗

作品数:348 被引量:2,011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1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3篇生物学
  • 59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84篇大熊猫
  • 61篇种群
  • 54篇保护区
  • 52篇自然保护区
  • 50篇自然保护
  • 41篇繁殖
  • 32篇生境
  • 28篇兽类
  • 22篇生境选择
  • 18篇熊猫
  • 17篇小熊猫
  • 16篇动物
  • 16篇种群数量
  • 15篇夏季
  • 14篇头骨
  • 14篇区系
  • 14篇群落
  • 13篇食性
  • 13篇圈养
  • 12篇习性

机构

  • 209篇西华师范大学
  • 132篇四川师范学院
  • 33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0篇唐家河国家级...
  • 8篇广州大学
  • 8篇成都动物园
  • 7篇川北医学院
  • 7篇绵阳师范学院
  • 7篇湛江师范学院
  • 5篇四川大学
  • 5篇乐山师范学院
  • 5篇南充师范学院
  • 4篇涪陵师范学院
  • 4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武汉大学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珠海市第二中...
  • 3篇长江师范学院

作者

  • 348篇胡锦矗
  • 44篇魏辅文
  • 38篇张泽钧
  • 33篇周材权
  • 22篇吴毅
  • 19篇廖文波
  • 18篇周友兵
  • 17篇张君
  • 16篇郭延蜀
  • 13篇李操
  • 13篇袁重桂
  • 12篇吴攀文
  • 11篇张文广
  • 10篇侯万儒
  • 10篇韩宗先
  • 10篇齐敦武
  • 10篇胡杰
  • 10篇李明
  • 9篇杨光
  • 9篇付义强

传媒

  • 76篇四川动物
  • 54篇四川师范学院...
  • 48篇兽类学报
  • 36篇西华师范大学...
  • 23篇动物学杂志
  • 17篇Zoolog...
  • 7篇生物学通报
  • 6篇生态学报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内江师范学院...
  • 5篇四川省动物学...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野生动物
  • 2篇Curren...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重庆师范学院...
  • 2篇巴蜀史志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17篇2008
  • 22篇2007
  • 28篇2006
  • 31篇2005
  • 38篇2004
  • 29篇2003
  • 16篇2002
  • 10篇2001
  • 14篇2000
  • 9篇1999
3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野生扭角羚繁殖习性的研究被引量:16
1997年
对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扭角羚——四川亚种的繁殖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扭角羚个体大,角粗壮;雌性性成熟年龄为4.5岁,雄性为5.5岁,雌性最大繁殖年龄为17岁;发情交配起止期为7月初至9月初,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产仔期为次年1~4月,孕期8~9个月,每胎1仔;繁群分成孤独雄体、一雄一雌群、成雄群、一雄多雌群、混合群等几个群体。发情交配季节雄羚频繁高声鸣叫,嗅闻雌羚阴户并卷唇,进食、休息少,长时间追随雌羚,烦臊不安,活动频繁,雌羚表现有择偶的本能。
吴诗宝刘云胡锦矗
关键词:羚羊扭角羚繁殖习性野生动物人工繁殖
嘉陵江下游黑线姬鼠(Apodernus agrarius)和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的形态学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2008年4-10月对嘉陵江下游的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鼩作了形态学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鼩分别在各样点之间存在明显的种群差异.对外形量度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合川东岸的黑线姬鼠种群与江北区的种群之间存在差异;而四川短尾鼩在合川西岸与合川东岸的种群之间、沙区西岸与北碚东岸的种群之间差异显著,以上分析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研究初步说明嘉陵江对黑线姬鼠和四川短尾鼩的种群分布格局有一定的地理隔离作用.
尹彦强胡锦矗吴攀文艾永斌黎运喜
关键词:黑线姬鼠头骨
南充高坪区嘉陵江畔鼠型小兽多样性调查被引量:5
2008年
2007年3月至10月,对南充高坪区嘉陵江畔农田及荒地生境的小型兽类多样性进行调查.投放有效铗日2760,捕获小型兽类318只,有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大足鼠(Rattus nitidus)、小家鼠(Mus musculus)、灰麝鼩(Crodura attenuata)、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squamipes)等8种鼠型小兽,分属啮齿目(Rodentia)鼠形亚目(Myomorpha)的鼠科(Muridae)和鼩形目(Soricomorpha)的鼩鼱科(Soricidae)四川短尾鼩和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其种群性比通过X2检验,与1∶1无显著差异.测得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1.606,Margalef丰富度指数R=1.215,均匀性指数J=0.535,生态优势度指数D=0.394.
刘清君胡锦矗吴攀文
关键词:优势种丰富度指数
四川南充市区珠颈斑鸠的繁殖生态学和巢址选择被引量:6
2006年
2002年11月~2004年4月在四川省南充市区内对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繁殖生态和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珠颈斑鸠3月初开始求偶交配,求偶行为复杂,有“婚飞”行为;雌雄参与筑巢,营巢期7~8 d.影响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6种:栖位与巢周隐蔽因子、巢下隐蔽因子、光照因子、人为活动因子、食物因子和营巢树因子;窝卵数2枚,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17~18 d,孵化率86.67%;雌雄均参与育雏,育雏期18~20 d,雏离巢率73.08%,繁殖生产力1.82,种群育雏高峰期为7月和8月中上旬.
周友兵张璟霞索建中江广华胡锦矗陈进
关键词:珠颈斑鸠繁殖
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被引量:59
2000年
回顾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的历史 ,对不同山系大熊猫生境选择特点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 ,并在物种水平上对大熊猫生境选择特点进行了归纳 .
张泽钧胡锦矗
关键词:大熊猫生境选择微生境
峨眉山啮齿类和食虫类秋季相对密度调查被引量:4
2003年
20 0 2年 9月 2 8日~ 10月 6日 ,主要用铗日法对四川峨眉山啮齿类和食虫类进行调查 ,得出以下结论 :被捕的 2 0种中 ,相对密度较大的为高山姬鼠 (Apodemuschevrieri)占 2 6 .0 9%、龙姬鼠 (Apodemusdraco)占 18.2 6 %、长尾姬鼠 (Apodemussylvaticus)占 15 .6 5 %及四川短尾 (Anourosorexsquamipes)占 10 .4 3% ;在 5个典型生境样点中 ,金顶 (15 .33% )、雷洞坪 (2 0 .99% )和仙峰寺 (13.95 % ) 3处的兽类相对密度较大 ,但清音阁 (1.0 1% )和报国寺 (0 )二处的相对密度很小 ,导致其显著差异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
康明江苗苗王晓琴胡锦矗
关键词:啮齿类秋季兽类
社鼠种群年龄结构的回归分析被引量:9
2003年
本文利用社鼠 (Niviverterconfucianus)头骨度量的 8项指标 (单位 :mm) :颅全长X1、颅基长X2 、基底长X3 、颧宽X4、眶间宽X5、齿隙长X6、上裂齿长X7、门齿孔长X8,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建立了其种群年龄结构的判别函数为 :Y =0 .35 77X2 - 0 .4 5 99X7+0 .336 4X8- 8.4 2 6 7将头骨度量X2 、X7、X8带入回归方程进行计算 ,如INT(Y +0 .5 ) =Gi,则该个体属于Gi 年龄组。回归方程表明 ,社鼠的年龄仅与头骨的颅基长X2 、上裂齿长X7、门齿孔长X8有关 ,而颧宽X4、眶间宽X5、齿隙长X6在各年龄组相对较稳定 。
王淯胡锦矗谌利民
关键词:社鼠种群年龄结构
大熊猫能量和蛋白质营养需要研究进展及策略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大熊猫食性、食物选择、摄食量、组织器官和竹子中养分含量测定、养分消化代谢等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推测出大熊猫干物质摄入量、总能、消化能、粗蛋白和可消化粗蛋白需要量以及精料中赖氨酸的推荐水平。结合圈养大熊猫单位的饲喂方式和饲喂效果,该研究策略有助于确定圈养条件下大熊猫饲料的精粗比例、精料养分浓度和各养分之间的比例,为圈养大熊猫饲养标准的确立奠定基础。
袁施彬周明强胡锦矗张泽钧
关键词:大熊猫摄食量粗蛋白必需氨基酸
四川金城山鸟类调查报告被引量:8
1995年
报告了金城山的鸟类区系组成及其特点,各垂直带繁殖鸟的区系组成及其优势种、常见种,30余年来金城山鸟类的变化。
余志伟邓其祥胡锦矗
关键词:鸟类区系组成
四川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初报被引量:9
2003年
2 0 0 2年 7月在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进行本底调查 ,结合前人有关资料 ,对该地兽类区系进行初步报道。该保护区迄今发现兽类共 110种 ,属一类保护的 5种 ,属二类保护的 19种 ,属四川省重点保护的 8种 ,另有我国特产的兽类达 36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 。
张泽钧胡锦矗杨林
关键词:兽类区系生态系统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