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毅

作品数:162 被引量:1,279H指数:14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3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2篇蝙蝠
  • 28篇翼手目
  • 19篇物种
  • 18篇翼手类
  • 13篇核型
  • 13篇保护区
  • 12篇自然保护
  • 12篇自然保护区
  • 12篇物种多样性
  • 11篇兽类
  • 10篇多样性
  • 10篇种群
  • 9篇鸟类
  • 9篇哺乳动物
  • 8篇地理分布
  • 8篇菊头蝠
  • 8篇扁颅蝠
  • 7篇电站
  • 6篇动物
  • 6篇啮齿

机构

  • 121篇广州大学
  • 34篇四川师范学院
  • 21篇山东大学(威...
  • 17篇大阪市立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西华师范大学
  • 12篇京都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
  • 9篇山东大学
  • 8篇绵阳师范学院
  • 7篇四川省林业科...
  • 6篇南京师范大学
  • 6篇广州师范学院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5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海南师范大学
  • 5篇广东省生物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玉林师范学院
  • 4篇华南濒危动物...

作者

  • 161篇吴毅
  • 45篇余文华
  • 28篇李玉春
  • 22篇胡锦矗
  • 15篇周全
  • 13篇李锋
  • 13篇张成菊
  • 12篇本川雅治
  • 11篇邓其祥
  • 11篇徐忠鲜
  • 10篇余志伟
  • 10篇郭伟健
  • 10篇王晓云
  • 9篇王英永
  • 9篇石红艳
  • 9篇张秋萍
  • 7篇刘少英
  • 7篇魏辅文
  • 7篇江海声
  • 6篇李海燕

传媒

  • 30篇四川动物
  • 22篇兽类学报
  • 18篇四川师范学院...
  • 18篇广州大学学报...
  • 13篇动物学杂志
  • 6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Zoolog...
  • 3篇广州师院学报...
  • 3篇野生动物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学生物教学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四川文物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Curren...
  • 1篇生物学通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12篇2006
  • 9篇2005
  • 9篇2004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甫管鼻蝠在模式产地外的发现--广东和江西省新纪录被引量:8
2016年
管鼻蝠(Murina)隶属于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为森林性小型蝙蝠,遍布整个亚洲大陆,从巴基斯坦东北部到西伯利亚、韩国、日本直至澳大利亚南部(Corbet and Hill,1992)。Simmons(2005)记录世界上管鼻蝠属有17种,之后陆续发表了17个管鼻蝠新种(或亚种提升为种)。
王晓云张秋萍郭伟健李锋陈柏承徐忠鲜王英永吴毅余文华李玉春
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蝙蝠携带登革病毒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了解广东及广西蝙蝠携带登革病毒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情况。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1月期间11次收集广东及广西部分地区的蝙蝠。收集的蝙蝠取脑组织标本和血清标本,采用两对登革病毒和乙脑病毒通用引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细胞培养分离方法检测所采集蝙蝠标本中的登革病毒(denguevirus,DV)和乙脑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结果收集了4个科9个种共905只蝙蝠,其中棕果蝠154只、犬蝠395只、普通长翼蝠5只、小黄蝠52只、中菊头蝠228只、中华菊头蝠15只、小菊头蝠41只、双色蹄蝠8只、普氏蹄蝠7只。蝙蝠来源于粤中、粤西和桂东的7个县市。905只蝙蝠标本中未检测、分离到登革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结论未发现所调查的蝙蝠携带登革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
胡勇陈清李志峰吴毅胡贵方李建栋俞守义
关键词:登革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蝙蝠
南粤传统建筑蝙蝠图案的文化探讨
2012年
南粤地区传统建筑如陈家祠、余荫山房、宝墨园等有诸多蝙蝠装饰图案。这些图案是中国传统"福"文化的表现。因中华文化中蝙蝠与"遍福"、"遍富"谐音,至晋代以来,逐步被人们视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寓意"福"、"富",经过历代的演变,明清时达到极点,蝙蝠被人们充分美化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作为装饰图案出现在各种建筑物、文物等上,形成了浓烈的蝙蝠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全吴毅蔡月玲
关键词:传统建筑文物
洞穴型蝙蝠的栖息环境选择、生态作用及保护被引量:19
2006年
多数蝙蝠为洞穴型。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调查的结果,对洞穴型蝙蝠的栖息环境选择及其在洞穴生态系统中的特殊生态作用进行了探讨。针对目前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洞穴型蝙蝠的生存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的干扰、破坏和污染而导致蝙蝠的物种多样性降低,加之国内对洞穴型蝙蝠研究不足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对洞穴型蝙蝠的栖息和捕食环境进行保护、对蝙蝠的多样性进行调查的建议。
张成菊吴毅
关键词:栖息环境生态作用
福建南平一中华菊头蝠种群年龄结构及相关特征
2015年
采用臼齿磨损度与牙齿牙骨质生长线年龄鉴定法,对福建南平采集的一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种群42例成体样本进行年龄结构及相关特征的研究.臼齿磨损度是对左侧第1上臼齿磨损情况进行测量,以臼齿齿冠磨损面的宽度与臼齿外侧牙龈线至中间齿尖的高度之比估算,再根据其分布人为划分4个磨损年龄组.同时对标本左侧第1上犬齿切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以观察其牙骨质生长线,用以鉴定其年龄.最后综合比较分析二者结果,探讨了2种方法对年龄鉴定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利用牙齿磨损度推算的蝙蝠年龄与牙齿生长线鉴定的年龄基本一致,但是前者对头骨和牙齿不产生损伤,操作简单方便,是科学可行的鉴定蝙蝠年龄的方法.同时也表明福建南平种群应为稳定型种群,在繁殖期间雌雄比近似1∶1;雌性个体一般在2龄及以后才参与繁殖.此外,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无法通过外形指标和头骨指标对成体中华菊头蝠进行年龄上的区分.
余文华范俊杰黄玮祺叶文新吴毅
关键词:蝙蝠年龄结构
广州市越秀公园鸟类种类与数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对广州市越秀公园鸟类的种类与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共记录鸟类43种,隶属8目20科.其中留鸟27种,夏候鸟2种,冬候鸟8种,其它繁殖鸟6种.对夏、冬季及不同生境的鸟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鸟类的数量、密度都比冬季高,南秀湖畔大草坪、金印游乐场、竹林、南秀树林、南秀湖和环市路旁鸟类的6种生境比较,以金印游乐场的鸟类种类和数量最大.
吴毅李燕梅甘颖霞朱瑞燕何妙珍董玉萍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越秀公园
日本与中国自然环境的比较研究
1996年
从热带林的减少和森林资源状况两个方面,对日本与中国自然环境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林问题上,日本应减少进口热带林木材;中国必须重视现存热带林的保护、恢复和更新.在森林资源状况方面,日本应加强人工林的管理,提高国产材的利用率.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很低(13.7%),木材消费量则很高.当务之急是,提高林业用地利用率,继续开展全国范围的植树造林,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沙漠面积扩大.
吴毅
关键词: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四川的翼手类及研究近况被引量:13
1997年
吴毅侯万儒胡锦矗
关键词:翼手目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被引量:582
2016年
为全面评估中国野生脊椎动物濒危状况,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编制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们编制了《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
蒋志刚江建平王跃招张鹗张雁云李立立谢锋蔡波曹亮郑光美董路张正旺丁平罗振华丁长青马志军汤宋华曹文宣李春旺胡慧建马勇吴毅王应祥周开亚刘少英陈跃英李家堂冯祚建王燕王斌李成宋雪琳蔡蕾臧春鑫
关键词:野生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
通过红色名录评估研究中国哺乳动物受威胁现状及其原因被引量:28
2016年
依据中国哺乳类野生种群与生境现状,我们利用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Version 3.1),Guidelines for Using the IUCN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和Guidelines for Application of IUCN Red List Criteria at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Version 4.0),评价了中国所有已知的673种哺乳动物的濒危状况。本次评估了71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没有评估的哺乳动物,还评估了60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5)》误认为中国没有分布的哺乳动物。发现中国有3种哺乳动物"野外灭绝",3种"区域灭绝"。受威胁中国哺乳动物共计178种,约占评估物种总数的26.4%,高于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平均受威胁率(21.8%)。中国哺乳动物1/4的特有种属于受威胁物种。受威胁比例最高的目是灵长目、食肉目与鲸偶蹄目。多数省区的受威胁哺乳动物物种占本省区哺乳动物总数的20–30%。中国哺乳动物种类多分布在中国第二级地理阶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哺乳动物虽然种类少,但是受威胁哺乳动物的种类比例高。过度利用、生境丧失和人类干扰名列受威胁哺乳动物致危因子的前3位。自从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以来,一些中国濒危哺乳动物的生存状况得到了改善。然而,鉴于中国哺乳动物区系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以及中国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如何拯救这些濒危物种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艰巨任务。
蒋志刚李立立罗振华汤宋华李春旺胡慧建马勇吴毅王应祥周开亚刘少英冯祚建蔡蕾臧春鑫曾岩孟智斌平晓鸽方红霞
关键词:哺乳动物灭绝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