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弘

作品数:173 被引量:646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5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1篇动脉
  • 37篇封堵
  • 29篇缺损
  • 28篇血管
  • 28篇细胞
  • 28篇间隔缺损
  • 27篇心肌
  • 26篇封堵器
  • 21篇冠状
  • 21篇冠状动脉
  • 20篇心脏
  • 18篇室间隔
  • 17篇室间隔缺损
  • 16篇介入
  • 15篇导管
  • 15篇主动脉
  • 15篇左心
  • 13篇蛋白
  • 13篇动脉瓣
  • 12篇心耳

机构

  • 16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0篇复旦大学
  • 5篇德克萨斯大学
  • 5篇南京军区福州...
  • 5篇南京军区杭州...
  • 4篇广东省第二人...
  • 4篇上海市静安区...
  • 3篇贵州省人民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海宁市人民医...
  • 3篇上海市宝山区...
  • 3篇上海锦葵医疗...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仙桃市第一人...
  • 1篇武汉市第四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173篇吴弘
  • 120篇秦永文
  • 80篇赵仙先
  • 50篇郑兴
  • 31篇白元
  • 24篇黄新苗
  • 21篇丁继军
  • 19篇朱玉峰
  • 16篇曹江
  • 16篇马丽萍
  • 15篇郎希龙
  • 15篇陈少萍
  • 15篇陈翔
  • 15篇胡建强
  • 14篇徐荣良
  • 11篇沈茜
  • 11篇张莎
  • 10篇刘宗军
  • 10篇姜海滨
  • 9篇张志钢

传媒

  • 26篇第二军医大学...
  • 22篇介入放射学杂...
  • 7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上海医学
  • 4篇心血管病学进...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心脏杂志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国际心血管病...
  • 3篇第17届全军...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国外医学(心...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12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14篇2011
  • 1篇2010
  • 10篇2009
  • 5篇2008
  • 10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26篇2004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静脉房间隔穿刺法建立房间隔缺损动物模型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应用房间隔穿刺和球囊扩张建立可控大小房间隔缺损 (ASD)动物模型的新方法。方法 选用健康杂种犬 14只 ,在X线引导下 ,应用房间隔穿刺、扩张管和球囊扩张 ,建立可控大小的ASD动物模型。结果 除早期 2只死亡外 ,无其他并发症 ,12只犬均成功建立ASD模型。结论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大小可控、X线投照时间短等优点。
王胜强秦永文胡建强吴弘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动物模型ASD手术治疗
建立BioID-质谱联用技术筛选细胞内蛋白质相互作用
2021年
目的通过BioID-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一种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筛选系统,并采用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法验证与Yes相关蛋白1(YAP1)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方法构建YAP1-BirA*融合表达质粒,将质粒转染进293T细胞后,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50μmol/L生物素,继续培养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质。利用YAP1特异抗体,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YAP1-BirA*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HRP偶联的亲和素检测细胞内蛋白质被生物素标记的水平。通过亲和素磁珠对细胞内生物素化的蛋白质进行亲和纯化,多次洗涤去除亲和素磁珠上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后对亲和素磁珠纯化的蛋白质进行溶解。取40μg总蛋白行SDS-PAGE,然后采用蛋白质银染试剂盒对凝胶中的蛋白质进行染色,确定亲和素磁珠对生物素化蛋白的纯化效果。用非标记定量质谱法鉴定生物素化的蛋白质。针对鉴定得到的蛋白质,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生物素化的SMAD家族成员3(SMAD3)进行验证。通过YAP1的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法确定SMAD3能否与YAP1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YAP1-BirA*融合表达质粒,该质粒在293T细胞中能够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在生物素存在的情况下,YAP1-BirA*融合蛋白能够利用生物素标记细胞内与YAP1-BirA*融合蛋白邻近的蛋白质。在细胞裂解后,这些在细胞内被生物素标记的蛋白质能够被偶联亲和素的磁珠纯化,经过多次洗涤,能够富集生物素标记的蛋白质。质谱鉴定显示,能够获得细胞内与YAP1在空间上相互靠近的蛋白质。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证明SMAD3蛋白能与YAP1相互作用。结论BioID-质谱联用方法是一种能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筛选的简单、高效技术,与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法联合使用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体系。
赵峰唐文栋郭志福吴弘宋晓伟
关键词:蛋白质相互作用质谱分析法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在汉族人群中的分布被引量:9
2001年
目的 研究中国人β2 -肾上腺素能受体 (beta2 - adrenoceptor,β2 - A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并观察这些 SNPs在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方法 应用荧光标记自动测序法测定来自安徽大别山地区 80名非亲缘关系人群β2 - AR基因序列 ,确定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及基因型。结果 在 3.8kb长度范围内共发现 8个 SNPs,其中 5个位于编码区 ,平均 2 74bp出现一个SNP;3个位于调控区 ,平均 72 1bp出现一个 SNP,与国外报道相比 ,- 46 8C→ G,- 36 7T→ C,- 47C→ T,- 2 0 T→ C,+ 79C→ G,+ 10 0 G→ A,+ 491C→ T,+ 10 98T→ C未在本研究人群中检测到。各 SNPs等位基因频率在人群中的分布符合 Hardy- Weinberg平衡。结论 β2 - AR基因 SNPs呈不均匀分布 ,且具有很大的种族差异 ;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人群中分布符合 Hardy-
吴弘蔡刚明徐红岩陈华肖君华卢大儒薛京伦邱信芳金力
关键词:Β2-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遗传学单核苷酸多态性
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 6 )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活动性间的关系。方法 分析8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 ,并经ELISA法检测血浆IL - 6水平。结果 冠心病各组中IL - 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IL - 6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冠心病各组间IL - 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L - 6与甘油三酯和年龄间有显著正相关。结论 IL - 6作为一种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急性相蛋白 ,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作用。
马丽萍秦永文郑兴吴弘郭品娥丁继军赵仙先陈少萍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炎症C反应蛋白
心电图异常J波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心电图异常J波与住院期间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的204例ASTEMI患者心电图及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异常J波,分为异常J波组(82例,占40.2%,82/204)和无异常J波组(122例,占59.8%,122/204),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期间心电图异常J波组的持续性室速/室颤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异常J波者(9.8%比1.6%, P=0.008 ),但12例心因性死亡患者中,仅6例存在异常J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电图异常 J波并不能预测 A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OR=0.99,95% CI:0.34~2.90, P=0.987),而年龄是此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8,95% CI:1.01~1.15, P=0.02)。结论:尽管急性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异常J波者住院期间持续性室速/室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J波者,但心电图异常J波并不能预测此类患者的短期预后。
张雁吴弘蒋巍张天嵩黄少华郭瑛孙育民周贇徐志强陶文其俞帅连敏王骏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
风湿性心脏病心肌肌球蛋白轻链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 (RHD)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肌肌球蛋白轻链 (VMLC)的变化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杂交技术 (westernblothybridizationanalysis)对 13例RHD心力衰竭患者心室肌中VMLC 1、2含量及组成比例进行定量分析 ;术前心功能指标采用肺动脉漂浮导管 (Swan Ganz导管 )进行检测 ;采用t检验及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VMLC 1、2相对含量RHD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 ,尤以VMLC 2含量下降最为显著 ;VMLC 1、VMLC 2组成比例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VMLC 1、2相对含量的变化与心排血量 (CO)、心脏指数 (CI)、左心作功 (LCW )、左心作功指数 (LCWI)、每搏量 (SV)、每搏指数 (SI)等心功能指标密切相关。结论 VMLC 1、2含量的下降和组成比例的改变导致了心肌收缩功能的损害 ,参与了RHD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是影响RHD心力衰竭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
郎希龙朱家麟张宝仁郝家骅吴弘朱泉芳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肌肌球蛋白轻链心室功能
经皮介入封堵治疗70例冠状动脉瘘疗效分析——单中心经验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评估经皮介入封堵术治疗冠状动脉瘘的疗效,并总结单中心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8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瘘封堵术治疗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中男性42例(60.00%),女性28例(40.00%),平均年龄为(56.30±15.54)岁(15~83岁)。共有101个瘘,其中瘘管起源于左主干9例(8.91%),前降支43例(42.57%),回旋支15例(14.85%),右冠34例(33.67%);瘘终止于肺动脉79例(78.22%),右心房16例(15.84%),右心室2例(1.98%),其他4例(3.96%)。瘘管的平均直径为(3.95±2.61)mm,均封堵成功,其中使用弹簧圈封堵60例(85.71%),平均植入弹簧圈(2.55±1.76)枚;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封堵5例(7.14%),plug封堵2例(2.86%),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2例(2.86%),封堵器的平均直径为(13.33±4.32)mm;带膜支架封堵1例(1.43%)。术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5mg/(kg·d)6个月,随访1~73个月,平均(33.94±20.93)个月,患者均未发生出血、溶血、栓塞、胸痛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经皮介入封堵冠状动脉瘘是安全、有效,手术创伤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王倩徐荣良秦永文吴弘赵仙先
关键词:冠状动脉瘘先天性心脏病血管造影术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腰长与术后传导阻滞相关性研究
吴弘周勇秦永文
可回收可调整位置的带瓣膜主动脉支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回收可调整位置的带瓣膜主动脉支架,由双喇叭状支架(1)、置于其内的瓣膜(2)、控制装置三部分组成,所述的双喇叭状支架(1)由超弹性镍钛合金管雕刻而成,成菱形网状结构,分为远心端大喇叭口(11)、中间腰...
秦永文宗刚军白元姜海滨赵仙先吴弘龚善石
文献传递
海捷亚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观察新的降压药海捷亚(Hyzaa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病人,服用海捷亚1片/d,共4周。每周观察血压及肝、肾功能、血钾变化。结果:用海捷亚治疗的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率70%,肝、肾功能、血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海捷亚治疗高血压效果良好,服用方便、安全。
徐荣良吴弘关战军
关键词:海捷亚高血压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