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兴

作品数:381 被引量:1,750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医学发展基金重点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5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7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0篇动脉
  • 78篇心肌
  • 66篇冠状
  • 65篇冠状动脉
  • 53篇血压
  • 51篇高血压
  • 43篇血管
  • 43篇介入
  • 40篇梗死
  • 39篇心肌梗死
  • 38篇心病
  • 36篇冠心病
  • 34篇封堵
  • 33篇介入治疗
  • 27篇心脏
  • 27篇疗效
  • 26篇衰竭
  • 26篇缺损
  • 26篇间隔缺损
  • 23篇室间隔

机构

  • 372篇第二军医大学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南京军区福州...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武警福建总队...
  • 3篇复旦大学
  • 3篇解放军第41...
  • 3篇安徽省计划生...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福州总医院
  • 2篇南京政治学院
  • 2篇济南军区青岛...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74篇郑兴
  • 207篇秦永文
  • 103篇赵仙先
  • 70篇丁继军
  • 50篇吴弘
  • 47篇曹江
  • 44篇章建梁
  • 40篇陈少萍
  • 38篇徐荣良
  • 36篇章同华
  • 33篇胡建强
  • 31篇郭志福
  • 30篇马丽萍
  • 30篇邱健力
  • 27篇毛红娟
  • 23篇张必利
  • 20篇鲍礼智
  • 19篇边长勇
  • 17篇陈凌
  • 16篇余云华

传媒

  • 65篇第二军医大学...
  • 24篇介入放射学杂...
  • 19篇临床心血管病...
  • 16篇国际心血管病...
  • 15篇中华心血管病...
  • 15篇上海医学
  • 14篇心血管病学进...
  • 12篇药学服务与研...
  • 1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0篇现代诊断与治...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5篇心脏杂志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首届中国先天...
  • 4篇心肺血管病杂...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国外医学(心...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年份

  • 4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12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11篇2013
  • 10篇2012
  • 15篇2011
  • 9篇2010
  • 16篇2009
  • 15篇2008
  • 14篇2007
  • 24篇2006
  • 19篇2005
  • 62篇2004
  • 29篇2003
  • 26篇2002
  • 21篇2001
  • 5篇2000
3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突变型人PRKAG2基因的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构建
2013年
目的构建含有突变位点R302Q的PRKAG2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首先通过RT-PCR获得人PRKAG2的基因序列,然后采用PCR定点突变获得含有R302Q的PRKAG2基因序列,最后通过酶切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中。结果通过RT-PCR获得的人PRKAG2的编码区序列1710 bp,经测序比对与NCBI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通过PCR定点突变拼接900 bp和800 bp片段获得了含有R302Q突变位点的PRKAG2,酶切连接至pIRES2-EGFP载体中,经菌落PCR筛选和酶切验证获得阳性克隆pR302Q-IRES2-EGFP,经测序验证与预期完全一致。结论构建含定点突变人PRKAG2基因重组载体pR302Q-IRES-EGFP为进一步研究基因PRKAG2 R302Q突变体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陈挺张必利何平程平郑兴
关键词:定点突变
经导管闭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一例被引量:7
2003年
秦永文赵仙先李卫萍郑兴丁继军徐荣良曹江毛红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封堵器手术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与胰岛素敏感性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胰岛素抵抗、血糖、血脂、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测定222例高血压病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 MA-IR);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的指标: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曲线下面积(ACUG)、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 106例2级高血压病人的HOMA -IR(1. 8±1. 4)显著高于116例1级高血压病人的HOMA -IR(1. 4±1. 2),两者比较P<0. 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 -IR与ACUG是收缩压的独立相关因素;体重指数、尿酸与心率是舒张压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和与胰岛素抵抗、血糖直接相关;舒张压与肥胖程度、尿酸及心率直接相关。
章建梁秦永文郑兴邱健力
关键词:血压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病
右冠状动脉缺如一例报告
2001年
潘静薇秦永文郑兴
关键词:冠状血管畸形冠状血管造影术右冠状动脉缺如
老年非风湿瓣膜房颤发生脑栓塞196例
2005年
目的了解高龄、糖尿病等因素对老年非风湿瓣膜房颤发生脑栓塞前服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影响,以及糖尿病、房颤与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用药情况、年龄、性别的关联性。方法通过对196例老年非风湿瓣膜房颤发生脑栓塞的病史收集、脑栓塞发病前6个月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用药情况调查,分为A组(≥3d/周服用华法林)、B组(≥5d/周服用阿司匹林≥75mg/d)、C组(3~4d/周服用阿司匹林≥75mg/d)、D组(<3d/周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75mg/d)。A组占2.0%、B组占11.7%、C组占35.7%、D组占50.5%。年龄分为>75岁和≤75岁,采用SPSS10.0统计。结果冠心病占39.3%,高血压性心脏病占34.2%;合并有糖尿病患者占24.0%。B组与年龄有关(P<0.01),B组、C组、D组均与糖尿病有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与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冠心病正相关,与服用阿司匹林负关联(P<0.01或P<0.05)。结论老年非风湿瓣膜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前极少服用华法林,服用足量阿司匹林也不多,其房颤病因以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为主,合并糖尿病占有一定比例;糖尿病与年老、房颤持续时间长、冠心病患者有关,影响阿司匹林的服用;年龄>75岁也不能坚持服用足量阿司匹林。老年非风湿瓣膜房颤合并糖尿病或年龄>75岁,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郑国龙秦永文郑兴赵先仙曹江丁继军章建梁
关键词:脑栓塞瓣膜风湿房颤持续时间
以心绞痛为首发症状的阿-斯综合征反复发作抢救成功一例报告
2003年
郑国龙秦永文郑兴赵仙先曹江
关键词:阿斯综合征心绞痛病例报告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前后血浆环磷酸乌苷的变化
1989年
应用放免法测定4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换瓣术前后血浆 cGMP 的变化。术前血浆 cGMP 浓度为22.00±1.66pmol/ml,较正常对照组的6.25±0.23pmol/ml 明显升高,与心功能、平均肺动脉压和平均左房压有一定的相关性,术后3~4周降至13.07±0.76pmol/ml。提示血浆cGMP 水平可作为评价心功能的一项指标。
郑兴章同华麻世迹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
普伐他汀抑制高血脂兔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被引量:1
2002年
徐荣良赵仙先秦永文郑兴张国元
关键词:普伐他汀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高血脂症
坎地沙坦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评价坎地沙坦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入选 4 8例轻中度高血压病人 ,经 2周导入期后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2 4例 ,按双盲、平行临床药理试验方法分别给予坎地沙坦酯 8mg和氯沙坦 5 0mg治疗。治疗 4周后如不能有效控制血压 ,则将用药剂量加倍并维持到第 8周末。检测病人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血压 ,心率 ,以及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 ,并记录服药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降压显效率均为 10 0 % ,治疗后 2周末收缩压(SBP)和舒张压 (DBP)均已明显降低。此后血压继续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 ,用药 8周末试验组和对照组SBP分别下降 2 0 3和16 4mmHg ,DBP分别下降 16 8和 16 1mmHg。试验组中有 1例病人服药期间出现头痛 ,1例病人感轻微胸闷和腹胀。两组病人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均正常。 结论 :坎地沙坦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人降压效果良好 ,服用安全。
陈凌潘静薇秦永文郑兴
关键词:坎地沙坦酯氯沙坦高血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口服低剂量与高剂量阿司匹林对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与高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检测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血浆中血栓烷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P选择素的水平,探讨PCI后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的策略是否适合我国人群,为我国PCI术后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的合理剂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长海医院心血管病科连续入选PCI术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阿司匹林组(PCI术后阿司匹林100 mg/d)和高剂量阿司匹林组(PCI术后阿司匹林300 mg/d,服用3个月后改为100 mg/d),对入选患者分别在PCI术后住院期间,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随访,主要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在入选的400例患者中失访11例,其余389例中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组198例,高剂量阿司匹林组191例。随访3个月时共有7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其中低剂量阿司匹林组3例(1.5%),高剂量阿司匹林组4例(2.1%);低剂量阿司匹林组、高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是7例(3.5%)和8例(4.2%),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2例(1.0%),两组间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共有11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其中低剂量阿司匹林组6例(3.0%),高剂量阿司匹林组5例(2.6%);低剂量阿司匹林组、高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是10例(5.1%)、11例(5.8%),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是3例(1.5%)和2例(1.0%),两组间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上消化道症状(反酸、嗳气、上腹不适)在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发生率分别是4例(2.0%)、12例(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间血浆中TXB2、P选择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
唐念中陈少萍石秀英王君郑兴
关键词:阿司匹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