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江

作品数:120 被引量:375H指数:11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1篇封堵
  • 28篇消融
  • 25篇封堵器
  • 23篇射频消融
  • 23篇缺损
  • 22篇间隔缺损
  • 20篇动脉
  • 19篇射频
  • 18篇室间隔
  • 17篇心脏
  • 16篇室间隔缺损
  • 16篇消融治疗
  • 14篇射频消融治疗
  • 14篇疗效
  • 13篇心动过速
  • 13篇心肌
  • 12篇房颤
  • 11篇导管
  • 11篇心房
  • 10篇消融术

机构

  • 118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武警福建总队...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军区总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淮南市第一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解放军第14...
  • 1篇解放军273...

作者

  • 119篇曹江
  • 99篇秦永文
  • 56篇赵仙先
  • 48篇郑兴
  • 45篇胡建强
  • 42篇丁继军
  • 32篇黄新苗
  • 19篇周炳炎
  • 16篇吴弘
  • 16篇郭志福
  • 14篇毛红娟
  • 12篇陈少萍
  • 11篇徐荣良
  • 10篇周炳炎
  • 8篇章建梁
  • 7篇边长勇
  • 7篇马丽萍
  • 6篇孟舒
  • 4篇陈峰
  • 4篇游晓华

传媒

  • 2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3篇介入放射学杂...
  • 7篇临床心血管病...
  • 5篇上海医学
  • 5篇第17届全军...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海军军医大学...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首届中国先天...
  • 2篇第十三次全国...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8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27篇2004
  • 10篇2003
  • 8篇2002
  • 6篇2001
  • 7篇1999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房瘢痕相关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目的右房瘢痕相关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常与心脏手术右心房切口及右房局部的瘢痕有关,由于局部解剖复杂、常存在多个折返环,常规电生理标测和射频消融难度较大。研究探讨右房瘢痕相关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征及射频消融的临床效果...
胡建强曹江秦永文周炳炎黄新苗郭志福
文献传递
应用国产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1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漏直径为3~9mm,平均(5.82±2.09)mm。经股静脉通过6~9F鞘管送入封堵器,在X线透视和超声引导下完成操作。结果左心室造影8例为膜部瘤型,3例为漏斗型。造影显示单出口6例,多出口5例,缺损口直径3~9mm,平均(6.09±1.58)mm。应用封堵器直径(8~12)mm。10例患者应用1个封堵器完全封堵。1例残余漏有4个漏口,应用2个封堵器后仍有少量残余分流。升主动脉造影均无主动脉瓣返流。1例术后第3天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应用氢化可的松治疗2周后完全恢复。术中X线透视时间8~30min,平均(16.91±4.23)min。术后随访1个月~4年,1例残余分流仍存在。全部患者无血栓栓塞、溶血、感染性心内膜炎,无封堵器移位,无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漏疗效可靠,操作安全。
秦永文赵仙先吴弘丁继军曹江郑兴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镍钛合金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治疗 (PCI)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6 3例AMI患者在发病 12h内接受梗死相关血管急诊PCI ,随访 1~ 14个月。结果  6 3例患者中6 1例 (96 .8% )介入治疗获得成功。 3例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 ,5 8例置入支架。全部获得TIMI 3级血流灌注。 5例发生无血流现象 ,行冠脉内尿激酶溶栓血流改善。 5例在术中发生室速、室颤 ,4例及时除颤转复窦性心律 ,1例死亡。 5例心原性休克患者有 2例住院期死亡。随访期主要事件发生率 17% (5 / 6 0 ) ,其中 2例猝死 ,1例再梗死 ,再次接受PCI成功 ,1例接受择期CABG。 1例因支架内再狭窄行再次PCI。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可有效地使梗死相关冠脉再通 ,成功率高 ,住院病死率低 。
郑兴丁继军徐荣良张振远秦永文吴弘陈少萍赵仙先马丽萍曹江胡建强陈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血管成形术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动过速39例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房性心动过速 (房速 )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方法及疗效。方法  39例房速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 ,房速病史 (4 .5± 1.6 )年。合并房间隔缺损 2例 ,冠心病 1例 ,皮肌炎 1例 ,其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速发作时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确定心房最早激动点(EAA)。结果  3例房速为房早诱发 ,其余均为心房电刺激诱发并可终止。有 9例同时伴发其他心动过速 ,其中 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房扑、2例旁道。房速时标测到EAA ,并消融成功的部位确定为房速起源部位 ,33例成功病例起源部位为冠状静脉窦口附近 9例 ,靠近希氏束部位 5例 ,沿终末嵴分布于右房侧壁 13例 ,上腔静脉 2例 ,房间隔 3例 ,右上肺静脉 1例。房速消融成功率 81% (33/39) ,9例合并的其他心动过速也均消融成功 ,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X线透视时间为 (16 .4± 2 .1)min。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可以根治房性心动过速 ,疗效好、安全性高 ;激动顺序标测是最有效的标测方法 ;
曹江秦永文胡建强周炳炎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房性心动过速心脏电生理学并发症
应用牵引和圈套技术经静脉拔除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秦永文郑兴陈峰陈少萍曹江胡建强黄新苗马丽萍游晓华赵仙先
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初步临床应用
<正>目的:评价自制非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闭合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6例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5-30岁,平均(18.44±7.66)岁。经临床体检、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膜周部室间隔...
秦永文赵仙先吴弘郑兴丁继军曹江
文献传递
后适应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后适应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珐将40只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后适应组、EPO组及EPO+后适应处理组(联合组),每组10只。测定梗死区与左心室重量之比、血清肌钙蛋白浓度、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后适应和EPO处理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采用ELISA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各组Akt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后适应组、EPO组、联合组均可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钙蛋白浓度,改善心功能(Pd0.05),其中联合组较后适应组作用加强。后适应组和EPO组可促进Akt和eNOS的磷酸化(P〈0.05),联合组对Akt通路磷酸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后适应联合EPO可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提供进一步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磷脂酰肌醇三羟基激酶通路发挥作用。
周菲穆瑞斌黄新苗曹江郭品娥秦永文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肌再灌注损伤红细胞生成素一氧化氮合酶
EnSite三维标测结合Lasso导管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目的:观察EnSite三维标测结合Lasso导管环肺静脉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消融效果及肺静脉隔离的关键部位.方法:2008年3月~2011年2月216例阵发性和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通过InSite NavX系统应用十极环状...
胡建强曹江秦永文黄新苗郭志福周炳炎
界嵴部位房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附15例报告)
2007年
胡建强曹江周炳炎秦永文
关键词: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应用牵引和圈套技术经静脉拔除永久性起搏电极导线
目的评价应用圈套和牵引技术经静脉拔除废用、感染电极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经静脉牵引技术、圈套技术和长鞘实施反推力牵引技术拔除起搏电极导线。应用F10、F12、F14的长鞘,泰尔茂公司长260 cm,直径0.89 mm的超滑导...
秦永文陈峰陈少萍曹江胡建强黄新苗马丽萍游晓华赵仙先郑兴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