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元

作品数:136 被引量:336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23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7篇动脉
  • 31篇心脏
  • 25篇主动脉
  • 25篇介入
  • 24篇动脉瓣
  • 22篇缺损
  • 21篇导管
  • 20篇室间隔
  • 19篇间隔缺损
  • 18篇主动脉瓣
  • 17篇介入治疗
  • 16篇室间隔缺损
  • 15篇封堵
  • 13篇先天性
  • 13篇先天性心脏
  • 12篇冠状
  • 11篇动物
  • 11篇心脏病
  • 9篇血管
  • 9篇左心

机构

  • 136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广东省第二人...
  • 4篇南京军区福州...
  • 4篇济南军区总医...
  • 3篇贵州省人民医...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昆山市锦溪人...
  • 2篇解放军第88...
  • 2篇解放军第一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加州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州总医院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锦葵医疗...
  • 1篇上海普实医疗...

作者

  • 136篇白元
  • 112篇秦永文
  • 54篇赵仙先
  • 31篇吴弘
  • 28篇黄新苗
  • 26篇朱玉峰
  • 25篇陈翔
  • 20篇姜海滨
  • 20篇宗刚军
  • 17篇张志钢
  • 14篇陈少萍
  • 11篇刘宗军
  • 9篇宗书峰
  • 9篇李长永
  • 8篇马丽萍
  • 8篇徐茂锦
  • 8篇陈亮
  • 7篇许旭东
  • 6篇郭志福
  • 6篇王飞宇

传媒

  • 1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6篇介入放射学杂...
  • 10篇药学服务与研...
  • 8篇心血管病学进...
  • 6篇中国医刊
  • 5篇国际心血管病...
  • 5篇第17届全军...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内科理论与实...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上海医学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14篇2015
  • 19篇2014
  • 15篇2013
  • 7篇2012
  • 20篇2011
  • 10篇2010
  • 14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探讨SLE合并ACS的发病机制及发病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长海医院住院的年龄≥18岁的SLE患者,将其中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ACS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3年1月至5月长海医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初发ACS并排除所有结缔组织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初次发作心血管事件的年龄、服用激素累积时间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观察组12例,对照组124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发作ACS时传统危险因素较少[(1.21±0.97)个/例vs(2.48±1.29)个/例,P<0.01]、年龄较小[(45.0±12.8)岁vs(57.0±16.4)岁,P<0.01]。观察组患者冠脉造影可见血管闭塞、狭窄、瘤样扩张和急性血栓形成,其中5例发生血管闭塞(限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且均有冠脉内血栓形成,其血管闭塞发生率高于单纯ACS患者[41.67%(5/12)vs 23.39%(29/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合并ACS患者首次发作ACS时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年龄较小,但冠状动脉闭塞率较高,且多伴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那剑朱玉峰陈亮王贵明白元秦永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术
镍钛合金自膨式主动脉人工瓣膜支架置入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制镍钛合金自膨式主动脉人工瓣膜支以及配套使用的输送系统。经导管置入国产自膨胀主动人工瓣膜支架,原位置换主动脉瓣,观察3个月,分别通过血流动力学、影像学评估人工瓣膜功能。方法以新鲜的猪心包为材料,先在0.01%胰蛋白...
姜海滨黄新苗白元陈翔宗书峰周勇吴弘刘宗军马丽萍赵仙先秦永文
文献传递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的心脏保护作用被引量:23
2011年
目的:探讨术前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23例欲行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162例)和试验组(1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晚),试验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加服盐酸曲美他嗪(20 mg/次,tid),治疗3 d;随后分别行PCI。测定PCI术前及术后24 h的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脏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随访PCI后4周时病人的左室射血分数。结果:试验组病人PCI术后24 h的cTn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PO活性升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在术后24 h的CK-MB活性和hs-CRP水平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3 d给予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和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对PCI围手术期病人的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卜建学白元
关键词: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心肌保护
经导管穿刺法建立犬室间隔缺损模型
2010年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缺损之一。外科手术修补是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传统方法,近年来随着内科介入治疗的发展,经导管封堵治疗已经成为具有适应证的室间隔缺损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黄新苗王栋曹江朱玉峰胡建强秦永文弓静白元李召峰
关键词:导管穿刺法先天性心脏缺损手术修补
生物可吸收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体外降解和力学性能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设计和制作生物可吸收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观察其体外降解特性并对其机械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为下一步经导管闭合VSD的动物实验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聚对二氧环己酮(polydioxanone,PDO)单丝、聚左旋乳酸(poly-L-lactic acid,PLA)无纺布和聚乙醇酸(polyglycolic acid,PGA)缝线制作生物可吸收VSD封堵器,在封堵器盘片上对称部位缝上金属钽颗粒为X线下显影标记,右侧盘片尾部设计一环形小襻供配套输送系统钳夹输送。体外测试可吸收VSD封堵器的相关力学性能,行体外降解试验,测定封堵器盘片支撑力和质量衰减情况。结果可吸收VSD封堵器的机械力学性能包括压缩/弹性恢复性能、尾部环形襻极限拉力、左侧盘片支撑力皆满足经导管输送的封堵力学要求。体外降解实验显示,可吸收封堵器8周内结构和形状仍保持不变,12周时PDO丝出现断裂、崩解,盘片结构不完整。左侧盘片支撑力在体外降解2周和3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增强(分别为初始支撑力的121.7%和107.8%),4周和6周时支撑力比初始时下降(分别降至88.6%和85.3%)。封堵器质量最初4周下降不到1%,6周以后质量明显下降。结论用生物可吸收材料制作的VSD封堵器满足经导管植入体内的生物力学要求,可进行下一步的动物实验研究。
朱玉峰陈文瑶黄新苗白元吴弘张瑾秦永文赵仙先
关键词:可吸收性植入物封堵器室间隔缺损
2017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年终盘点被引量:1
2018年
作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一种新方法,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正在临床上快速普及。2017年,国内外又有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了这项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回顾了2017年发表的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的相关文献,综述这项技术相关的进展与争议。
白元秦永文
关键词:心房颤动左心耳卒中
经导管肺动脉瓣膜植入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的可行性。方法以新鲜的羊心包为材料,予0.6%戊二醛浸泡36h后缝合在瓣膜环上,将其固定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自膨胀支架上,制成带瓣膜肺动脉支架。选择体重为(23.5±3.1)kg的健康羊8只,通过开胸,穿刺右心室前壁,将带瓣膜支架经导管送到肺动脉,植入肺动脉瓣处,置换自身肺动脉瓣膜。结果8只羊中即时成功7只,术后即刻以及90d的影像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检测支架的位置及瓣膜功能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直视下经导管植入肺动脉瓣膜是可行的。
宗刚军白元吴弘赵仙先姜海滨邹毅清张浩秦永文
关键词:开胸肺动脉瓣
基层医院非瓣膜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管理策略被引量:2
2016年
心房纤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据统计,我国3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77%,随着年龄而增加,男性高于女性[1]。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国内40家医院房颤回顾性研究表明,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平均患病率为24.15%,80岁以上高达32.86%[2]。
谢宗渊白元梁丽王建军
关键词:房颤华法林网络管理达标率
围产期心肌病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总结围产期心肌病的发病、危险因素、疗效及预后,为围产期心肌病的诊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入选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心肌病患者768例,其中围产期心肌病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其一般临床资料、发病率、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占单中心同期心肌病患者的1.2%(9/768),占40岁以下女性心肌病患者的31.0%(9/29)。年龄(27±4)岁。以双下肢水肿或腹水为主要表现的右心室功能不全者5例。超声示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8例,胸片检查心胸比增大8例。患者常规接受抗心力衰竭、营养心肌等治疗,症状及体征好转后出院。随访12个月,8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均恢复。结论:围产期心肌病在40岁以下女性心肌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以左心室功能不全为主要特征,超声心动图及胸片可评价患者心功能及有无心影增大,协助诊断。常规抗心力衰竭及营养心肌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那剑崔玲陈亮白元秦永文赵仙先
关键词:围产期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右心室功能不全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05年1月起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病病史≥10年的患者共200例,分为普通模干预组和纳入模式组,各100例,研究两组患者在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脑卒中的概率、血压控制情况及服药情况。结果纳入模式组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为11%,复发率18.2%,普通干预组发病率为26%,复发率30.8%。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1,P<0.05);但复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8)。纳入模式组血压控制率在140/90 mm Hg以下的为43%,普通干预组22%,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0,P<0.05)。纳入模式组随访结束后服用1种降压药物的比例为36%,2种为47%,≥3种为17%,普通干预组分别为58%、36%、6%,两组患者服药种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5,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规范高血压病患者服药情况,还减少了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了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
沈菲吴学智白元李长舜韩一平
关键词:高血压病脑卒中慢病管理全科医生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