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春红

作品数:36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3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情感
  • 6篇哲学
  • 6篇判断力批判
  • 6篇《判断力批判...
  • 5篇审美
  • 5篇美学
  • 4篇艺术
  • 4篇判断力
  • 4篇教育
  • 3篇道德
  • 3篇道德情感
  • 3篇审美教育
  • 3篇情感能力
  • 3篇崇高
  • 2篇艺术哲学
  • 2篇身体
  • 2篇神情
  • 2篇情感问题
  • 2篇自由意志
  • 2篇西方美学

机构

  • 31篇中国社会科学...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四川美术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艺术研究...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作者

  • 32篇卢春红
  • 1篇杨光
  • 1篇卢文超
  • 1篇李修建
  • 1篇陈昊
  • 1篇常培杰
  • 1篇刘春阳
  • 1篇李科林
  • 1篇王嘉军
  • 1篇范昀

传媒

  • 4篇哲学动态
  • 3篇哲学研究
  • 3篇文艺研究
  • 2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世界哲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外国美学
  • 1篇浙江学刊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理论视野
  • 1篇中国哲学年鉴
  • 1篇师资建设
  • 1篇美育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何以是美与崇高?
2014年
通过对美与崇高概念两个层面的区分,Schonheit(美之为美)与Erhabenheit(崇高之为崇高)作为纯粹的层面被剥离出来。对于情感能力之可能而言,纯粹层面的剥离是至关重要的。当作为一种感受状态的美、崇高与主体之情感相关联时,虽然已经显示出这一对概念对于情感能力的特殊意义,但只有通过纯粹的形式进入先验的过程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展示出这一特殊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什么地方。
卢春红
关键词:情感能力
鉴赏可能的三个条件——重思《判断力批判》中的演绎部分
2019年
探究鉴赏的普遍有效性就是对鉴赏判断之可能进行先验的解说,而作为一种先天综合判断,鉴赏判断需要通过将直观与情感的关联以获得自身之可能。因而,不同于以盖耶为代表的认识论解释模式和以克劳福德为代表的道德论的解释模式,本文认为,通过想象力与知性的协调一致来提供鉴赏判断普遍有效性的保证是不充分的,它所给予的只是鉴赏可能的一个条件——直观的先验可能。对于鉴赏可能的另一个条件——情感,康德是在对崇高判断的演绎中,通过感性欲望能力与理性的关联提供出这一先验基础。而当鉴赏判断之先验可能需要将直观与情感这两个条件综合起来时,对自然美的理智的兴趣,作为第三个条件保证了这一综合的必然性。
卢春红
从天然雕塑到审美心态:论王朝闻的美育路径
2022年
在当代视野下梳理王朝闻的美育探索,其意图并非对其审美教育理论做专题式研究,而是直面其以审美关系为重心展开的审美活动,分析其中的美育指向,阐明通向这一指向的特殊路径。王朝闻从审美对象角度消除艺术与自然的界限,从审美心态角度强调欣赏中的创造性特质,从而其所论审美教育呈现自由的本色,指向面向主体的人性培育。这与20世纪初期蔡元培“以审美代宗教”的主张显示出相同的现代美育方向;而在实践层面,不同于蔡元培在教育制度层面采取的现实化举措,王朝闻将对审美主体的培育融入具体的审美活动,通过探讨不同领域中的审美对象,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审美心态,在艺术与审美的层层区分中呈现自己的美育路径。
卢春红
关键词:审美心态审美对象审美活动专题式美育审美教育
情何以悦?——论康德关注情感问题的内在理路
2017年
情感问题对于康德重要性自不待言,康德哲学系统中的感性要素最终通过情感之可能而获得自身。因而在三大批判的后两个批判中,康德都涉及这一问题。然而,将情感分属于道德情感与审美情感,并对其做分别的研究,却不是康德的兴趣点,在先验的层面,这两个情感之间分明显示出其深层关联:在道德领域中,康德通过纯粹情感——道德情感提供出情感自身之可能,即一种可能而不可感的情;而在第三批判中,康德所提供的则是情感之现实化,即一种可被感受到的情。
卢春红
关键词:情感道德情感
空间的具身化:从身体到建筑被引量:1
2022年
空间概念的具身化不仅是探究空间与人的关系所必然面对的问题,也是伴随时间问题而来的对当代西方思想生活世界转向的实质性推进。在这一总体背景下,韦尔施将建筑与空间概念相关联显示出重要意义。如果说康德从主体角度对空间的先验解说开启了这一概念具身化的方向,梅洛-庞蒂从身体向度解说空间为这一概念的具身化奠定了必要基础,那么韦尔施从建筑的角度切入这一概念则显示出具身化的空间概念的真正内涵。通过对空间概念这一发展脉络的梳理可见,空间概念在通过建筑而获得自身的具身化之时,也使得空间与人的关系以具身化的方式呈现为建筑与身体的共舞。
卢春红
关键词:身体建筑
公意:从普遍意志到立法意志——论卢梭对“意志”概念的贡献
2021年
从社会契约理论的普遍意志到康德的自由意志,意志概念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不再与个体意愿的选择相关联,而是由理性来规定自身,并由此获得意志概念的实践内涵。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卢梭对意志概念两层内涵的阐发功不可没。断然摆脱与自然状态的关联之后,卢梭通过公意概念,不仅实现了由个体层面到普遍性层面的视角转换,使意志成为普遍意志;还以立法身份出现于共同体之中,并与以转让的方式进入共同体中的个体结合为统一体。由此,意志在其与法则的内在关系中呈现出自由的本色。从康德哲学的视角反观,卢梭对意志概念的贡献在于:通过意志的自由让康德看到了意志与理性相结合的可能性,而正是经由这一结合,自由意志显露出立法内涵中的道德底蕴。
卢春红
关键词:公意共同体自由意志
论康德纯粹审美判断的双重转向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尝试认证,情感概念作为一种内在的沟通,不只是要将知识领域和道德领域结合进来,还蕴涵一种将被分梳剥离的“感”与“情”统一为一体的要求。正是这一整体的要求,使得康德对纯粹审美判断的阐明显示出双重的转向,即由先验的过程之外转向先验的过程之中,以及在这一基础之上的由“思”向“感”的视角转换。它使作为整体样态的情感获得其现实可能。
卢春红
关键词:情感能力审美判断力
哲学在大学人文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现状
2010年
在大学的人文教育中,哲学之所以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是因为大学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和哲学自身的特殊性。作为教育一个重要的阶段,大学教育主要目的是明所以然之理,而哲学自身的特点正好适应了这一要求。然而,现实的状况不容乐观,我们仍需要创造哲学教育的有利环境。
卢春红
关键词:哲学语言性人文教育
从道德感到道德情感——论休谟对情感问题的贡献被引量:10
2019年
从道德情感主义的道德感(moral sense)到康德的道德情感(moral feeling),情感概念的内涵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不再落实于经验的基础上,而是通过与道德法则相关联,成为可以被先天认识的对象。在这一变化过程中,休谟的同情概念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不过,由道德感到道德情感,期间的变化并不只是由经验的层面转到先天的层面。本文通过分析休谟同情概念的旁观者视角,阐明了这一概念所带来的另一层影响,它使康德的情感概念不只是成为一个先天概念,还获得了与认识领域的界分线,情感以一个从感知觉中摆脱出来的独立因素出现在道德领域。
卢春红
关键词:道德感道德情感
从“怪诞”到“时尚”:西方美学中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分野和过渡
2022年
作为现代审美范畴,“怪诞”与“时尚”呈现出特有的结构,即通过形式所内含的对立彰显其与普遍性的外在关系。“怪诞”与“时尚”由此成为现代性的审美表征。在现代社会的总体背景下,“怪诞”与“时尚”因其不同的形式特征显示出关键性区分:构成“怪诞”之对立一极的普遍性是关联着理性的纯粹的普遍性;而构成“时尚”之对立一极的普遍性则是依托于感性的有限的普遍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由此在审美表征上呈现出各自的分野。在现代性的推进过程中,“怪诞”与“时尚”亦透露出内在的关联:由感性因素的出现到感性视角的转换,构成了由“怪诞”到“时尚”的关联平台。通过形式结构中“异”与“怪”的叠加,“怪诞”呈现的是普遍性实际上寻而不得的状态,这一审美存在由此显示出自身的过渡性质。而“时尚”则通过植根于变化中的“新”与“异”的交错,实际上建构着一种新的普遍性。于是,由“怪诞”到“时尚”,现代性得以完成其在审美存在中向后现代性的过渡。
卢春红
关键词:怪诞后现代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