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鹏

作品数:14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流动儿童
  • 6篇儿童
  • 4篇学校归属感
  • 4篇影响因素
  • 4篇身份
  • 4篇身份认同
  • 4篇自尊
  • 4篇归属感
  • 3篇干预
  • 2篇中介
  • 2篇中介作用
  • 2篇社会支持
  • 2篇社会支持系统
  • 2篇疏离
  • 2篇疏离感
  • 2篇留守
  • 2篇留守儿童
  • 2篇城市儿童
  • 1篇赌博任务
  • 1篇心理

机构

  • 14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4篇雷鹏
  • 12篇陈旭
  • 4篇彭丽娟
  • 3篇邹荣
  • 3篇关幼萌
  • 2篇刘妍洁
  • 2篇王雪平
  • 1篇唐春芳
  • 1篇瞿斌
  • 1篇谢德光
  • 1篇张雅娟

传媒

  • 2篇教育导刊(上...
  • 1篇教学研究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高等函授学报...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心理研究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结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儿童随父母迁移到城市生活。目前相当多的学者关注到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问题,但已有研究主要从制度层面探讨其身份认同的状况,缺乏从心理层面的研究,因而已有研究很难在个体层面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
雷鹏
关键词:流动儿童身份认同校园人际关系
进化心理学对心理素质结构研究的整合与重构——以学生心理素质结构研究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传统的心理素质结构研究模式不经济,研究结果出现纵向断裂横向分裂的趋势。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心理素质结构的最终功能均指向个体的适应性,其形成是与周围环境不断排斥和融合的过程。建构的心理素质结构融合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研究模式的弊端,并建议今后的研究应以分析人为主导转而分析人及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并重,进而引导人的心理素质结构的不断发展。
雷鹏关幼萌陈旭王雪平
关键词:进化心理学文化环境
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作用分析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成都及重庆两地485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测量方式考察自尊和应对方式对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身份认同对它们关系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农村身份认同偏好组在消极应对、自尊及学校...
雷鹏陈旭刘妍洁彭丽娟
关键词: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自尊身份认同
中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0年
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与个体日常生活紧密接触的近端支持,以及与个体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远端支持构成,并且这些支持能被个体感知、评价和利用。留守儿童不等于问题儿童,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保护因素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还停留在描述层面,干预研究欠缺。未来研究需要开发出较为系统全面的测量工具;同时需要从干预的灵敏性、适宜性和动态性上深入探讨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雷鹏陈旭关幼萌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干预
儿童和青少年社交恐怖症的诱因及对策
2010年
社交恐怖症不仅会降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其在校的学习和今后的职业发展。生物性因素、社会性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是儿童和青少年社交恐怖症的主要诱因。预防儿童和青少年社交恐怖症应当重视家庭的教育和引导,建立起学校、家庭和青少年儿童同伴三者间的反馈机制,引导儿童和青少年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交往能力。
张雅娟雷鹏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社交恐怖症诱因
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作用分析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成都及重庆两地485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测量方式考察自尊和应对方式对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身份认同对它们关系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农村身份认同偏好组在消极应对、自尊及学校...
雷鹏陈旭刘妍洁彭丽娟
关键词: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自尊身份认同
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学校态度的关系被引量:12
2013年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成都及重庆两地591名流动儿童和272名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疏离感的特点及其与应对方式和学校态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疏离感各维度显著高于城市儿童;流动初中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流动小学生,且男生的疏离感显著高于女生;(2)流动儿童疏离感的三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社会疏离感最高,其次是环境疏离感,人际疏离感最低;(3)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喜欢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学校回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对方式在流动儿童疏离感对学校态度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雷鹏瞿斌陈旭彭丽娟邹荣
关键词:流动儿童疏离感中介作用
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干预模型的建构被引量:20
2010年
留守儿童可能存在多种心理及行为问题,目前针对留守儿童的干预研究还停留在政策层面,缺乏操作性强的干预方案。文章以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建构了相应的干预模型,并详细说明了该模型的操作流程,以期对该群体的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构架。
雷鹏陈旭关幼萌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干预模型
个体因素对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及身份认同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成都及重庆两地485名流动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测量的方式考察自尊和应对方式对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身份认同对它们关系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农村身份认同偏好组在消极应对、自尊及学校归属感上比身份认同模糊组和城市身份认同偏好组差,且差异显著;(2)消极应对对学校归属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自尊和积极应对对学校归属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且积极应对的作用更为重要;(3)自尊是农村身份认同偏好组学校归属感的最佳预测因素,而积极应对则是城市身份认同偏好组和身份认同模糊组学校归属感的最佳预测因素。
雷鹏陈旭刘妍洁彭丽娟
关键词: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自尊身份认同
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元刻板印象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选自重庆市和成都市的355名流动和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从外表外貌、性格、行为习惯、学习和人际交往5个方面考察两个群体元刻板印象的内容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流动和城市儿童均持有相对积极的元刻板印象,但两者的元刻板印象准确性不高,这反映出改善群际关系,增进成员理解的迫切性。
邹荣陈旭雷鹏彭丽娟
关键词:流动儿童城市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