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明德

作品数:390 被引量:5,447H指数:4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1篇期刊文章
  • 41篇专利
  • 23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0篇农业科学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经济管理
  • 15篇化学工程
  • 14篇生物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7篇土壤
  • 103篇黄土高原
  • 84篇施肥
  • 66篇旱地
  • 63篇小麦
  • 49篇沟壑
  • 45篇养分
  • 42篇高原沟壑区
  • 39篇长期施肥
  • 37篇黄土高原沟壑...
  • 37篇旱塬
  • 35篇水分
  • 28篇肥力
  • 26篇土壤肥力
  • 25篇施用
  • 25篇黄土高原旱地
  • 23篇农业
  • 23篇硝态氮
  • 23篇黄土旱塬
  • 21篇冬小麦

机构

  • 260篇西北农林科技...
  • 222篇中国科学院
  • 66篇陕西科技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山西农业大学
  • 6篇宁夏农业综合...
  • 4篇毕节学院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安康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 3篇西京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墨尔本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渭南职业技术...

作者

  • 389篇郝明德
  • 42篇党廷辉
  • 40篇樊军
  • 38篇李仲谨
  • 33篇牛育华
  • 27篇谢永生
  • 27篇魏孝荣
  • 26篇郭胜利
  • 19篇张春霞
  • 14篇宋洁
  • 13篇王旭刚
  • 12篇苏秀霞
  • 12篇李铭杰
  • 12篇张超武
  • 12篇彭令发
  • 11篇臧逸飞
  • 11篇李丽霞
  • 11篇王改玲
  • 10篇来璐
  • 10篇诸晓锋

传媒

  • 36篇植物营养与肥...
  • 35篇水土保持研究
  • 28篇水土保持通报
  • 27篇干旱地区农业...
  • 13篇西北农业学报
  • 1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3篇应用生态学报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9篇农业工程学报
  • 9篇草地学报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陕西农业科学
  • 8篇西北植物学报
  • 7篇中国生态农业...
  • 7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核农学报
  • 4篇生态学报
  • 4篇土壤通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土壤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11篇2021
  • 2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15篇2017
  • 14篇2016
  • 9篇2015
  • 12篇2014
  • 10篇2013
  • 14篇2012
  • 21篇2011
  • 33篇2010
  • 23篇2009
  • 22篇2008
  • 19篇2007
  • 14篇2006
  • 25篇2005
  • 20篇2004
3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轮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在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粮草(小麦-红豆草)、粮豆(小麦-豌豆)和粮饲(小麦-玉米)3种典型轮作制度对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制度及茬口年限可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连作小麦相比,实行小麦-红豆草轮作后,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较稳定,且其籽粒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氨基酸评分、氨基酸比值系数、化学评分和氨基酸指数均较高,可作为黄土高原生产优质蛋白小麦的轮作制度;小麦与豌豆进行轮作,豌豆茬后1年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较高,但豌豆茬后2年小麦籽粒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且多种必需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低于连作小麦,必需氨基酸指数比连作小麦低12.2%,营养品质较低;虽然粮饲轮作小麦籽粒蛋白质营养品质较稳定,但其粗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平衡程度均低于连作小麦.
蔡艳郝明德
关键词:轮作黄土高原小麦蛋白质品质营养品质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进展──以长武试验区为例被引量:2
1996年
长武试验示范区建于黄土高原沟壑区王东沟小流域。通过路、水、田、果、林五项工程统一规划和实施,使王东沟小流域发生了巨大变化。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进一步优化,沟坡道路防蚀技术形成体系,黄土高原沟壑区综合治理提供了“王东模式”实体模型,并已在该类型区,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示范推广作用。
郝明德
关键词:黄土高原小流域
黄土高原旱地长期轮作与施肥土壤微生物量磷的变化被引量:29
2004年
土壤微生物量是土壤中植物有效养分的储备库,在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中具有重要作用[1].我国北方石灰性土壤微生物量磷为P 12.4~15.5μg/g[2],南方红壤的微生物量磷为P 12.2~31.5μg/g[3].Brookes[4]根据土壤微生物量的周转速率计算英国土壤年周转通量,发现微生物量磷周转足以提供草地所需要的磷素,即使在含量比较低的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磷也能够提供70%左右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磷.可见,微生物量磷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磷素营养来源.
来璐郝明德王永功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轮作黄土高原旱地
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延收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延收对春玉米籽粒产量、千粒质量、灌浆速率、光温资源利用及植株器官干物质运移的影响,为玉米延收增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玉米"金赛6850"为材料,分别设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免耕+地膜覆盖5个处理延期收获(习惯收获后,每隔5d为1个收获期),测定在不同耕作覆盖措施下延收对玉米千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适时延收,玉米千粒质量和产量增加显著,延收15d,传统耕作千粒质量平均日增3.59g,产量增加1 334.7kg/hm2,灌浆速率为1.7mg/(g.d);延长收获提高了光温资源的有效利用,延收15d,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有效积温分别增加了180.33和154.98℃,日照时数分别增加53.90和23.30h,植株干物质向籽粒中运移量以传统耕作最多,达10.06g,叶和茎秆的干物质对籽粒增重的贡献率较高。【结论】玉米适时延收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因耕作和覆盖方式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鲍艳杰郝明德杨小敏
关键词:春玉米增产效应
施肥对人工羊草地的产草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在人工羊草地上进行氮、磷、钾肥料实验,研究施肥对羊草产草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单施氮肥效果好,产草量达9.65t/hm^2,较不施肥增产2.75倍,较单施磷肥和钾肥增产71.0%和84.0%;肥料配施效果优于单施,氮、磷肥配施较单施氮肥和磷肥增产19.6%和105.3%,氮、磷、钾肥配施最好,产草量达14.11t/hm^2,较氮、磷肥配施增加16.5%,较单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26.6%,117.6%和122.7%.施肥可显著提高羊草对氮、磷、钾的吸收,单施氮肥羊草的氮、磷、钾的积累量分别较不施肥增加7.51,2.98,2.99倍;氮、磷、钾肥配施的养分积累量最高,氮、磷、钾较单施氮肥分别增加15.3%,27.9%和36.6%.
郭慧慧郝明德蒙静肖庆红武东波刘公社
关键词:羊草施肥
渭北旱塬保护性耕作春玉米田杂草发生及防除被引量:4
2009年
通过田间调查和药效试验,对渭北旱塬一年一熟区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除草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倒秆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春玉米田杂草种类与传统翻耕田差别不明显,优势种均为田旋花、反枝苋和灰绿藜,主要差别在于保护性耕作农田杂草生物量大。96%金都尔乳油900 mL/hm2和70%乙草胺乳油900 mL/hm2土壤封闭处理对保护性耕作春玉米田杂草均具有一定的防效,且对玉米出苗无影响,而96%金都尔乳油播后封闭处理明显优于70%乙草胺乳油,其50d的鲜重防效仍高达87.4%;20%克无踪水剂1 500 mL/hm2和40%莠去津悬浮剂2 250mL/hm2定向喷雾处理也可有效控制春玉米田杂草,但20%克无踪水剂明显优于40%莠去津悬浮剂,其23 d的株防效仍高达88.4%;4种药剂的3种防治方法均具有保产作用,其中20%克无踪水剂处理后保产效果最好。可见,在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玉米田杂草防治中,可优先考虑以96%金都尔乳油进行播后土壤封闭处理,其次可选用20%克无踪水剂于苗期进行定向喷雾处理。
马志卿江志利刘月仙薛少平郝明德朱瑞祥冯佰利张兴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春玉米杂草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建设被引量:18
2002年
长武王东沟试验示范区根据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特点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建设,高标准地完成了塬、坡、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探索高原沟壑区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由历史上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现在的粮、果、工副三元产业结构阶段,种植业占农村经济的总产值由过去的80%下降至不足20%,果业收入占30%左右,工副业占50%左右,已有20%的农民专门从事果业生产与销售,有25%的农民离开土地从事第三产业,引起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完善沟坡土地资源开发技术体系,林草覆盖率45%,土壤侵蚀模数降至504 t/(km2*a);探索出高原沟壑区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的可行方法.
郝明德
关键词: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措施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揭示渭北旱塬覆盖对小麦产量和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夏闲期和全年时期结合地膜全覆盖和地膜麦草双元覆盖下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全年覆盖和夏闲期覆盖均可提高小麦产量,其中全年地膜全覆盖处理小麦产量最高,达5 383 kg·hm^(-2),较传统耕作不覆盖增产15.4%;全年地膜全覆盖对小麦的农艺性状有显著改善作用,穗粒数和成穗数较传统耕作不覆盖增加16.3%和33.0%;全年地膜全覆盖小麦籽粒N、P、K养分吸收总量较不覆盖分别增加12.3%、21%、21.8%,茎叶N、P、K养分吸收总量较不覆盖分别增加55.1%、36.7%、29.3%;覆盖能显著提高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以全年地膜覆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较传统不覆盖提高了11.3%。总之,全年地膜全覆盖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改善小麦农艺性状,增加小麦籽粒和茎叶N、P、K养分吸收量。
马浩郝明德郭慧慧苏富源牛育华
关键词: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渭北旱塬
旱作地区长期小麦连作和苜蓿连作土壤剖面的矿质氮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对不同施肥条件下23年小麦连作地和苜蓿连作地土壤矿质氮分布和累积进行研究,探讨种植浅根系和深根系植物对硝态氮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CK)和单施磷(P)肥,小麦和苜蓿连作地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0—60 cm土层以下硝态氮含量变化稳定并小于2 mg/kg。氮肥、磷肥和有机肥配施(NPM)时,小麦连作地土壤硝态氮累积在20—100 cm和140—320 cm土层,年累积速率可达42.12 kg/(hm2.a);苜蓿连作土壤硝态氮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仅在200—300 cm土层出现轻微累积,年累积速率仅为1.01 kg/(hm2.a)。在不施肥和单施磷肥下,种植小麦或苜蓿对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影响不显著,而氮、磷和有机肥配施时,小麦连作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迅速增加,并与不施肥、单施磷肥处理有显著差异;苜蓿连作地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虽有少量增加,但与不施肥、单施磷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不施肥、单施磷肥和氮、磷和有机肥配施,小麦连作、苜蓿连作地土壤剖面铵态氮含量主要在10—20 mg/kg之间波动,在土壤剖面无明显的累积现象,铵态氮残留量受施肥和作物种类的影响不显著。
薛晓辉郝明德
关键词:旱地苜蓿硝态氮淋溶
土壤改良型保水剂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产品的合成方法,尤为一种土壤改良型保水剂的合成方法。它是以海洋植物资源为原料,经活化处理,选择了一种乙烯基单体,在N<Sub>2</Sub>保护下,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和一定的反应时间内,在高效引发剂的作用...
李仲谨李建成马素德郝明德杨芳娥魏红杨莲丽苏秀霞白国强朱敏郭炎
文献传递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