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仲谨

作品数:345 被引量:1,450H指数:18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育部轻化工助剂化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9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2篇化学工程
  • 56篇理学
  • 4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医药卫生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建筑科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4篇淀粉
  • 40篇树脂
  • 38篇水性
  • 35篇淀粉微球
  • 35篇吸水
  • 34篇丙烯
  • 33篇微球
  • 31篇接枝
  • 31篇改性
  • 30篇骨胶
  • 28篇高吸水
  • 27篇黄原胶
  • 25篇吸水性
  • 24篇水性树脂
  • 24篇吸水性树脂
  • 24篇共聚
  • 23篇高吸水性
  • 23篇高吸水性树脂
  • 19篇乳液
  • 19篇丙烯酸

机构

  • 313篇陕西科技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西京学院
  • 21篇商洛学院
  • 17篇西北轻工业学...
  • 1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1篇西安医学院
  • 8篇西北大学
  • 7篇西安石油大学
  • 7篇陕西工业职业...
  • 7篇咸阳师范学院
  • 6篇陕西能源职业...
  • 3篇西安工程大学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西北林学院
  • 3篇渭南师范学院
  • 2篇南开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344篇李仲谨
  • 55篇苏秀霞
  • 46篇余丽丽
  • 43篇朱雷
  • 38篇郝明德
  • 33篇苗宗成
  • 29篇杨威
  • 23篇王海峰
  • 23篇李铭杰
  • 22篇赵新法
  • 18篇诸晓锋
  • 17篇程磊
  • 17篇刘节根
  • 16篇宋凉
  • 16篇王蕾
  • 16篇蔡京荣
  • 16篇牛育华
  • 16篇肖昊江
  • 16篇李凯斌
  • 13篇张超武

传媒

  • 23篇中国胶粘剂
  • 21篇食品科技
  • 20篇陕西科技大学...
  • 17篇化工新型材料
  • 13篇应用化工
  • 12篇包装工程
  • 11篇精细化工
  • 10篇化工进展
  • 9篇化学与粘合
  • 8篇中国皮革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化工科技
  • 4篇水处理技术
  • 4篇天然产物研究...
  • 4篇功能材料
  • 3篇现代化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食品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13篇2013
  • 32篇2012
  • 33篇2011
  • 35篇2010
  • 52篇2009
  • 34篇2008
  • 37篇2007
  • 25篇2006
  • 10篇2005
  • 19篇2004
  • 1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3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修饰碳糊电极研究载药淀粉微球的吸附机理被引量:8
2006年
在反相乳液体系中合成了载药淀粉微球,分析了微球的结构特征。分别制备了碳糊电极和淀粉微球修饰碳糊电极,选择具有多个羟基和烯醇结构的抗坏血酸为模型药物。以pH=6.4的磷酸盐缓冲液为底液,支持电解质KCl浓度为0.1 mol.L-1。逐次降低抗坏血酸的浓度,测定不同电极的检测下限。选用1.0×10-4mol.L-1的抗坏血酸溶液,在-0.4 V^0.9 V的电位范围内以50 mV.s-1的速度扫描,记录A^V图。通过比较不同工作电极作用下抗坏血酸的氧化特征,可以推论淀粉微球对抗坏血酸的富集作用更多的依赖于微球结构中的-OH、-NH2与抗坏血酸分子中-OH之间的氢键缔合作用。
赵新法李仲谨李晓钡王磊刘节根
关键词:修饰碳糊电极淀粉微球抗坏血酸
交联淀粉微球酶降解过程的FTIR和XRD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得到了一种交联淀粉微球(CSM)。为了深入了解交联淀粉微球(CSM)的降解过程,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光谱分析手段,对可溶性淀粉、CSM及其CSM在模拟肠液中不同时间的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FTIR和SEM的研究结果表明,CSM在消化液中3 h内可稳定维持其交联结构,降解后3和12 h之间1090 cm-1处的C—O—C弯曲振动峰减弱,酰胺的Ⅰ带吸收峰和Ⅱ带吸收峰强度的减弱说明了淀粉分子链被降解,交联结构开始解聚,12 h后酰胺的Ⅰ带吸收峰和Ⅱ带吸收峰完全消失,说明交联结构已完全被除去;XRD结果表明,CSM在消化液中降解12 h后的情况与可溶性淀粉的降解情况相似,非结晶性部分被分解,结晶度随降解过程的进行而提高,但是仍然小于可溶性淀粉的结晶度。
李仲谨余丽丽朱雷
关键词:降解FTIRXRD
马铃薯醚化淀粉用作环保型钻井泥浆降失水剂的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以廉价的马铃薯淀粉为主要原料 ,对其进行醚化处理 ,通过正交实验找到了最佳的合成条件 ,将产品用作钻井泥浆降失水剂 ,依据 API标准对其降失水性能进行了评价 ,通过红外吸收谱图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 。
马素德郭焱李仲谨杨莲丽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环保型钻井石油开采
β-环糊精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24
2010年
以β-环糊精(β-CD)为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采用L16(45)正交实验得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综合热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是:n(ECH)/n(β-CD)=15、乳化剂用量1.2g、煤油用量60mL、乳化温度70℃、反应时间5h;影响因素的大小依次为: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剂用量>n(ECH)/n(β-CD)>油水体积比;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β-CDP微球粒径分布比较均一,表面圆整,呈现无定形聚集态,热稳定性好,色谱可涂性强。
李仲谨杨威王培霖刘艳田晓静
关键词:反相乳液聚合正交实验医药原料
土壤改良型保水剂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产品的合成方法,尤为一种土壤改良型保水剂的合成方法。它是以海洋植物资源为原料,经活化处理,选择了一种乙烯基单体,在N<Sub>2</Sub>保护下,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和一定的反应时间内,在高效引发剂的作用...
李仲谨李建成马素德郝明德杨芳娥魏红杨莲丽苏秀霞白国强朱敏郭炎
文献传递
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材料覆盖对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被引量:7
2004年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覆盖材料对降雨入渗能力的影响 ,重点研究渗水地膜覆盖、海绵薄膜覆盖情况下径流量和水分入渗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渗水薄膜覆盖、海绵薄膜覆盖均能明显降低径流量 ,增加水分入渗速率 ,海绵薄膜覆盖和渗水薄膜覆盖 2 4 min内的累积径流量分别减少 6 3.94 %和 87.0 8%。
李丽霞郝明德李鹏李仲谨
关键词:模拟降雨径流量入渗率
微波法合成黄原胶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及其表征被引量:3
2008年
对微波法聚合反应制备黄原胶(XG)-丙烯酰(AM)共聚物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主要考察黄原胶质量浓度、单体配比、引发剂质量浓度、反应时间及微波火力等因素对产品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探讨黄原胶接枝丙烯酰胺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以及接枝机理;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元素分析仪(EA)和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XG质量浓度为12g/L,m(AM)∶m(XG)=4∶1,过硫酸铵(APS)质量浓度为2g/L,反应时间为5min,采用微波低火(160W)加热。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品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135%和82.1%。
李仲谨程磊诸晓锋王磊
关键词:黄原胶丙烯酰胺微波法
海藻接枝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采用海藻为原料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了高吸水性树脂。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产物的结构。考查了丙烯酸中和度、丙烯酸用量、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以及反应温度等各因素对产物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树脂的吸水率可达618g/g,吸盐水率(0.9%的NaCl水溶液)达到120g/g,其吸水速率适中,热稳定性和在室温下的保水性均较好,是一种新的环保型高吸水性树脂。FT-IR初步表明了丙烯酸与海藻的接枝聚合作用。
李仲谨王磊赖小娟杨连利
关键词:海藻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性
地沟油基金属切削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沟油基金属切削液的制备方法,先将硼酸、苯甲酸钠、钼酸钠、油酸、三乙醇胺、石油磺酸钠和地沟油加入反应釜中,加热至60~70℃,保温反应1小时后降至室温,再加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氯化石蜡和环烷酸铅搅拌均匀得...
王蕾苗宗成李仲谨杨威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树叶洗净、烘干、粉碎后用NaOH溶液浸泡后水洗至中性并烘干;将烘干后的树叶在通有N<Sub>2</Sub>的条件下,加入NaOH溶液对烘干后的树叶进行活化处理,再加入引发剂;用NaOH溶液中...
王磊李仲谨宋凉赵新法朱雷刘保健来水利蔡京荣韩敏黄凤萍全晓程磊王博涛
文献传递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