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孝荣

作品数:75 被引量:1,204H指数:23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3篇土壤
  • 19篇黄土高原
  • 10篇小流域
  • 9篇有机碳
  • 9篇沟壑
  • 8篇养分
  • 8篇施用
  • 8篇水分
  • 7篇水蚀
  • 7篇土壤有机
  • 7篇旱地
  • 7篇风蚀
  • 7篇干旱
  • 6篇土壤养分
  • 5篇地形条件
  • 5篇有机质
  • 5篇植被
  • 5篇水蚀风蚀交错...
  • 5篇土壤水
  • 5篇全氮

机构

  • 66篇西北农林科技...
  • 4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河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宁夏师范学院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陕西省水利厅
  • 1篇重庆水利电力...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作者

  • 75篇魏孝荣
  • 29篇邵明安
  • 27篇郝明德
  • 12篇张春霞
  • 9篇贾小旭
  • 8篇王旭刚
  • 8篇张兴昌
  • 6篇李学章
  • 5篇杨宪龙
  • 5篇邱莉萍
  • 5篇马天娥
  • 5篇魏艳春
  • 3篇摄晓燕
  • 3篇党廷辉
  • 3篇王玉红
  • 3篇李同川
  • 2篇刘建
  • 2篇田梅霞
  • 2篇程积民
  • 2篇刘娇

传媒

  • 12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生态学报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土壤肥料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作物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7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8篇2004
  • 9篇2003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区域深层土壤剖面有机碳估算方法
本发明属于土壤有机碳估算方法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区域深层土壤剖面有机碳估算方法。包括:步骤1:选择区域进行土壤采样,测定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性质,对采样剖面土壤有机碳数据分析,筛选出能够模拟土壤有机碳垂直变化的负指数函数;步...
魏孝荣王晶晶
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被引量:7
2007年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其迁移过程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高时,胡敏酸迁移的阻滞因子和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均较低,有利于胡敏酸在土壤中的迁移;在溶液pH值、胡敏酸浓度和溶液流速均较低时,土壤对胡敏酸迁移的阻滞作用较大.胡敏酸的迁移还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越高,胡敏酸在土壤中吸附的越多,越不利于迁移.在土壤中的吸附是胡敏酸迁移的主要控制因素,在预测胡敏酸在水土环境中迁移时,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条件下胡敏酸在不同性质土壤中的吸附.
魏孝荣邵明安
关键词:土壤胡敏酸迁移
黄土高原草地恢复调控关键技术与应用
程积民呼天明万惠娥邹厚远李维军张信姬秀云魏孝荣金晶炜杨云贵杨培志李伟井赵斌井光花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人为干扰和自然环境多重胁迫,草地退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难度大,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等重要问题,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及省部多个项目重点资助下,对黄土高原的陕西、宁夏、甘肃...
关键词:
关键词:生态系统
黄土高原地区施肥对苜蓿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51
2004年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分析黄土高原地区轮作与施肥对苜蓿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的高产期在2~5年,其中在第5年达到最高,尔后产草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而逐年下降;施肥具有延长其生长年限的作用;产草量随着降水量的变化增减辐度较大,在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生产中,应根据苜蓿的生长特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郝明德张春霞魏孝荣王旭刚高长青
关键词:草原学苜蓿施肥产草量
黑土区春小麦产量对积雪覆盖的响应研究——基于季节性冻土冻融过程调控的视角
2022年
为揭示黑土区季节性积雪—季节性冻土—粮食生产的联动关系,以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积雪控制试验,设置积雪覆盖和无积雪覆盖两个处理,通过测定春小麦产量以及季节性冻土冻融期的0~100 cm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探究季节性冻土冻融过程(冻融形成发育、土壤水热状况)在调控春小麦产量对积雪覆盖响应方面的潜在作用。结果发现:季节性冻土融化阶段的春小麦播种—出苗期10 cm土壤水分、出苗—四叶期20 cm土壤水分以及冻融期10 cm土壤冻融循环频率等土壤水分和土壤冻融循环频率参数是影响黑土区春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表现为黑土区春小麦产量随土壤融化阶段的播种—出苗期10 cm土壤水分、融化期10 cm土壤冻融循环频率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而随土壤融化阶段的出苗—四叶期20 cm土壤水分、冻结期10 cm土壤冻融循环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枯水年份,上述季节性冻土的土壤水分和土壤冻融循环频率参数对积雪覆盖响应不敏感,因此,枯水年黑土区春小麦产量对积雪覆盖无显著响应。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持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付微任健李艺帆魏孝荣于淑会胡永翔尚国琲
关键词:春小麦产量黑土区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草地生态系统CO2交换对刈割的响应被引量:5
2020年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刈割是实现草地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管理措施,但其对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过程和机理尚不清楚。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典型草地为研究对象,设计刈割和对照两种处理,于2013—2015年对生态系统碳通量各组分,土壤温度和水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碳通量季节性变化均呈明显的单峰模式,以夏季最高,春秋季节最低,但不同组分峰值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刈割使整个试验期土壤呼吸增加了17%,但对总初级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和净初级生产力(NEE)的影响不显著。GEP和NEE在正常降水年(2014)高于干旱年(2015),而且其对刈割的响应与降水年型有关。在正常降水年,刈割后GEP和NEE显著减低,而在干旱年显著增加。这些结果表明,降雨年际变化是造成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变化的主导因素,而刈割增大了这一生态系统的土壤碳排放。
张燕江邱莉萍高海龙刘建魏孝荣张兴昌
关键词:刈割土壤呼吸碳通量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被引量:33
2004年
以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地为材料,研究了苜蓿在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苜蓿生长年限10~23a内,随着种植时间延长苜蓿生物量和体内养分累积量呈下降趋势.23a生苜蓿已进入衰败期,土壤肥力逐渐得到恢复,苜蓿根系养分含量随种植年限延长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地土壤NO-3-N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同,2m以内土层生长年限越短,NO-3-N含量越少,2m以下变化趋势相反.NH+4-N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表层高于下层,生长年限长的含量较低.
张春霞郝明德王旭刚魏孝荣
关键词:不同生长年限NH4^+-N土壤肥力
干旱条件下锰肥对玉米生长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条件下施用微量元素锰对夏玉米生长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在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锰肥的施用明显地改善了夏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干旱情况下,施锰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2.6%、24.8%和29.5%。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锰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依次增加了9.0%、7.6%和21.6%。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施锰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增加了31.7%和16.3%、40.0%和11.7%、35.8%和12.6%。
彭令发郝明德邱莉萍魏孝荣
关键词:干旱锰肥玉米光合色素
黄土高原北部典型灌丛枝条生物量估算模型被引量:14
2016年
于2015年8月末在陕西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采集200个柠条和210个沙柳枝条,测定枝条的基径(D)、长度(H)、含水量(W_0)、鲜质量(W_F)和干质量(W),选用指数函数和异速生长方程建立了4种由枝条形态指标估算枝条生物量的简易模型,并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柠条和沙柳灌丛,基于D、H二者组合变量(D^2H)的异速生长方程是估算枝条生物量的最优模型,该模型经线性转化后可以消除生物量数据的异方差性,且拟合效果最优,决定系数(R^2)最大,平均误差(ME)、平均绝对误差(MA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PSE)整体上最小,基本满足生态学研究的精度要求.
杨宪龙魏孝荣邵明安
关键词:灌木基径生物量
适量砒砂岩改良风沙土的吸水和保水特性被引量:38
2014年
该文研究了不同砒砂岩改良风沙土模式下的土壤入渗特征、饱和导水率和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不同模型对砒砂岩改良风沙土水分特征曲线的适用性和不同改良模式的土壤水力学特征,以期为评价砒砂岩改良风沙土水力学特性以及筛选合理改良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砒砂岩可以有效降低风沙土的入渗率和饱和导水率,增加风沙土的饱和含水量和滞留含水量,增强风沙土的持水能力。VGM(m,n)模型可以拟合砒砂岩改良风沙土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同一改良模式下,土壤的入渗率、饱和导水率和饱和含水量随容重增大呈减小趋势;容积含水量在低吸力段随容重增大逐渐减小,在中高吸力段逐渐增大。砒砂岩和风沙土以25∶75比例混合的复配模式,可以有效改良风沙土的吸水和保水特性,可在实践中推广。
摄晓燕张兴昌魏孝荣
关键词:土壤水分入渗砒砂岩风沙土饱和导水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