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秀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慢性
  • 3篇支气管
  • 3篇支气管炎
  • 3篇气管炎
  • 3篇阻塞性
  • 3篇细支气管
  • 3篇细支气管炎
  • 3篇慢性阻塞性
  • 3篇弥漫性泛细支...
  • 3篇内皮
  • 3篇泛细支气管炎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抑素
  • 2篇炎症
  • 2篇抑素
  • 2篇转染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淋巴

机构

  • 1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2篇武秀华
  • 8篇沈策
  • 2篇张惠箴
  • 2篇蒋智铭
  • 2篇顾杰
  • 2篇沈慧
  • 1篇杨丹榕
  • 1篇边巍
  • 1篇张文梅
  • 1篇张云娇
  • 1篇蒋红亮
  • 1篇费晓云
  • 1篇唐洁
  • 1篇徐凌
  • 1篇蔡平
  • 1篇艾华
  • 1篇刘国锋

传媒

  • 4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因转染肺癌细胞表达之血管内皮抑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肺癌A549细胞体外转染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后,其产物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癌A549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缺陷型腺病毒组、PBS组。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肺癌A549细胞,ELISA检测外源基因内皮抑素,在体外培养的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以MTT法评价重组血管内皮抑素基因腺病毒(Ad.Endostatin)转染肺癌细胞后含内皮抑素的上清液对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ELISA检测结果: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在转染的肺癌A549细胞中高效表达,在转染肺癌细胞后第1天即有内皮抑素的表达,在第3天达到高峰,5~7天后逐渐减弱。缺陷型腺病毒组及PBS组未见有表达。MTT检测结果:Ad.Endostatin转染肺癌A549细胞后表达的内皮抑素可抑制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而缺陷型腺病毒组及PBS组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未见有抑制作用。结论: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抑素基因转染肺癌细胞表达之血管内皮抑素,能很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为进一步开展肺癌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蒋红亮武秀华刘国锋
关键词:肺癌细胞内皮抑素血管内皮细胞
Castleman病一例被引量:2
2005年
沈策张惠箴武秀华艾华蒋智铭
关键词:CASTLEMAN病颈部淋巴结肿大穿刺细胞学检查淋巴结肿痛颈部皮肤慢性炎性
红霉素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红霉素治疗组。红霉素治疗组于置管后7 d按50 mg/kg/d给予口服红霉素。实验60 d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应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与肺匀浆中TNFα-、IL-8的含量。结果血清中TNFα-、IL-8的含量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肺匀浆中TNFα-及IL-8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红霉素治疗组比模型组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8的释放可能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有关;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8的释放而起作用的。
武秀华沈策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红霉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
去细胞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构建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种植在去细胞瓣叶上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可行性。方法:测定瓣叶去细胞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观察去细胞瓣叶上内皮细胞生长情况。结果:瓣叶去细胞可获得完整无细胞的纤维支架,瓣叶去细胞前、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无差异;内皮细胞在去细胞瓣叶表面生长,形成一层基本连续的细胞层。结论:去细胞瓣叶组织是一种良好的纤维支架,可以用于构建组织工程瓣膜;内皮细胞种植在去细胞瓣叶上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可行的。
蒋红亮武秀华黄利荣
关键词:心脏瓣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发病机制及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有证据表明其与遗传因素、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有关,也有证据表明其与绿脓杆菌感染及一氧化氮下降有关。
武秀华沈策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动脉压的作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AECOPD患者肺动脉压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研究组40例(男28例,女12例),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和NIPPV治疗;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只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测定住院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动脉压。结果研究组平均肺动脉压和收缩期肺动脉压明显下降(P<0.0001)。结论对于Ⅱ型呼衰AECOPD患者来说,与药物治疗相比,NIPPV可能是一种快速降低肺动脉压的有效手段;超声心动图是一种评估肺动脉压改善的有效而简便的方法。
武秀华沈策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平均肺动脉压无创正压通气AECOPDNIPPV
不同途径激素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及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雾化激素是否可作为全身激素的替代方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治疗。方法:因AECOPD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雾化激素组、静脉激素组3组,后两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或甲基强的松龙静滴,疗程10d。结果:(1)常规治疗组于入组后10dPaO2、FEV1改善(P<0.05)。雾化激素组于入组后24hPaO2改善,3d时FEV1、FVC改善,10d时FEF50改善(P<0.05)。静脉激素组于入组后24hPaO2改善,3d时FEV1、FVC、FEF50改善(P<0.05)。与雾化激素组比,静脉激素组3d时FEV1、FVC改善更明显(P<0.05),10d时两组改善值相似(P>0.05)。(2)治疗后静脉激素组痰IL-6下降幅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雾化激素组比无差异(P>0.05)。仅静脉激素组痰TNF-α降低(P<0.05)。(3)静脉激素组高血糖发生率(20.0%)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与雾化激素组(3.3%)比无差异(P>0.05),雾化激素组与常规治疗组比无差异(P>0.05)。结论:雾化激素治疗AECOPD疗效与静脉激素相似,可作为AECOPD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徐凌边巍沈慧唐洁张文梅费晓云武秀华杨丹榕沈策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急性加重激素气道炎症
腺病毒介导血管内皮抑素基因转染肺癌细胞后的表达
2007年
目的: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在体外转染A549细胞后的表达。方法:以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为载体,将血管内皮抑素基因导入肺癌A549细胞,以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印迹法和ELISA法检测内皮抑素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染色、ELISA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中内皮抑素蛋白表达阳性,Ad.Null组及PBS组内皮抑素蛋白未见有表达。结论:Ad.Endostatin转染A549细胞可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内皮抑素。
蒋红亮黄利荣武秀华蔡平
关键词:内皮抑素基因表达重组腺病毒肺癌细胞
肺功能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0例运动耐力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肺功能指标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耐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COPD患者60例(II、III级),进行静息肺功能和运动肺功能测试,测定深吸气量(IC)、吸气分数(IF)、一秒钟用力肺活量(FEV1)等肺功能指标,并记录峰氧耗量(V′O2)、最大工作负荷(Wmax)、呼吸困难指数(BorgScale指数)等指标。结果:在IC、FEV1、FVC等指标中,吸气分数低(≤0.23)的COPD患者肺容量增加和运动耐力降低;IF和FEV1可作为独立的最大氧耗量的预测因素。结论:除FEV1外,IF与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指数相关性强,可作为评价COPD患者最大运动耐力下降严重性的指标。
武秀华沈策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
原发性新生隐球菌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随访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报道2例原发性新生隐球菌肺炎病例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以及伊曲康唑序贯治疗的转归。方法应用胸部CT检查发现病变,经皮肺活检获得病理组织,经纤维支气管镜微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法获得病原学,采用伊曲康唑序贯治疗,CT随访观察,直到肺部阴影完全消失。结果1例无临床症状,健康体检摄胸片发现多发结节状阴影,边缘锐利,呈肿块样改变。另1例因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入院,胸片呈多发性大片状阴影。2例患者的脑脊液真菌培养阴性,肾脏B超和CT检查均无阳性发现。肺脏病理穿刺检查找到病原菌,苏木精-伊红(HE)、六胺银和PAS染色确诊为隐球菌肺炎,经纤维支气管镜微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标本培养、分离及鉴定诊断为新生隐球菌,且在其中1例患者的工作环境中分离得到新生隐球菌。伊曲康唑静脉注射2周,序贯口服3个月不等,肺部阴影完全消失,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健康人吸入新生隐球菌后可发生肺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无任何症状,仅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结节阴影,须与肺癌鉴别;迅速进展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肺部阴影表现类似细菌性肺炎,呈多发性片状阴影,可有月晕症。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效果良好。
沈策顾杰武秀华沈慧张惠箴蒋智铭
关键词:原发性新生隐球菌肺炎伊曲康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