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婷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电刺激
  • 2篇视神经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细胞
  • 1篇电极
  • 1篇电流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阻塞
  • 1篇增殖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病
  • 1篇神经病变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细胞
  • 1篇神经损伤
  • 1篇神经纤维
  • 1篇神经纤维瘤

机构

  • 7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梁婷
  • 2篇马兰茗
  • 2篇李丹丹
  • 2篇孙蕾
  • 1篇韩清
  • 1篇范明
  • 1篇王进
  • 1篇隋晓红
  • 1篇刘明
  • 1篇金喜浓
  • 1篇范明
  • 1篇田苗

传媒

  • 2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医刊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32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糖尿病产生视神经病变的具体不同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眼科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患者32例39只眼的临床资料,每一例均进行了详细辅助检查,根据其特征临床上将其分5类:糖尿病性...
姜荣涛梁婷
米诺的尔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3年
研究米诺的尔(Minoxidil)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米诺的尔加入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分别作用24、48及72 h,采用MTT法观察米诺的尔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将3.0 mmol的米诺的尔加入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作用72 h,而后吸出药液,加入正常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96 h,观察米诺的尔在撤药96 h后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兔晶体上皮细胞在含或不含有3.0 mmol米诺地尔的培养液培养72h后的形态学变化。米诺的尔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生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3.0 mmol米诺的尔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撤除药液后并未降低,抑制作用持续增加。说明米诺的尔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增生。
李丹丹韩清梁婷
关键词:兔晶体上皮细胞MTT比色法
脉络膜上腔视觉假体刺激参数的选择
2014年
目的探讨脉络膜上腔电刺激参数优化的组合方式,指导实际应用中脉络膜上腔视觉假体刺激方案的选择。方法将带有不同尺寸刺激点(50μm、150μm、350μm、500μm)的薄膜电极植入白兔脉络膜上腔,进行跨视网膜电刺激,于动物的视觉皮层硬脑膜外记录电诱发电位(electrical evoked potential,EEP)。实验中采用的刺激脉冲波形为先负后正或先正后负的双相脉冲,脉冲宽度分别为0.25 ms、0.50 ms、0.75 ms和1.00 ms,刺激频率为1 Hz、2 Hz和4 Hz。结果实验中无论采用哪种尺寸的电极进行刺激,整体上诱发EEP所需的阈电流均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刺激频率从1 Hz增加到4 Hz时,阈电流增加的幅度在短脉冲宽度(0.25 ms)刺激时为77%(500μm电极)和170%(150μm电极);在长脉冲宽度(1.0 ms)刺激时,增加的幅度较低,约为38%(500μm电极)和131%(150μm电极)。与此同时先负后正的刺激脉冲所需的阈电流总是低于先正后负的刺激脉冲所需的阈电流。结论由于采用大尺寸的电极伴以长脉冲宽度刺激时,诱发EEP所需的阈电流强度随刺激频率增加的幅度较小,此外先负后正的刺激脉冲所需的阈电流也相对较低,因此这些都将成为脉络膜上腔视觉假体未来应用中优先选择的刺激方案。
梁婷范明马兰茗隋晓红
关键词:电刺激电极脉络膜上腔视觉假体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合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1例
2023年
患者男性,35岁。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2周,于2022年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患者2周前出现左眼视力突然下降,期间视力偶有好转,无头痛、眼痛及畏光流泪等症状,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患者初次就诊时,左眼最佳矫正视力0.02,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中等深度,瞳孔中等散大,直接光反射迟钝,晶状体透明,视盘充血水肿,视网膜动脉细,静脉迂曲,黄斑区水肿,呈暗红色改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左眼视盘晚期呈高荧光,视网膜可见动静脉交叉压迹,动静脉充盈迟缓,动脉血管纤细,静脉迂曲扩张,点片状荧光遮蔽,晚期视网膜荧光渗漏。见图1A~图1F。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扫描仪检查结果显示左眼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紊乱,黄斑区水肿,上方可见线状高反射信号。见图B1。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显示黄斑区毛细血管迂曲扩张,深层血管因出血不清晰,浅层血流密度明显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增厚。见图2A~图2C。颈部血管超声、头部磁共振平扫、脑动脉血管磁共振成像均无异常。
王宛婷梁婷孙蕾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2013年
目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累及皮肤和神经系统。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以"咖啡牛奶斑"、皮肤神经纤维瘤、虹膜Lisch结节、腋窝和腹股沟斑点为特征,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由NF1基因突变所致,神经纤维瘤蛋白是NF1基因编码蛋白,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可抑制细胞的过度生长。NF1基因突变不仅可导致细胞过度生长,还可增加良性及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基因突变分析,确定中国东北地区一个伴有先天性白内障的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NF1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NF1基因直接测序分析对家系中的3名患者及2名健康成员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以确定其突变位点。结果:此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NF1基因第1140密码子第二个碱基呈杂合子点突变C→G,导致一个无义突变S1140X,家系中健康成员和正常对照未检测到此突变存在。结论:通过NF1基因测序分析,我们发现NF1基因的S1140X突变是引起该家系NF1疾病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导致NF1基因终止密码提前,神经纤维瘤素蛋白截短。本研究丰富了我国关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在眼科的临床表现。
李丹丹王进梁婷马兰茗刘明
关键词:I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突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
2022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又称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与年龄相关,视功能不可逆性损伤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AMD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加之,AMD当前的抗新生血管疗法和光动力疗法属于被动治疗,缺乏预防治疗手段,其疗效的持久性也欠佳。因此,本文中笔者对AM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AMD的预防、治疗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王宛婷梁婷孙蕾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因
电刺激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的保护作用。方法 80只健康雌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刺激组40只和空白对照组40只,另选取同批次8只健康雌性成年Wistar大鼠不给予任何处置,仅分离视网膜,对视网膜RGC进行计数,获得正常大鼠RGC密度。电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分离暴露视神经,于球后2mm处垂直插入钨丝(直径100μm,长1mm)并存留于组织内。电刺激组伤后当即给予电刺激,随后隔日一次。刺激参数为:双相方形脉冲,1ms/phase、20Hz、100μA,刺激时间为60min。空白对照组只行视神经损伤,不给予电刺激。电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组内随机分为伤后3、7、14、30、45d亚组。所有实验动物取材前1周,分别向上丘及外侧膝状体注射2μl荧光金(10g/L),于各时间点取材,行HE染色。分离视网膜,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并对RGC进行计数。结果 HE染色可见钨丝在组织内存留的位置,周围可见大量胶质细胞增生将其包裹。视神经损伤后,电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的RGC密度均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于伤后14d最大,14d以后趋于平缓。在电刺激作用下,伤后3、7、14d电刺激组的RGC密度均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伤后30d和45d时,两组的RGC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刺激对视神经损伤后的RGC具有保护作用,且在损伤后1周内这种保护作用最明显。
梁婷金喜浓田苗范明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