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丹丹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突变
  • 2篇基因
  • 2篇家系
  • 1篇断层扫描
  • 1篇信任
  • 1篇眼科
  • 1篇眼科学
  • 1篇医患
  • 1篇医师
  • 1篇杂合子
  • 1篇增殖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细胞
  • 1篇神经纤维
  • 1篇神经纤维瘤
  • 1篇神经纤维瘤病
  • 1篇突变分析
  • 1篇突变研究
  • 1篇兔晶体上皮细...
  • 1篇切除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作者

  • 6篇李丹丹
  • 3篇韩清
  • 2篇梁婷
  • 1篇胡春杰
  • 1篇王刚
  • 1篇赵黎明
  • 1篇马兰茗
  • 1篇刘国丹
  • 1篇钱瑜
  • 1篇张春美
  • 1篇宁宁
  • 1篇齐艳华
  • 1篇孟兆军
  • 1篇弥树勇
  • 1篇王进
  • 1篇曲建睿
  • 1篇石德晶
  • 1篇刘明
  • 1篇王立成
  • 1篇王洪霞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个非典型Reis-Bückler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TGFBI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基因突变分析,确定一个非典型Reis-Biickler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突变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家系中的4例患者及2名健康成员和100名正常对照的外周血10mL,提取白细胞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扩增TGFBI基因的第4、11、12、14外显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发现TGFBI基因第623密码子第2个碱基呈杂合性点突变G-A,导致甘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P.G623D),家系中健康成员和正常对照均未检测到此突变存在。结论这一由TGFBI基因G623D突变引起的角膜营养不良为非典型的ReisBiickler角膜营养不良,这在我国属首次报告。
李丹丹齐艳华韩清林辉赵黎明张春美
关键词:TGFBI基因杂合子突变
慢性病患者参与医患共享决策对医师信任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研究黑龙江省慢性病患者参与医患共享决策对医师信任的影响。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抽取黑龙江省某家三级甲等医院中最有代表性的内分泌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肿瘤内科及呼吸内科5个慢性病科室共231名慢性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一般资料、共享决策问卷患者版、维克森林医师信任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仁爱信任维度与“帮助患者理解相关信息”“后续治疗安排达成共识”有联系,技术能力信任维度与“帮助患者理解相关信息”、学历有联系。结论 应加强对慢性病患者医学知识的普及,医生在临床决策过程中保持人文关怀,以平等沟通的方式为患者理解相关信息,可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
钱瑜宁宁苏映雪刘莹胡春杰李丹丹刘佳卓王立成曲建睿王刚
关键词:慢性病患者
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并评价应用可调缝线减少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性。方法将36例(59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可调缝线组34眼,应用可调缝线缝合巩膜瓣;对照组25眼,采用常规间断缝合法缝合巩膜瓣。术后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视力等情况。结果可调缝线组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的发生率低,并形成有效滤过泡。结论巩膜瓣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可有效地调节术后早期滤过泡水平,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高祥春韩清李丹丹刘国丹
关键词:眼科学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缝线并发症
米诺的尔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3年
研究米诺的尔(Minoxidil)对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米诺的尔加入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分别作用24、48及72 h,采用MTT法观察米诺的尔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将3.0 mmol的米诺的尔加入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作用72 h,而后吸出药液,加入正常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96 h,观察米诺的尔在撤药96 h后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兔晶体上皮细胞在含或不含有3.0 mmol米诺地尔的培养液培养72h后的形态学变化。米诺的尔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生有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3.0 mmol米诺的尔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撤除药液后并未降低,抑制作用持续增加。说明米诺的尔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兔晶体上皮细胞增生。
李丹丹韩清梁婷
关键词:兔晶体上皮细胞MTT比色法
一个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
2013年
目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累及皮肤和神经系统。其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以"咖啡牛奶斑"、皮肤神经纤维瘤、虹膜Lisch结节、腋窝和腹股沟斑点为特征,Ⅰ型神经纤维瘤病由NF1基因突变所致,神经纤维瘤蛋白是NF1基因编码蛋白,是一种肿瘤抑制蛋白,可抑制细胞的过度生长。NF1基因突变不仅可导致细胞过度生长,还可增加良性及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基因突变分析,确定中国东北地区一个伴有先天性白内障的Ⅰ型神经纤维瘤家系NF1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NF1基因直接测序分析对家系中的3名患者及2名健康成员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以确定其突变位点。结果:此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通过基因序列分析发现NF1基因第1140密码子第二个碱基呈杂合子点突变C→G,导致一个无义突变S1140X,家系中健康成员和正常对照未检测到此突变存在。结论:通过NF1基因测序分析,我们发现NF1基因的S1140X突变是引起该家系NF1疾病的致病原因,该突变导致NF1基因终止密码提前,神经纤维瘤素蛋白截短。本研究丰富了我国关于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在眼科的临床表现。
李丹丹王进梁婷马兰茗刘明
关键词:I型神经纤维瘤病基因突变
高度近视眼黄斑区不同区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厚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屈光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眼107例,按屈光度不同分为Ⅰ组(-6 D至-8 D)、Ⅱ组(-8.25 D至-10.D)、Ⅲ组(>-10 D)。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部9个不同分区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即直径<1 mm(黄斑中心凹区)、1-3 mm(内环区:B1、B2、B3、B4)和3-6mm(外环区:C1、C2、C3、C4),比较期间的差别,并分析各区域神经上皮层厚度与屈光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Ⅰ组与Ⅱ组及Ⅲ组、Ⅱ组与Ⅲ组黄斑中心凹区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及Ⅱ组外环区神经上皮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内环区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及外环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与近视屈光度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233、0.248、0.278、0.383、0.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随近视屈光度的增高而呈区域选择性萎缩变薄。
王洪霞孙蕾石德晶李丹丹孟兆军弥树勇
关键词:高度近视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屈光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