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靖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律
  • 2篇心律失常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多形性室速
  • 1篇心电图特征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肺复苏后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律失常患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复律
  • 1篇心脏复律除颤...
  • 1篇心脏再同步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作者

  • 8篇杨靖
  • 4篇郭继鸿
  • 4篇吴寸草
  • 3篇张萍
  • 3篇李学斌
  • 3篇高英
  • 2篇王龙
  • 2篇李鼎

传媒

  • 6篇中华心脏与心...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第二十五届长...

年份

  • 5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早复极改变对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参数和临床事件的影响
2014年
目的 探讨早复极改变在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与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取68例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早复极改变组30例,无早复极改变组38例.30例早复极患者根据J点高度分为J≥2 mV组和J<2 mV两个亚组,根据出现早复极改变的部位将早复极改变组分为①胸前导联组,②下壁导联组,③全导联组(同时出现下壁导联和胸前导联早复极改变)3个亚组.比较早复极改变组和无早复极改变组之间各心电图参数和临床事件(晕厥、猝死)的发生率,同时比较各亚组之间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组间心电图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和R×C列联x2检验进行频率比较.结果 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早复极改变的发生率44.1%(30/68).早复极改变组平均心率为(54.3±10.5)次/min,无早复极改变组平均心率为(63.8±9.6)次/min,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早复极改变组与无早复极改变组的各个心电图参数(QRS时限、QT间期、QTc、QTa、Tp-Te、QTd)及临床事件(晕厥、猝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复极改变组中J≥2 mV亚组晕厥发生4/7,J<2 mV亚组的晕厥发生率73.9%(17/2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前导联亚组、下壁导联亚组和全导联亚组之间晕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60).结论 遗传性心律失常合并早复极改变患者的心率较无早复极改变的心率偏低.合并早复极改变与无早复的遗传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晕厥和猝死发生率无差异.
史妍菲张萍吴寸草高英杨靖李学斌郭继鸿
关键词:心律失常晕厥猝死
吸烟增加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复律除颤器的治疗率被引量:2
2014年
自动除颤器植入试验伴心脏再同步治疗(MADIT-CRT)研究的最新临床研究分析发现,吸烟增加原发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故增加植入性心律装置的除颤治疗或起搏治疗。该研究比较从未抽烟患者/戒烟患者与抽烟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发现抽烟患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个现象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更加明显,而在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关系稍弱。纽约洛契斯特大学医学中心Benjamin Plank指出,对于缺血性与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在发生了首次室性心律失常后抽烟者再次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增加。这表明吸烟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故应强烈建议伴有心功能不全的原发性心衰患者戒烟。此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HeartRhythm杂志上。
杨靖
关键词: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复律除颤器吸烟治疗率心脏再同步治疗致心律失常作用
CRYSTAL-AF临床研究:不明原因卒中患者检出为心房颤动
2014年
卒中(Stroke),是一种起病突然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引起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年龄、遗传、高血压、吸烟、饮酒、肥胖、心律失常等,其中心房颤动(AF)后血栓形成是导致卒中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抗凝治疗可以显著的降低卒中的风险。心律监测装置可以明显降低卒中发生率,而既往的监测手段尚不令人满意。芝加哥西北大学医学院的RichardA.
杨靖
关键词:心房颤动卒中循环障碍性疾病AF
运动试验在长QT综合征分型诊断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运动试验在长QT综合征(LQTS)患者的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3例研究对象进行运动试验,其中LQTS患者18例,健康对照组45例,测量运动期间及运动后心率恢复期的12导联心电图的各心电参比数,分析其变化趋势。协方差分析比较各组QT间期/心率斜率。结果 LQT2患者15例,LQT1患者3例。(1)LQTS组的QTc间期在运动试验的运动期及恢复期的全程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运动1级:(518±71)ms比(438±25)ms;运动2级:(518±76)ms比(432±28)ms;运动3级:(481±50)ms比(421±38)ms;运动4级:(487±68)ms比(417±22)ms;运动峰值:(498±75)ms比(422±38)ms;恢复2 min:(518±71)ms比(424±25)ms;恢复4 min:(542±73)ms比(439±20)ms;恢复6 min:(534±62)ms比(433±22)ms;恢复期末:(542±68)ms比(438±21)ms,各时间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QT间期均可随心率增快而缩短。(2)LQTS组的组内比较:LQT2型在运动期的QT间期/心率的斜率较LQT1型更大(-2.087比-0.143);在运动后恢复期,两组的QT间期随心率减慢呈不同的变化趋势,LQT1患者的QT间期随心率减慢逐渐缩短(QT间期/心率的斜率为2.249);而LQT2患者的QT间期反而呈延长趋势(QT间期/心率的斜率为-3.040)。结论 LQTS组中LQT2型的QT间期在心率增快时可适应性缩短,而LQT1型的QT间期频率适应性不良,可根据运动试验协助判别LQTS的基因亚型。
吴寸草张萍高英杨靖李学斌李鼎王龙郭继鸿
关键词:长QT综合征QT间期
中国正常成人动态心电数据库启动后进程过半
2013年
医学数据库作为重要的医学资源,对医学研究、临床诊断、疾病过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心电图检查是临床筛查心血管疾病及各类相关疾病的重要、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心电图数据库作为医学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特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分类、以及风险预警方面均极其重要。心电图数据库的心电图诊断和分类,经过临床资料证实,即数据库的心电图分类是以临床证据作为分类标准。
杨靖
关键词:正常成人动态心电图
心肺复苏后的目标体温管理
2013年
该研究比较不同心肺复苏后的体温(33℃比36℃)和随访观察过程中神经系统的恢复情况及死亡率;发现心肺复苏后两种靶体温(33℃比36℃)在影响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别。心搏骤停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导致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
杨靖
关键词:心肺复苏神经系统体温体温控制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患者的平板运动试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CPVT的15例患者(其中男性9例,60.0%)的平板运动心电图资料。结果 (1)服用药物前,15例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均诱发出室性心律失常,阈值心率为(122.3±26.1)次/min,其中9例(60.0%)记录到特征性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6例(40.0%)记录到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同时,8例患者(53.3%)记录到运动后的房性心律失常,且房性期前收缩阈值心率明显低于室性期前收缩[(91.5±26.3)次/min比(115.2±18.5)次/min,P=0.003];(3)15例患者在良好的监测下,平板运动试验安全性可靠。结论平板运动试验可安全有效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对于CPV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杨靖张萍吴寸草高英李学斌李鼎王龙郭继鸿
关键词:儿茶酚胺类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的儿童患者心电图特征
杨靖吴寸草郭继鸿张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