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萍

作品数:228 被引量:956H指数:1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1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9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3篇心肌
  • 34篇心脏
  • 31篇心律
  • 30篇心电
  • 29篇血管
  • 28篇心律失常
  • 28篇房颤
  • 27篇心房
  • 22篇电图
  • 22篇心房颤动
  • 21篇电生理
  • 20篇心动过速
  • 19篇心电图
  • 19篇起搏
  • 19篇综合征
  • 15篇细胞
  • 15篇消融
  • 13篇伊布利特
  • 13篇房室
  • 12篇心室

机构

  • 205篇北京大学
  • 3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3篇郑州大学第一...
  • 7篇郑州大学
  • 6篇教育部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南昌大学第二...
  • 3篇舟山市人民医...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第六医...
  • 2篇昌平区回龙观...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河北大学

作者

  • 227篇张萍
  • 94篇郭继鸿
  • 65篇李学斌
  • 36篇张海澄
  • 31篇王龙
  • 25篇李鼎
  • 19篇郭静萱
  • 17篇许原
  • 13篇李继文
  • 11篇苑翠珍
  • 11篇胡大一
  • 11篇赵菁
  • 10篇毛节明
  • 9篇周春燕
  • 9篇易忠
  • 9篇刘刚
  • 9篇陈凤荣
  • 8篇刘元伟
  • 8篇孙健玲
  • 8篇丁荣晶

传媒

  • 55篇临床心电学杂...
  • 16篇中国心脏起搏...
  • 15篇中华心血管病...
  • 11篇中国心血管杂...
  • 7篇中华心脏与心...
  • 6篇中国介入心脏...
  • 6篇中华心律失常...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国社区医师
  • 4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医师进修杂志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心电学杂志
  • 2篇中原医刊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4篇2015
  • 18篇2014
  • 16篇2013
  • 16篇2012
  • 10篇2011
  • 14篇2010
  • 14篇2009
  • 24篇2008
  • 22篇2007
  • 29篇2006
  • 17篇2005
  • 15篇2004
  • 11篇2003
  • 5篇2002
  • 3篇2001
2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脂肪垫消融治疗迷走神经性窦性心动过缓的实验研究
本文论述了建立犬迷走神经性窦性心动过缓的动物模型,证明迷走神经效应对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的影响以及心脏脂肪垫消融,损伤脂肪垫内的迷走神经节和后神经纤维,降低了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作用,从而改善和治疗窦性心动过缓.
赵占勇刘刚郭继鸿许原张海澄李学斌张萍易忠王云龙周益锋
关键词:心脏脂肪垫消融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房室结功能
文献传递
伊布利特对犬心率抑制与终止心房扑动机制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对犬心房与心室电生理特性的作用特点,初步探讨其终止心房扑动(房扑)的机制。方法18只成年健康雄性杂种犬,麻醉后气管插管,开胸并缝合电极,伊布利特按0.10mg/kg静脉推注给药,观察给药前后心率、房内与房间传导时间、峡部缓慢传导区传导速度、各部位不应期的变化。结果伊布利特对心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的高峰时间在给药后20~30min,2h后心率基本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实验中,1只犬在给药后出现长达5s的窦性停搏;1只犬在给药后5min出现房室结2:1下传。伊布利特能显著延长心房肌、心室肌以及肺静脉的不应期(P〈0.05),但对房内、房间以及峡部的传导作用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伊布利特可明显减慢窦性心律,对窦房结的自律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房室结的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伊布利特终止房扑的机制可能是由于该药造成不应期延长,使折返环可激动间隙兴奋性降低,进而使波峰不能向前推进,终止房扑。其房扑折返环传导的减慢可能不是房扑终止的主要作用。
孙健玲李小鹰郭继鸿刘鹏张萍易忠
关键词:心率心房扑动电生理学伊布利特
数字图书馆互操作协议研究
张萍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互操作Z39.50协议OAI协议
心脏干细胞治疗的选择和存在的问题被引量:3
2004年
郭静萱张萍
关键词:心脏干细胞缺血心肌细胞死亡
从混沌理论看心电现象被引量:1
2012年
混沌理论与量子力学、相对论被誉为20世纪的三大发现。混沌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正式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而真正被发展和运用还是在80年代。混沌理论的出现是自然界发展的必然,
张萍
关键词:心电现象量子力学相对论自然界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成功终点评价的研究
2004年
目的 在术后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 ,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射频消融术根治的效果。方法 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 32例 ,于射频消融术前 1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并隔日行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共 4次。观察患者术前房性心律失常的发作特点 ,评价阵发性房颤的发作频度等。术中对靶血管明确者 ,行靶肺静脉电隔离术。靶血管不明确者 ,则对所有肺静脉行电隔离术和右心房峡部双向阻滞治疗。术后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 ,于术后第 1、3、5、7天行 12导联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如果 7~ 10d仍有反复发作 ,则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至少随访3个月。结果  15例患者术中能明确靶血管 ,首次根治成功率为 6 0 0 % (9/ 15 ) ,6例复发 ,再次手术后全部成功。未能明确靶血管者 17例 ,首次根治成功率为 4 7 0 % (9/ 17) ,再次手术后成功率达 5 8 8%(10 / 17) ,第三次手术后成功率达 6 4 7% (11/ 17)。全部病例共隔离肺静脉 82根 ,其中因标测到明确靶血管并成功肺静脉电隔离者 17根 ,盲目肺静脉电隔离 6 5根 ,行右房峡部双向阻滞者 18例。平均手术次数 1 35次 ,总治愈率 81 3%。结论 在完全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情况下观察射频消融术的终点 ,表明消融术对靶血管明确的患者成功率最高 ,对术?
李学斌郭继鸿张萍张海澄许原贾忠伟
关键词:靶血管射频消融术抗心律失常药物肺静脉电隔离成功率阵发性心房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治疗的新技术:生物学消融被引量:1
2007年
心脏性猝死是发达国家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美国每年猝死达40万,心脏性猝死患者中近2/3.中均有心肌梗死病史,导致猝死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多数起源于梗死瘢痕区的边缘。对于心肌梗死猝死的高危人群,当今的主流治疗方法是植入ICD进行一级和二级预防及射频消融治疗。ICD技术中由于ICD的价格昂贵、反复放电和错误放电等问题,在临床应用中受到限制。尤其在中国;此外,梗死后室速的起源部位与特发性室速的部位不同,射频消融术很难达到完全有效地治疗。
张萍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基因
胃癌根治术后康复期患者营养状况和症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症状发生情况,探讨营养状况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2014年4—12月在北京市某肿瘤专科医院胃癌术后门诊复查患者110例。采用人体测量法、实验室检查法和主观全面评定法(SG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对其症状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患者营养不良检出率为6.3%~52.7%;在110例患者中,77例(70.0%)存在症状,其中51例(46.4%)有躯体症状,34例(30.9%)有心理症状;发生率居前10位的症状是难以入睡、手/脚麻痹或刺痛、感到肚胀、体质量下降、恶心、腹泻、食欲不振、口干、精力不足、脱发。根据 SGA 评分结果,营养不良患者的 MSAS 各维度(生理症状、心理症状、整体困扰指数)得分及总得分比营养正常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胃癌术后康复期患者营养不良状况较为普遍,患者存在多种症状,用 SGA 评定法得出营养不良的患者,症状更多。因此,在评估营养状况、制定营养措施时应考虑患者存在的症状,给予恰当症状管理,以利于营养状况的改善。
张凌路潜张萍王金星张祎萌魏红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康复期症状
交感风暴被引量:52
2007年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给“室速风暴”和“ICD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本文简要介绍这一概念。
张萍
关键词:交感风暴电复律Β受体阻滞剂
右室间隔部起搏的部位选择与X线影像特点——简单方法确定起搏后QRS波尽可能窄的部位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不同部位起搏后QRS波时限与形态,并分析起搏后QRS波较窄处电极的X线影像特点与定位方法;方法将本院近期行右室间隔面起搏50例患者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在X线后前位结合脊柱影分为高、中(距心影下缘1.5~2个椎体影)、低三部分,右前斜位(RAO)时将心影纵向均分为4区,并分析左前斜位(LAO)下电极的指向,不同部位起搏术中测试参数,起搏后QRS波形态,电轴,时限,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中起搏器工作情况;结果所有电极LAO投照时均指向脊柱侧,RAO投照时电极头端位于心影3区(46支)或4区(4支),后前位下中位间隔组起搏后QRS波时限明显窄于高位和低位组(138±21 ms vs 162±20 ms,159±35 ms),电轴也较其他两组更接近于正常(40±35度)(P<0.05),3组术中测试参数与随访结果无差异。结论在间隔面距心影下缘1.5~2个椎体影高度处且RAO时头端位于3区者起搏后QRS波时限较窄,电轴较正常,植入简便安全。
李鼎李学斌苑翠珍张海澄张萍王龙郭继鸿
关键词:起搏右室间隔部QRS波时限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