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琪

作品数:89 被引量:437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天文地球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理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7篇地震
  • 12篇地震活动
  • 12篇地震活动异常
  • 10篇地球物理
  • 10篇断层
  • 10篇发震
  • 9篇离子
  • 7篇遥感
  • 7篇M
  • 6篇电感耦合
  • 6篇电感耦合等离...
  • 6篇色谱
  • 6篇离子色谱
  • 5篇等离子体质谱
  • 5篇电感耦合等离...
  • 5篇新生代
  • 5篇青藏高原
  • 5篇裂带
  • 5篇发震构造
  • 5篇测年

机构

  • 57篇中国地震台网...
  • 33篇浙江大学
  • 23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国土资源...
  • 3篇防灾科技学院
  • 3篇教育部
  • 2篇青海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国土资源
  • 2篇温州市疾病预...
  • 2篇应急管理部国...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89篇姚琪
  • 17篇杨文
  • 15篇张微
  • 12篇马未宇
  • 10篇陈汉林
  • 8篇张小涛
  • 8篇徐锡伟
  • 8篇程佳
  • 8篇韩颜颜
  • 7篇薛艳
  • 7篇臧阳
  • 7篇程晓敢
  • 7篇刘杰
  • 6篇宋金
  • 5篇宋治平
  • 5篇廖林
  • 5篇徐子刚
  • 4篇姚丽
  • 4篇黎明晓
  • 4篇周龙泉

传媒

  • 12篇地震地磁观测...
  • 9篇中国地震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浙江大学学报...
  • 3篇地震地质
  • 2篇科技通报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2016中国...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化学分析计量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震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地震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13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11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断层摩擦的过山车现象
2013年
在地震中,摩擦对断层行为的生成、传播和消减过程起到了关键性控制作用。实验室测试了多种滑动速率下的摩擦行为。结果表明,摩擦在地震中的演化比我们假想的要复杂得多。
Nadia Lapusta姚琪
关键词:滑动速率摩擦力非保守力地质构造地震地震动
2020年4月1日四川石渠5.6级地震总结被引量:1
2021年
系统梳理2020年4月1日四川石渠5.6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以及区域构造情况,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石渠5.6级地震震中区域属于历史弱震区,震前出现前兆震群,也是其前震活动;②地球物理观测:出现8项异常,其中形变5项,电磁3项,且电磁异常对于该地震具有预测意义;③综合方法: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存在W_(q)值异常。石渠5.6级地震发生在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带上,震源机制解显示为走滑型破裂。该序列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主震前存在明显的前震活动,余震较为丰富,序列活动呈阶段性衰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对于历史弱震区,可以通过分析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和地震活跃时段的b值,为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依据,同时可利用地震序列参数h值和b值,对震后余震水平进行有效评估。
解孟雨马亚伟张小涛于晨岳冲姚丽姚琪黎明晓薛艳
关键词:前震地震活动异常
萌发种子根系构型观察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子萌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萌发种子根系构型观察系统,包括储液容器、固定装置以及发芽板,储液容器内盛有生长液,在发芽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带有纸夹层的滤纸,纸夹层位于滤纸上远离发芽板的一面以供种子放置,发芽板通...
薛文韬戴飞姚琪刘欣何俊张国平
文献传递
飞灰机械化学法一步合成沸石及其生命周期评价
粉煤灰和垃圾焚烧飞灰产量大,主要被应用于建筑材料领域,高值化利用率低。二者组分与沸石分子筛相似,但目前广泛研究的水热合成沸石是一个耗时且转化率低的过程。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机械化学法从粉煤灰和垃圾焚烧飞灰中一步高效合成沸...
姚琪
关键词:飞灰机械化学法一步合成沸石生命周期评价
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测定不同形态碘元素被引量:14
2009年
用离子色谱(I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测定了IO3-和I-.使用DIONEX IonPacAS14分离柱(4mm×250mm,9.0μm)和IonPacAG14保护柱(4mm×50mm,9.0μm),通过改变淋洗液种类、浓度、pH值和流速等,确定了碘形态分析的最佳条件,并在此条件下进行了方法的线性范围、最低检出限和重现性的测试.用快速溶剂萃取和超声波两种方法处理海带样品,用浓度30mmol·L-1的Na2S2O3作为淋洗液检测了海带中的IO3-和I-,在同样条件下测试了海水样品.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干扰小.
张翼徐子刚姚琪朱岩
关键词:形态分析离子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海带
2017年震情述评被引量:2
2018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8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1次,即9月8日墨西哥沿岸近海8.2级地震(图1)。2017年墨西哥沿岸近海8.2级地震震中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东带,为一次正断型的地震事件,沿NW向呈单侧破裂,最大烈度为Ⅸ度。2017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姜祥华王月韩颜颜薛艳杨文臧阳邓世广马亚伟姚琪宋金史海霞张小涛孟令媛周龙泉
关键词:震情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强震构造背景及其与2008年M_S7.3地震之间的关系讨论被引量:10
2014年
首先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与断裂活动情况;然后分析了此次MS7.3地震震中位置以及周边历史地震震源机制特征,认为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发生在阿什库勒断裂东支上,2014年MS7.3地震和2008年MS7.3地震是阿尔金断裂带南端尾部向西南方向延伸,由左旋走滑为主逐渐转变为拉张作用为主的过程中,在阿什库勒断裂带不同位置发生的2次地震,它们存在着相同的力源作用,2008年MS7.3地震对2014年MS7.3地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最后利用分层地壳模型计算了2008年MS7.3地震对2014年MS7.3地震的库仑应力作用,结果同样显示2008年MS7.3地震促进了2014年MS7.3地震的发生。
程佳刘杰盛书中姚琪刘代芹
关键词:发震断层
2017年九寨沟地震所受历史地震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及其后续对周边断层地震危险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首先对2017年九寨沟MS7.0地震周边断裂活动和历史地震特征进行了阐述;然后利用黏弹性地壳模型,计算了1933年叠溪地震、1976年松潘震群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2017年九寨沟地震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作用.该结果显示1933年叠溪地震对九寨沟地震具有延缓作用,而1976年松潘震群和2008年汶川地震对九寨沟地震的黏弹性库仑应力作用为正;随着下地壳和上地幔黏弹性物质的持续作用,前述几次地震总的黏弹性库仑应力在九寨沟地震破裂中心点处负的库仑应力逐渐减弱,而在破裂北段这些库仑应力逐渐转为正值,并促进了九寨沟地震的发生.本文也计算了九寨沟地震后对周边断层的库仑影响,并将此影响值转换为对断层能量积累的影响时间上,结果显示塔藏断裂带西段和中段在内的多条断裂带受到黏弹性库仑应力影响时间值超过10年.将库仑应力影响时间值加入到部分已知离逝时间的断层段上,也得到了这些断层段的未来30年特征地震发生概率.最终结果认为玛沁断裂带、玛曲断裂带、哈南—稻畦子断裂中段和西段等断层段的强震危险性需要重点关注.
程佳姚生海刘杰姚琪宫会玲龙海云
昆仑山Ms8.1地震大气温度垂直分层演化特征研究
马未宇康春丽刘军姚琪
地震滑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摩擦作用
2013年
在地震滑动过程中,断层动态摩擦是地壳内控制地震破裂的决定性因素。天然地震的脆性裂纹理论[1-3]使得以下观点被普遍接受:在地震断层快速滑动的过程中,断层摩擦力减弱,即所谓的滑动弱化[1]。高速断层泥实验[4-5],以及最近关于热增压[6-7]和摩擦熔化[8]的试验都支持该理论。但是,这些研究均仅针对固定的断层滑动速率。在本文中,我们的实验展示了不同滑动速率下断层物质的摩擦行为——这一模型的设置更接近天然地震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断层滑动加速和减速的过程中,断层摩擦经历了增长、弱化和再增长。这种摩擦变化可能可以由低滑动速率下和更现实的滑动速率之下的速率-状态摩擦行为[9-10]来解释,但包含了不同的物理机制和不同的规模。最初的摩擦增强可能会阻碍小破裂向大地震的发展。断层滑动减速过程中的摩擦增强可能导致地震破裂呈脉冲状[11-14],并使得静态应力下降到与动态应力变化相比较低的水平[15]。
Hiroki SoneToshihiko Shimamoto姚琪汲云涛
关键词:地震滑动断层滑动速率地震破裂地震断层天然地震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