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锡伟

作品数:388 被引量:5,682H指数:4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3篇期刊文章
  • 83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4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4篇天文地球
  • 6篇建筑科学
  • 5篇农业科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56篇地震
  • 85篇断层
  • 77篇裂带
  • 53篇地表破裂
  • 47篇断裂带
  • 43篇汶川地震
  • 38篇破裂带
  • 34篇青藏高原
  • 33篇滑坡
  • 31篇地表破裂带
  • 31篇第四纪
  • 26篇M
  • 24篇震源
  • 24篇发震
  • 23篇地壳
  • 23篇地震地表破裂
  • 23篇晚第四纪
  • 23篇龙门山
  • 21篇地震地表破裂...
  • 18篇古地震

机构

  • 374篇中国地震局
  • 36篇四川省地震局
  • 20篇河北省地震局
  • 20篇中国地震台网...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北京市地震局
  • 12篇山东省地震局
  • 12篇云南省地震局
  • 12篇中国地震局兰...
  • 1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新疆维吾尔自...
  • 10篇国家地震局
  • 9篇上海市地震局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福建省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7篇宁夏回族自治...
  • 6篇北京大学
  • 6篇青海省地震局

作者

  • 387篇徐锡伟
  • 83篇于贵华
  • 59篇陈桂华
  • 48篇许冲
  • 42篇谭锡斌
  • 30篇马文涛
  • 29篇闻学泽
  • 28篇郑荣章
  • 21篇杨晓平
  • 20篇冉勇康
  • 19篇袁仁茂
  • 18篇吴熙彦
  • 18篇陈立春
  • 16篇邓起东
  • 16篇安艳芬
  • 16篇李陈侠
  • 14篇郭婷婷
  • 13篇程佳
  • 12篇陈文彬
  • 12篇刘保金

传媒

  • 131篇地震地质
  • 3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4篇地学前缘
  • 13篇国际地震动态
  • 10篇中国科学(D...
  • 8篇工程地质学报
  • 8篇中国地震
  • 7篇第五届构造地...
  • 6篇科学通报
  • 6篇地震学报
  • 6篇震灾防御技术
  • 6篇2014年中...
  • 5篇地球物理学进...
  • 5篇第六届地质构...
  • 5篇中国地球物理...
  • 4篇西北地震学报
  • 3篇地质论评
  • 3篇地震研究
  • 3篇华北地震科学
  • 3篇地球科学(中...

年份

  • 3篇2020
  • 4篇2019
  • 15篇2018
  • 13篇2017
  • 15篇2016
  • 17篇2015
  • 23篇2014
  • 40篇2013
  • 37篇2012
  • 16篇2011
  • 45篇2010
  • 13篇2009
  • 21篇2008
  • 13篇2007
  • 18篇2006
  • 15篇2005
  • 15篇2004
  • 12篇2003
  • 14篇2002
  • 4篇2001
3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与地震预测研究被引量:19
2002年
龙陵 -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 ,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 ,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 ,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 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 ,其中有 4个二级段又可划分出 8个三级段。历史上发生过大震、强震并有地震断层伴生的断层段为地震破裂单元 ;断裂带上晚第四纪有活动并有古地震事件 ,但无历史地震记载的地段为断层闭锁单元 ;次级断层之间的阶区或连接点为障碍体单元。从地震破裂特征分析 ,断裂带由破裂、闭锁、障碍体单元组成 ,根据地震、古地震、活断层、断层阶区的活动规律 ,断裂带可划分出 9个破裂单元、8个闭锁单元、10个障碍体单元。三者之间呈迁移、触发和转换能量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和地震构造标志 ,对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大震、强震、中强震的地区分别作了预测。预测的危险区有 9个 ,其中大震区 1个 (永康 -永德地区 ) ,强震区 3个 (马站、石灰窑、酒房-勐混 ) ,中强震区 5个 (下顺江、里仁、大岗山、南明 -澜沧、勐遮 )。
虢顺民徐锡伟向宏发周瑞琦董兴权张晚霞
关键词:地震预测活断层地震构造
青藏高原东缘龙日坝断裂带南段晚第四纪活动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因缺少详细的地质调查,关于龙日坝断裂带南段是否具有强烈的晚第四纪活动及其在青藏高原东缘应变分配中承担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龙日坝断裂带南段仅东南支存在晚第四纪活动,全长约50km,总体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逆断分量,全新世以来右旋平均走滑速率约为0.6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4mm/a。龙日坝断裂带南段活动强度较中段明显偏弱,但具备发生M_W7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在距今约800年以来曾发生过地表破裂型事件。结合重定位地震结果来看,龙日坝断裂带西侧和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跃,之间的丹巴地区可能主要表现为褶皱变形而地震活动微弱。青藏高原东缘之下的滑脱面自川西高原到四川盆地从约15km逐渐变深至20km左右,而又变浅,约为10km,这种滑脱面的深度变化可能是龙门山隆升和孕震的驱动机制。这项研究有助于川西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应变分配和隆升机制。
何建军任俊杰丁锐徐锡伟赵俊香胡幸平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青藏高原东缘
阿尔金断裂带东段地表破裂分段研究被引量:19
2002年
对活动断层进行正确的分段有助于我们对地震造成断层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巨型左旋走滑断裂带 ,将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两大构造单元截然分开。通过对阿尔金断裂带东部青崖子—宽滩山的Spot数字化卫星影像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 ,结合研究区内的断错地貌和前人的古地震研究成果 ,对阿尔金断裂带东段进行了地表破裂性分段。将阿尔金断裂带东段青崖子—宽滩山分为 3段 :青崖子—芦草湾为阿克塞破裂段 ;芦草湾—北祁连山逆断裂为疏勒河破裂段 ;北祁连山逆断裂—宽滩山为宽滩山破裂段。其中阿克塞破裂段的最后破裂时间晚于 (5 2 4± 0 4 0 )kaB .P .,疏勒河破裂段最后破裂时间早于 (6 97± 0 5 3)kaB .P .,而宽滩山段的最后破裂时间估计晚于 5kaB .P .。
王峰徐锡伟郑荣章陈文彬Tapponnier Paul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断层分段地表破裂断错地貌地震
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五台山北麓断裂位于山西地堑系北部。本文以五台山北麓断裂繁峙段的地质地貌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繁峙县的大峪村和岗里村两地断裂沿线进行了无人机测量。利用三维结构的运动重建技术(Structure from Motion,SfM)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得到高精度点云数据,并通过进一步处理获得了分辨率达0.5m的高清断错地貌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对典型地区的详细野外调查和挖掘探槽等手段对该段晚第四纪的活动性进行研究,发现断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主要是以正倾滑运动为主。同时在五台山北麓断裂沿线的大峪村、岗里村等地进行了断错地貌分析和晚第四纪滑动速率计算,得到约20ka以来的断层垂向滑动速率为0.4—0.6mm/a,近18ka以来该段发生过至少两次古地震事件。古地震事件和滑动速率分析表明,五台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活动强烈,且不同段落存在明显的活动性差异。
赵仕亮谭锡斌于贵华徐锡伟石峰孙鑫喆高伟
关键词:山西地堑系滑动速率正断层
汶川地震Mw7.9同震断层陡坎类型与级联破裂模型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推覆断裂带上发生了Mw7.9汶川地震.龙门山推覆断裂带从北东到南西可分为北、中、南三大段落: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北段的青川断裂、林庵寺断裂、江岫断裂为中更新世断裂,晚第四纪以来不活动...
于贵华郭婷婷谭锡斌安艳芬孙鑫喆徐锡伟Yann Klinger刁桂苓陈桂华冯小东李陈侠朱艾斓袁仁茂
关键词:汶川地震
山西霍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1303年洪洞8级地震被引量:45
1990年
霍山山前断裂是山西临汾盆地北半部主边界断裂。本文根据沿断裂带的1:1万地质填图结果,详细地研究了霍山山前断裂的活动历史、断裂的分段性及其构造活动特征、不同时期以来的右旋错动幅度和滑动速率以及与1303年洪洞8级地震的关系。最后,根据山西地堑系内已获得滑动速率值的几条北北东向主干断裂的构造特殊性,讨论了地堑系两侧的一级右旋运动水平。
徐锡伟邓起东
关键词:地震第四纪走滑断裂分段性
汶川地震发震构造倾角的数值模拟研究
姚琪邢会林徐锡伟
GPS所反映的汶川M 8.0地震破裂带南北两段水平和垂直变化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正>2008年5月12日龙门山断裂带上发生了汶川Ms8.0地震,对于汶川地震的同震破裂机制、地震分布形态和地壳形变特征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Huang et al.,2008;Tian et al.,2013;Xu et...
程佳徐锡伟
首都圈地区地壳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
徐锡伟张先康吴卫民马胜利江娃利顾梦林冉勇康于贵华马文涛林传勇李松林孙振国刘杰
该项目利用先进的深地震反射探测、浅层地震探测和活动构造定量研究,综合岩石学的基本特征,结合岩石力学实验和三维数值模拟等手段加以验证,对首都圈地区地壳三维结构特征、速度结构特征、地表活动构造分布格局及其活动性特征和深浅构造...
关键词:
关键词:地球物理探测构造物理
丽江-小金河断裂第四纪以来的左旋逆推运动及其构造地质意义——陆内活动地块横向构造的屏蔽作用被引量:74
2002年
通过卫、航片解释、野外活断层调查实测与年龄测试分析发现 :斜切中国西南“川滇菱块”的横向构造———丽江 -小金河断裂为一断面高角度倾向NW的逆左旋走滑型活动断裂。通过盆地复位和同沉积盆地的位错分析 ,确定了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水平位错量为 7 4~ 7 6km。断裂两侧差异隆升及相应堆积物的分析表明 ,中更新世以来 ,断裂垂直位错量达 5 0 0~ 70 0m以上。由此计算得到丽江 -小金河断裂第四纪和中更新世以来的水平与垂直位错速率分别为 3 7~ 3 8mm/a和 1 0~1 5mm/a。水平位错及相关年龄测试资料表明 ,该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在 2 6~4 0mm/a之间 ,中值为 3 3mm/a ;全新世以来的平均位错速率在 2 5~ 5 0mm/a之间 ,中值为3 5mm/a。第四纪各时段以来滑动速率的较好相似性表明 ,长期以来 ,该断裂的活动具相对稳定性和活动地块边界的持久性。
向宏发徐锡伟虢顺民张晚霞李洪武于贵华
关键词:第四纪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