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

作品数:56 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2篇地震
  • 16篇地震活动
  • 10篇地震序列
  • 10篇M
  • 9篇震源
  • 8篇震情
  • 8篇震情述评
  • 7篇地震活动异常
  • 7篇震前
  • 7篇震源机制
  • 7篇发震
  • 6篇地球物理
  • 6篇发震构造
  • 5篇地震带
  • 4篇地震前
  • 4篇前震
  • 4篇南北地震带
  • 4篇波速
  • 3篇地震前后
  • 3篇噪声

机构

  • 54篇中国地震台网...
  • 8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天津市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 1篇能源技术研究...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56篇杨文
  • 25篇刘杰
  • 17篇姚琪
  • 15篇史海霞
  • 14篇张小涛
  • 14篇韩颜颜
  • 11篇臧阳
  • 11篇周龙泉
  • 10篇宋金
  • 9篇薛艳
  • 7篇孟令媛
  • 7篇程佳
  • 7篇张雪梅
  • 6篇宋治平
  • 5篇姚丽
  • 4篇杨志高
  • 4篇黄志斌
  • 3篇马未宇
  • 3篇魏星
  • 3篇解滔

传媒

  • 15篇中国地震
  • 8篇地震地磁观测...
  • 4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2016中国...
  • 1篇地震地质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南缘速度结构及各向异性
在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陆陆碰撞和挤压作用下形成了当今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印度次大陆东北部和青藏高原及扬子地块的交汇地带,在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地质构造错综复杂,地震活动频繁,发生了多次强大地震,是结合...
张雪梅杨志高杜广宝史海霞杨文黄志斌刘杰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文献传递
2022年震情述评被引量:4
2023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9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7.6级地震(图1).1.1全球7级以上大震活动明显偏弱2022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地震为9月11日巴布亚新几内亚7.6级地震.
马亚伟臧阳韩颜颜解孟雨邓世广王月宋金张小涛姜祥华史海霞杨文
关键词:震情
2015年尼泊尔地震三维发震构造及地震危险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8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造山带上,人们普遍认为该地震不足以释放该造山带上累积的能量,但对该地区后续地震危险性评价多基于二维或是假三维的形变反演计算结果.本研究从2015年尼泊尔地震主震与其最大余震M_W7.3地震之间的关系出发,着重分析讨论了尼泊尔地震的时间和空间的非均匀性,结合震源机制解、地壳速度结构、精定位后的余震分布及InSAR反演结果,建立了三维发震构造模型,利用非线性摩擦有限元方法,对一个地震周期内断层摩擦行为和块体变形进行了模拟,将计算结果和地表同震形变、形变反演的同震破裂、历史地震时空演化进行对比,在确认该三维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地区后续地震的可能位置,认为在1934年比哈—尼泊尔M_W^8.1地震以东区域,还存在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在最大余震M_W7.3地震东南部位,还存在发生中大地震的可能.
姚琪徐锡伟邢会林程佳江国焰马未宇刘杰杨文
关键词:三维模型有限元方法地震危险性
利用噪声成像方法研究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下速度变化
<正>南北地震带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带东侧,包括西藏、青海及川、滇、甘等广大地域。包括全球瞩目的'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东部和部分地质构造较为稳定的扬子地块。总体地势呈西高东低,并缓缓向东南倾斜,存在一系列规模巨...
张雪梅杨志高史海霞杨文魏星周龙泉黄志斌刘杰
关键词:地震观测噪声控制
文献传递
一种低频地震事件的检测方法——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前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本文发展了一种单台检测低频地震事件的方法,并用其检测2008年汶川M8.0地震、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前的低频事件.使用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前周边的宽频带台站数月的垂直向连续波形,经过2~8 Hz带通滤波、窗长为10s的包络平滑、窗长为20 min的中值滤波,去除近场天然地震及远场大震与低频噪声的影响后,发现这两个大地震前有少数台站在连续数天的时间内,出现持续时间长(数十分钟到数小时)、包络中值明显大于背景噪声的现象,其波形记录及包络特征与非火山震颤(NVT)的波形记录及包络特征具有较好的相似性,我们认为这是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前的疑似慢地震事件.初步应用表明,本文所用的方法对于从宽频带连续波形资料中提取NVT信号是可行的.
梁建宏刘杰杨文邓菲
关键词:慢地震地震波形中值滤波汶川地震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利用2022年9月5—12日震相报告中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进行重定位。重新定位后地震序列较重新定位之前震中分布更加集中,线性趋势更加明显。余震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以西地区,总体沿着鲜水河断裂呈NW向展布,余震区长轴约为65km。根据重定位结果,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磨西—石棉段,该断裂走向为331°~340°,倾角较陡。受SW向海螺沟段断裂影响,余震区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总体上呈现北浅南深的特征。随时间的演化,余震区中南段震源深度逐渐变浅,且地震频次逐渐衰减,而北段震源深度变化不大,频次也未明显减弱。不同时段的余震活动表明,本次地震的初始破裂方向为SE向,该破裂随后触发了与主断裂共轭的SW向分支断裂,余震沿这两个方向逐步扩展,最后达到稳定状态。
杨文刘杰解孟雨臧阳孟令媛张雪梅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B值
2012年苏门答腊Mw8.6地震成因及与周边大震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巽他海沟西侧地壳北向运动的差异性是2012年苏门答腊地震发生的动力学成因.库仑应力计算表明,2004年和2005年苏门答腊2次特大逆冲型地震对本次地震具有显著的触发作用.有记录以来至2011年,本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带没有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震源区附近存在5级地震空区,2004年大震后该空区被打破.震前6年、4.5年和3个月发生了3组前震活动,其中最显著的是震前3个月发生的7.2级直接前震.
薛艳程佳刘杰杨文
关键词:地震应力触发地震空区前震地球动力学
2020年震情述评被引量:6
2021年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8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0次,最大地震为7月22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地震(图1)。2020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频次较少、强度较低,全球已持续2年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自2018年以来,中国大陆及周边已连续3年未发生7级以上地震。
解孟雨韩颜颜臧阳马亚伟邓世广王月宋金张小涛姜祥华史海霞杨文
关键词:震情
2016年新疆呼图壁Ms6.2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
杨文姚琪韩颜颜
2017年松原4.9级地震与2018年松原5.7级地震序列特征研究
2017年7月23日吉林松原地区发生MS4.9地震,2018年5月28日在相同地区再次发生MS5.7地震,两次中强地震时间相隔仅仅10个多月.这两次强震震中位置接近,均发生在扶余—肇东断裂与松花江第二断裂交汇部位,在其南...
杨文薛艳张小涛韩颜颜张雪梅
关键词:地震活动震源机制构造应力场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