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仁

作品数:392 被引量:2,077H指数:2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汽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8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7篇交通运输工程
  • 318篇机械工程
  • 1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电气工程
  • 4篇理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9篇汽车
  • 136篇制动
  • 99篇缓速
  • 95篇缓速器
  • 59篇车辆
  • 51篇电动
  • 45篇制动力
  • 43篇汽车工程
  • 39篇电涡流
  • 38篇涡流缓速器
  • 37篇电涡流缓速器
  • 34篇仿真
  • 30篇力矩
  • 27篇车辆工程
  • 26篇制动力矩
  • 26篇助力转向
  • 23篇制动系
  • 23篇制动系统
  • 21篇电动助力
  • 20篇电动助力转向

机构

  • 347篇江苏大学
  • 20篇江苏理工学院
  • 17篇山东交通学院
  • 15篇东南大学
  • 9篇镇江高等专科...
  • 7篇常熟理工学院
  • 7篇广西大学
  • 7篇广西交通职业...
  • 6篇韶关学院
  • 6篇金龙联合汽车...
  • 5篇南昌工程学院
  • 5篇山东理工大学
  • 5篇淮阴工学院
  • 5篇淮安信息职业...
  • 4篇吉林大学
  • 4篇江苏技术师范...
  • 4篇江苏常隆客车...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常州工学院
  • 2篇安阳工学院

作者

  • 391篇何仁
  • 28篇衣丰艳
  • 23篇陈士安
  • 20篇商高高
  • 19篇胡东海
  • 17篇刘成晔
  • 17篇王奎洋
  • 16篇苗立东
  • 15篇唐金花
  • 15篇刘文光
  • 14篇周长峰
  • 14篇刘永辉
  • 14篇陈庆樟
  • 12篇陆森林
  • 10篇张竹林
  • 10篇赵迎生
  • 9篇王永涛
  • 9篇夏晶晶
  • 9篇黄大星
  • 9篇李强

传媒

  • 54篇江苏大学学报...
  • 28篇汽车工程
  • 23篇农业机械学报
  • 2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5篇轻型汽车技术
  • 15篇重庆理工大学...
  • 14篇汽车技术
  • 13篇机械设计与制...
  • 1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1篇拖拉机与农用...
  • 8篇中国机械工程
  • 7篇中国公路学报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机械工程学报
  • 5篇兵工学报
  • 5篇公路交通科技
  • 5篇长安大学学报...
  • 4篇机械科学与技...
  • 4篇2007年中...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12篇2020
  • 10篇2019
  • 13篇2018
  • 14篇2017
  • 23篇2016
  • 28篇2015
  • 26篇2014
  • 23篇2013
  • 9篇2012
  • 17篇2011
  • 29篇2010
  • 31篇2009
  • 34篇2008
  • 34篇2007
  • 24篇2006
  • 20篇2005
3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磁离合器节能策略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电磁离合器的结构原理和特点,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电磁离合器采用PWM控制方式,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磁离合器的节能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助力情况来改变通过电磁离合器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电...
何仁李强苗立东徐勇刚
关键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磁离合器节能
文献传递
响应曲面法在柴油机配气相位优化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使用AVL-BOOST建立某186F柴油机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模型产生响应曲面设计试验点的数据.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将得到的响应数据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并对响应模型进行方差分析及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确保所建立的三元二次模型的可信度.由响应模型绘制等值线图、响应曲面图.使用Minitab响应优化器求解标定转速处最优的配气相位,并采用优化后的配气凸轮进行柴油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进气迟闭角对该柴油机标定点的比油耗影响最为明显,排气提前角次之,适当增大进气迟闭角、排气提前角和气门重叠角可以提高柴油机高转速区的充量系数和经济性;当转速超过2 800 r·min^(-1)时,充量系数和比油耗较原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与减小,其中标定点处的比油耗降低了2.12%,充量系数增大了4.88%.
孙旭何仁
关键词:柴油机响应曲面法配气相位充量系数
基于相位补偿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方法被引量:6
2007年
采用动力学与控制理论,研究了具有3个集中质量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物理和数学模型,建立了总体结构图,在对外环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总体结构图进行等效变换,根据系统要求对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了控制对象的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开环系统的Bode图、Nyquist图以及系统的稳定性,并进行了台架试验。研究发现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可以表示为内、外两环结构,内环包含了反电动势的反馈通道,采用快速比例积分(PI)控制的内环,可以忽略反电动势,没有进行相位补偿的系统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约为负值,稳定性较差,而进行相位补偿后系统的稳定性较好。结果表明在系统低频共振频率范围内采用超前校正,提供相位补偿是解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振动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苗立东何仁
关键词:车辆工程电动助力转向BODE图相位补偿
基于事件触发器的AMT换挡控制策略研究
2014年
鉴于车辆油门开度和发动机转矩的急速变化容易引起频繁换挡,提出了采用事件触发器来识别油门开度变化率,并作为控制参数的控制策略,依据事件触发器的开闭可防止车辆频繁换挡。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少频繁换挡现象的发生,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刘文光何仁陆炜柯童童
关键词:机械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
商用汽车AMT气推液式选换挡机构设计与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根据AMT选换挡执行机构设计要求,提出了一种用于商用车的气推液式机械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选换挡机构设计方案,选换挡缸均采用普通单活塞缸,通过对高速开关阀占空比的增量PID控制实现选挡与退挡位置的精确定位。并根据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理论建立其数学模型,进而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机构仿真模型。并在不同气源压力下进行仿真试验,对挂挡、退挡、选挡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为设计方案论证及其参数设计提供仿真依据。
姜博何仁
关键词:AMT商用汽车仿真
基于ANFIS的油耗特性建模及燃油经济性仿真被引量:7
2004年
根据试验数据对发动机燃油消耗特性进行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存在建模精度不足的缺点 采用MATLAB提供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对NJG415汽油发动机油耗特性进行建模,在此基础上对装有该发动机的NJ6400GHR旅行车燃油经济性进行仿真,并与回归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ANFIS具有很好的逼近非线性特性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建模精度。
何仁王宪英王若平
关键词:燃油经济性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仿真
基于虚拟边界法的永磁式缓速器转子鼓温度场计算方法被引量:6
2006年
根据车用永磁式缓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转子鼓温度场的计算模型;推导了由于涡流集肤效应的影响导致转子鼓上集中分布的内热源强度公式,确定了合理的边界条件,运用虚拟边界法和传热学理论推导了转子鼓稳态温度场的计算公式;最后进行了台架试验,并与计算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值与理论值吻合较好。此计算公式可用来分析转子鼓温度场的变化,反映各设计参数与温度之间的精确关系,达到转子鼓的优化设计、减小转子鼓温度和温度梯度、从而降低转子鼓的热应力与热变形,有效提高永磁式缓速器的制动稳定性。
赵万忠何仁刘成晔
关键词:缓速器温度场计算方法
制动转矩控制方法对车用电涡流缓速器耗能特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针对车用电涡流缓速器在制动过程中时需要消耗大量车载电能的问题,在建立车用电涡流缓速器制动特性和热力学特性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电涡流缓速器制动转矩分级控制和无级控制的耗能特性。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使用过程中,分级控制方法耗电量大于无级控制方法,主要原因是分级控制方法使制动任务分配不均匀,将过多的制动任务分配给低挡的励磁绕组,导致其温度迅速升高和造成耗电量的额外增加;而无级控制方法则将制动任务均匀地分配给所有励磁绕组,以保证单个励磁绕组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增加能量消耗。
胡东海何仁胡楠楠衣丰艳徐晓明
关键词:电涡流缓速器耗能特性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耗能特性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车辆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存在的能量消耗问题,建立了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能耗数学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系统参数和零部件结构参数对电子液压制动系统耗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系统最高工作压力和制动轮缸活塞直径有利于降低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耗电量,而系统最低工作压力和蓄能器有效排量的改变对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耗电量影响不大.增加蓄能器充气压力、减小蓄能器有效排量以及制动轮缸活塞直径有利于缩小蓄能器体积.
胡东海何仁徐晓明衣丰艳
关键词:耗能特性
电涡流缓速器对汽车制动力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为了考察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电涡流缓速器处于不同档位对汽车制动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理想的汽车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引入了能够反映制动性能的制动力利用率概念,根据不同的匹配关系,推导出了对应的制动力利用率算法。针对某轻型客车,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当缓速器处于各档位时制动力利用率与路面附着系数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缓速器工作时,随着路面附着系数的增加,制动力利用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缓速器工作在低档时,路面附着系数在0.06~0.81内,制动力利用率都在90%以上,随着缓速器档位的增加,制动力利用率呈现下降趋势,应尽量避免缓速器长时间工作于最高档。
张焱刘成晔何仁贝绍轶袁传义赵景波
关键词:汽车工程电涡流缓速器路面附着系数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