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黎君彦

作品数:14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腰椎
  • 6篇疗效
  • 5篇手术
  • 4篇疗效分析
  • 4篇颈椎
  • 4篇后路
  • 3篇前路
  • 3篇切除
  • 2篇腰椎管
  • 2篇腰椎管狭窄
  • 2篇腰椎管狭窄症
  • 2篇腰椎后
  • 2篇腰椎后路
  • 2篇腰椎椎间
  • 2篇原位
  • 2篇原位回植
  • 2篇原位回植术
  • 2篇远期
  • 2篇远期疗效
  • 2篇远期疗效分析

机构

  • 14篇山东大学
  • 1篇威海卫人民医...

作者

  • 14篇黎君彦
  • 13篇贾龙
  • 13篇刘新宇
  • 13篇郑燕平
  • 9篇王延国
  • 4篇韩世杰
  • 4篇田亚丽
  • 4篇袁振灿
  • 4篇李小斌
  • 1篇吴晓娟
  • 1篇李伟
  • 1篇张凯

传媒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第一届中国S...
  • 1篇第三届中西医...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路半脊椎切除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2年以上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单一后路半脊椎切除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2年以上随访结果。 方法:本组41例,男17例,女24例;年龄11~18岁,平均16.4岁。其中完全分节侧方半脊椎畸形33例,完全分节后方半脊椎畸形...
郑燕平刘新宇贾龙王延国黎君彦田亚丽
关键词: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上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本组84例,男53例,女31例。平均年龄42.6岁。术前诊断为:齿状突骨折28例(陈旧性骨折10例,新鲜骨折18例),hangman骨折8例,C2/3骨折脱位27例,寰枢...
郑燕平刘新宇贾龙王延国黎君彦
文献传递
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上颈椎畸形
2009年
回顾9例因颅底凹陷症合并其它畸形在我科接受一期经口咽齿状突切除、后路枕骨大孔减压、寰枢椎或枕颈融合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该术式对脊髓功能、枕颈部稳定性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本组术前诊断均为颅底凹陷症合并邻近结构畸形。所有患者均接受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末次随访JOA评分15±1分。影像学检查示齿状突残留基底部均位于钱氏线以下,脊髓减压充分,寰枢间、枕颈间植骨均获坚强融合,融合时间平均3.9±1.1个月。因此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颅底凹陷症,脊髓减压充分,重建稳定性后骨融合好,治疗效果满意。
王延国郑燕平刘新宇贾龙黎君彦田亚丽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37例分析
目的:回顾总结2002年10月~2008年2月我科收治的37例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病人的临床资料(这期间共收治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病人271例),分析其发病率、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本组37例,男2...
黎君彦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发病率前路减压后纵韧带切除
文献传递
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滑脱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各型腰椎滑脱患者185例,按患者年龄分为:Ⅰ组60岁以下患者101例;Ⅱ组60岁以上(含60)患者84例。通过对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ODI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影像学进行随访评估。结果Ⅰ组在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低于Ⅱ组(P<0.05);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4.6个月),两组间JOA评分、ODI指数、VAS评分、滑脱矫正率、骨融合率(100%)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在相对椎间隙高度的维持(Ⅰ组87.7%,Ⅱ组82.5%)优于Ⅱ组,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方面Ⅱ组多于Ⅰ组(P<0.05)。结论外科手术是中老年治疗腰椎滑脱理想可靠的治疗方法 ;高龄患者失血量、并发症较中青年多,围术期工作需要更加全面细致,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应合理选择使用内固定器械,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贾龙郑燕平刘新宇袁振灿韩世杰李小斌黎君彦
关键词:腰椎滑脱外科手术高龄病人
颈前路手术对食管压力的影响
目的通过监测颈椎前路手术的病人手术前、后食管压力的变化,分析手术各因素对食管动力学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3.5±4.38岁。接受全身麻醉者18例、颈丛麻醉2...
郑燕平李小斌刘新宇贾龙袁振灿韩世杰黎君彦
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吞咽困难食管测压
文献传递
后路半脊椎切除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2年以上随访结果分析
目的总结单一后路半脊椎切除治疗青少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2年以上随访结果。方法本组41例,男1 7例,女24例;平均16.4岁(11-18)。其中完全分节侧方半脊椎畸形33例,完全分节后方半脊椎畸形8例。37例切除单个...
郑燕平刘新宇贾龙王延国黎君彦田亚丽
关键词:脊柱侧凸脊柱后凸
文献传递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的X线片及三维CT评价被引量:22
2009年
目的 探讨X线片和三维CT(3D-CT)在判定单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椎间融合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16~74岁,平均47.2岁.峡部裂性滑脱21例,退变性滑脱15例,腰椎间盘突出并不稳症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3例,极外侧椎间盘突出症1例.单纯骨粒植骨26例,骨粒加椎间融合器17例.单节段内固定24例,双节段内固定19例.均为单节段椎间融合,其中L3,4,6例,L4,5,17例,L5 S1 20例.应用改良Brantigan评分判定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3D-CT扫描所示椎间融合程度;动力位X线片判断椎间稳定性.结果 随访12~85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及3D-CT所示椎间融合率分别为64%(28/43例)和40%(17/43例).3D-CT的Brantigan评分小于正侧位X线片(P<0.05).根据诊断、固定节段及融合方式不同分组,各组3D-CT评分均低于正侧位X线片(P<0.05).动力位X线片示椎间不稳定者仅3例(7%).结论 腰椎3D-CT能更准确地评价椎间融合情况.拆除内固定前进行3D-CT检查非常必要.拆除内固定前摄动力位X线片对判定椎体间融合的临床意义不大.
郑燕平刘新宇贾龙王延国黎君彦
关键词: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后路椎间融合术后THREE节段内固定THREE
颈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与自体髂骨块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被引量:29
2011年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6年4月12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61例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单纯PEEK 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病变节段与手术节段均为单节段22例,双节段39例;B组67例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其中单节段27例,双节段40例。观察手术前后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58.1±1.4min,术中出血量为42.4±2.0ml,B组分别为72.0±5.3min、82.7±3.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3例(39.3%)出现一过性咽部不适,1例硬脊膜破裂,2例cage塌陷、移位;B组49例(73.1%)出现一过性咽部不适,1例硬脊膜破裂,5例髂骨供区痛,2例钉板松动。每组患者术后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B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2.30±6.61)%和(83.80±4.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60个月,平均36个月,末次随访时A、B组椎间融合率分别为95.2%和9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每组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椎间高度和颈椎曲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疗效均较好,但前者手术方法简单、近期并发症少。
贾龙郑燕平刘新宇王延国黎君彦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CAGE
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对多裂肌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5
2010年
目的比较腰椎后路不同显露方式及棘突重建方式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棘突正中劈开(A组)、棘突切除(B组)、单侧进入棘突切断(C组)及双侧椎旁肌剥离(D组)四组,每组10只。其中C组又分为剥离侧(C1组)和未剥离侧(C2组)两组。以术前腰椎MR扫描图像及另1只山羊L6多裂肌标本作为正常对照。术后10个月行腰椎MR及手术区多裂肌组织学检查。测量双侧多裂肌面积及肌肉面积萎缩比。结果四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组织学及MRI评分均低于正常对照,面积萎缩比高于一常对照。A组组织学、MRI评分高于B、C1及D组,面积萎缩比较低。B组组织学、MRI评分低于A、C及D组,而研积萎缩比较高。肌肉未剥离组(A组及C2组)各项评分均优于肌肉剥离组(B组、C1组及D组)。棘突重建组(C1组及D组)各项评分均优于棘突切除组(B组)。术后组织学评分与MRI评分呈正相关,而与面积萎缩比无相关性。结论棘突切除会导致术后严重肌萎缩。减少肌肉剥离范围及重建后路骨-韧带结构可有效减少术中肌肉损伤、预防术后多裂肌萎缩。棘突正中劈开方式肌肉剥离范围小,在预防多裂肌萎缩方面优于剥离肌肉后单纯重建棘突的手术方式。
王延国刘新宇吴晓娟郑燕平黎君彦贾龙张凯
关键词:腰椎病理学磁共振成像山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