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世红

作品数:37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甘肃省重点中医药科研立项课题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甲状腺
  • 11篇肿瘤
  • 9篇淋巴
  • 9篇甲状腺肿
  • 8篇细胞
  • 8篇淋巴结
  • 8篇颈部
  • 7篇腺肿瘤
  • 7篇甲状腺肿瘤
  • 6篇样癌
  • 6篇术后
  • 6篇髓样
  • 6篇髓样癌
  • 6篇腺癌
  • 6篇甲状腺癌
  • 6篇甲状腺髓样癌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5篇口腔
  • 4篇增生

机构

  • 33篇甘肃省肿瘤医...
  • 10篇甘肃省医学科...
  • 5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浙江省杭州市...

作者

  • 37篇马世红
  • 24篇刘勤江
  • 10篇王军
  • 8篇田尤新
  • 5篇张莉芹
  • 5篇杨荣
  • 5篇魏温涛
  • 5篇张有成
  • 4篇李克生
  • 4篇田彩平
  • 4篇范向达
  • 4篇董峰
  • 3篇宋一丁
  • 3篇袁红霞
  • 3篇安宁
  • 2篇陈瑞慧
  • 2篇张建伟
  • 2篇张建伟
  • 2篇王军
  • 2篇李晓琴

传媒

  • 5篇甘肃医药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国医学文摘...
  • 2篇肿瘤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astleman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 探讨Castleman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诊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Castleman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1例,发病年龄7~74岁,中位年龄40岁.肿瘤分布:颈部12例,颈部合并纵隔2例,腋下2例,腹膜后2例,腹腔1例.结果 19例患者中18例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明确为Castleman病,按Frizzera分类标准分为局灶型16例(其中浆细胞型-霍奇金病1例,透明血管型11例,混合型4例),多中心型3例(其中浆细胞型2例,混合型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长期生存,其中浆细胞型1例术后2年复发,行二次手术+CV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6周期,现存活5年;浆细胞型转化为霍奇金病1例,初次手术6个月后复发,行二次手术切除+ABVD方案(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碱+达卡巴嗪)化疗6周期,现无病生存15个月.腹腔浆细胞型1例给予CHOP方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泼尼松)化疗1周期后肠梗阻解除出院.结论 Castleman病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物渐进性增大,局灶型Castleman病首选手术治疗,预后良好;而多中心型和浆细胞型Castleman病易于复发和转化为淋巴瘤,其治疗应选择以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临床预后不良.
马世红刘勤江张有成杨荣
关键词:巨淋巴结增生外科手术预后
垂直斜方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中应用
王军马世红宋一丁范向达安宁
甲状旁腺素对人甲状腺髓样癌细胞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和甲状旁腺素受体单抗(Anti-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1antibody,anti-PTHR1)对人甲状腺髓样癌细胞株(TT细胞株)体外生长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TT细胞株,药物作用分为PTH组,anti-PTHR1组,各组经药物处理后,先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RT-PCR法检测PTHmRNA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较明显看到细胞的变化,MTT结果显示,PTH和anti-PTHR1能有效地抑制TT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2.0μmol/L的PTH和1.0μmol/Lanti-PTHR1能明显提高细胞的生长抑制率(P<0.05),RT-PCR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PTHRmRNA的表达下调(P<0.05)。结论 2.0μmol/L的PTH和1.0μmol/L的anti-PTHR1可抑制TT细胞的增殖。阻止细胞周期进展,明显降低其增殖指数,在诱导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陈瑞慧刘勤江马世红李克生廖世奇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细胞增殖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临床诊疗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病因不明,在临床上突出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分为局灶型和全身型。根据组织病理学可分为说明血管型、浆细胞型和混合型。本文主要从巨大淋巴结增生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做一综述。
马世红刘勤江张有成
关键词:LYMPHNODE
L-T4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左甲状腺素(Left Tetraiodothyronine,L-T4)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超声波检查结合触诊/超声引导下FNA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胆囊结石且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128人,纳入L-T4治疗组、手术切除+L-T4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T3)和总甲状腺素(Tetraiodothyronine,TT4)水平,超声波检查甲状腺与胆囊。随访3~5年观察甲状腺功能变化和甲状腺结节与胆囊结石变化。结果:L-T4组和手术切除+L-T4组伴随治疗时间延长和TT3、TT4水平不断上升而TSH水平不断降低,在治疗后3~5年胆囊结石和甲状腺结节逐渐缩小(P〈0.05),而以治疗后5年为著(P〈0.01)。结论:外源性补充L-T4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优化治疗选择,可作为传统的甲状腺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的替代治疗方案和手段。
马世红刘勤江张有成田尤新王军张建伟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胆囊结石左甲状腺素甲状腺功能
射频介导^(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31例
2010年
[目的]探讨射频介导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5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NIS低表达或不表达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射频热疗联合131I治疗,对照组28例单纯131I治疗。[结果]治疗组31例中,CR10例,PR13例,SD6例,PD2例;对照组28例中,CR1例,PR5例,SD15例,PD7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4.2%(23/31)、21.4%(6/28)(χ2=16.389,P=0.000),两组CR率分别为32.3%(10/31)、3.6%(1/28)(χ2=7.982,P=0.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射频介导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明显。
刘勤江董峰马世红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射频热疗131I治疗
墓头回提取物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阳性表达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墓头回提取物(回康灵片)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外周血多态性上皮黏蛋白1(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06例,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9例,采用墓头回精致提取物回康灵片口服并配合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对照组57例单纯TSH抑制治疗。在第4周及12周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检出率。结果服药4周时,干预组MUC1阳性表达检出20例(40.8%)、对照组36例(63.2%),两组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2周时,干预组MUC1阳性表达检出9例(19.1%)、对照组23例(45.1%),对照组MUC1阳性表达细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墓头回提取物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外周血MUC1阳性表达细胞有抑制作用。
刘勤江王玉洁戴晓雁马世红董峰
关键词:墓头回分化型甲状腺癌
垂直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介绍应用垂直斜方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2月,采用垂直斜方肌肌皮瓣同期修复头颈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2~76岁,中位年龄54岁。眼眶区基底细胞癌2例,腮腺鳞状细胞癌侵及皮肤2例,颌下腺恶性混合瘤2例,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舌鳞状细胞癌1例,枕部皮肤鳞状细胞癌3例。患者肿瘤TNM分期均为T3或T4病变。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范围13 cm×6 cm~25 cm×13 cm,采用大小为14 cm×7 cm~26 cm×14 cm的垂直斜方肌肌皮瓣修复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1例肌皮瓣全部成活,1例术后10 d肌皮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2例术后7 d拔除引流后1周内背部供区出现少量皮下积血、积液,经抽吸加压包扎后皮瓣愈合。11例患者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9例患者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肌皮瓣外形满意,双肩外展功能良好;术后3个月1例眼眶区基底细胞癌复发;1例鼻咽癌患者术后12个月死于脑转移。结论垂直斜方肌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组织瓣有足够长度,血供丰富,可满足头颈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王军马世红宋一丁范向达安宁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软组织缺损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HV-6,VEGF-C与CD44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
2015年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VEGF-C与CD44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21例癌前病变及26例正常对照组组织中HHV-6、VEGF-C与CD44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癌前病变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组织中VEGF-C检出率分别为0、85.7%、90%,组间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中HHV-6检出率分别为0、85.7%、87.5%,3组间HHV-6检出率逐渐提高趋势,组间比较提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5)。CD44在三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57.1%、12.5%,随着口腔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癌前病变至鳞状细胞癌呈现表达逐渐下降之势,组间比较提示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05)。同时研究表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VEGF-C和HHV-6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而CD44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HHV-6感染、VEGF-C过度表达和CD44的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口腔粘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并癌变的过程,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HHV-6感染和VEGF-C过度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马世红张莉芹李晓琴田彩平刘勤江
关键词:人类疱疹病毒6型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
颈部手术后脑梗死18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颈部手术后脑梗死的可能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8年单侧颈部手术后并发脑梗死18例病例。结果:平均年龄65岁,60岁以上15例,占83.7%(15/18),同时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14例,占77.8%(14/18);颈动脉狭窄4例,占22.2%(4/18);血脂异常(VLDL、LDL异常)10例,占55.6%(10/18);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12例占66.7%(12/18)。结论:高龄患者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是颈部手术后发生脑梗死的高危人群。术前应充分评估、预测发生脑梗死的风险性,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妥当处置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魏温涛马世红
关键词:颈部手术脑梗死并发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