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温涛

作品数:30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甘肃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甲状腺
  • 7篇肿瘤
  • 5篇手术
  • 5篇恶性
  • 5篇并发
  • 5篇并发症
  • 4篇蛋白
  • 4篇腺癌
  • 4篇甲状腺癌
  • 3篇增敏
  • 3篇增敏作用
  • 3篇气管
  • 3篇涎腺
  • 3篇腺肿瘤
  • 3篇临床病理
  • 3篇淋巴
  • 3篇甲状腺手术
  • 3篇甲状腺肿
  • 3篇恶性肿瘤
  • 3篇放疗

机构

  • 24篇甘肃省肿瘤医...
  • 7篇甘肃省医学科...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作者

  • 30篇魏温涛
  • 19篇刘勤江
  • 7篇田尤新
  • 6篇王军
  • 5篇马世红
  • 5篇范向达
  • 5篇张建伟
  • 3篇王涛
  • 2篇杨荣
  • 2篇王军
  • 1篇李晓鸣
  • 1篇王玉洁
  • 1篇柴艳冬
  • 1篇罗兴义
  • 1篇周惠珍
  • 1篇王娟
  • 1篇王小虎
  • 1篇李恒平
  • 1篇张建伟
  • 1篇杨斌

传媒

  • 7篇卫生职业教育
  • 3篇甘肃医药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耳鼻咽喉(头...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癌组织P-gp表达及相关因素分析
1999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组织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的表达状况,探讨甲状腺癌组织P-gp表达与病情发展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gp表达水平。结果检测37例甲状腺癌组织;15例癌旁正常组织及17例甲状腺腺瘤组织。P-gp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5.9%(17/37);20%(3/15)及23.5%(4/17),经统计学处理,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组织P-gp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良性组织之间无差异性(P>0.05)。甲状腺癌组织P-gp表达水平与病情发展及预后相关因素(年龄、原发肿瘤、转移淋巴结、病理分类)之间,除与病理分化程度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与P-gp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癌MDR与P-gp过度表达有关,并且有其内在的本质特征,不受化疗药物诱导,不受疾病发展的影响。甲状腺癌P-gp的表达有其特殊性。
刘勤江魏温涛田尤新
关键词:甲状腺癌多药耐药P-糖蛋白
甲状腺未分化型癌的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观察
2004年
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原发肿瘤所在部位只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新辅助化疗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身治疗模式,即将全身化疗作为肿瘤病人系统性综合治疗的第一步,随后再进行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1].我科于2001年将AP方案(ADM+DDP)用于甲状腺未分化型癌病人的术前或放疗前化疗,现小结如下.
范向达魏温涛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毒副反应
涎腺常见恶性肿瘤肺转移及局部神经侵润因素相关性临床应用研究
魏温涛刘勤江范向达张建伟王军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共同发挥着作用。经过各专业大量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对多基因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观点已确认,多基因联合检测已成为研究肿瘤发生、浸润、转移的主要方向。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腺样...
关键词:
关键词:涎腺肿瘤肿瘤肺转移免疫检测
VEGF和VEGF-C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长因子C(VEGF-C)在甲状腺癌、甲状腺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以及VEGF和VEGF-C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64例甲状腺癌、34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及21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的VEGF和VEGF-C的表达。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在T_3~T_4组、复发组及转移组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各亚型中以乳头状癌为最高。淋巴结转移者的VEGF-C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亚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VEGF和VEGF-C在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数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两者表达同步增高(r=0.502,P<0.05)。结论VEGF的高表达预示甲状腺癌具有高复发率及高转移率,VEGF可作为诊断和协助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检测VEGF和VEGF-C的表达有助于甲状腺癌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张建伟王军魏温涛
关键词:甲状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发生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PTC患者1524例,其中多灶性PTC 492例,单灶性PTC 1032例。通过比较多灶性与单灶性PTC患者在性别、民族、年龄、身体质量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前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病灶范围、病灶最大径、病灶直径总和、颈部中央区和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以及甲状腺癌侵犯被膜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多灶性P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根据是否出现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和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患者上述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与单灶性PTC患者比较,多灶性PTC患者中55岁以上、合并高血压、出现中央区或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合并桥本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患者的比例更高(均P<0.05);55.1%多灶性PTC患者的病灶分布在双侧腺体,且病灶最大径和病灶直径总和均大于单灶性PTC患者(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 mm、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是多灶性PTC患者发生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均P<0.05);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 mm、术前TG超过55 ng/mL、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是多灶性PTC患者发生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多灶性PTC患者出现中央区及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比例均高于单灶性PTC,且当患者为男性、病灶最大径超过7 mm、甲状腺癌侵犯被膜、术前TG超过55 ng/mL时发生转移性淋巴结的风险较高。
倪雅琼王涛王兴越田尤新魏温涛刘勤江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性转移性淋巴结
甲状腺手术并发气管塌陷3例报告
2001年
魏温涛刘勤江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气管塌陷
甲状腺肿瘤并发气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分析甲状腺肿瘤并发气管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 46 3例甲状腺肿瘤病人的气管并发病变进行分类。结果  38例有不同程度的气管并发症。经统计学处理比较 :气管移位、狭窄、软化与病理诊断差异无显著性 ,但与肿瘤发生部位差异显著。气管移位狭窄以肿瘤直径在 10cm以上者为主 ,而气管软化则在病史超过 10年者多见。气管痉挛发生在手术中。结论 甲状腺肿瘤并发气管病变与病史长短、肿瘤大小。
刘勤江何晓东魏温涛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气管病变并发症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01年
魏温涛刘勤江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预后
粘液表皮样癌上皮钙依赖粘附素、P53、Bcl-2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粘液表皮样癌中上皮钙依赖粘附素、P53、Bel-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它的病理分级和浸润、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HE和组织化学方法对43例粘液表皮样癌进行诊断,并接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高分化、低分化2组,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粘液表皮样癌中上皮钙依赖粘附素、如、Be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粘液表皮样癌低分化组、高分化组的上皮钙依赖粘附素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0%(6/25)和72.2%(13/18),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负相关),P〈0.005;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20/25)和22.2%(4/18),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正相关),P〈0.005;Be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19/25)和27.8%(5/18),2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呈正相关),P〈0.005。粘液表皮样癌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有7例,均为原发灶上皮钙依赖粘附素失表达,转移灶呈阳性表达,高分化组1例,低分化组6例。结论上皮钙依赖粘附素、如、Bel-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粘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分级有显著相关性,上皮钙依赖粘附素与肿瘤转移明显相关,它们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因本实验例数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魏温涛李晓鸣
关键词:粘液表皮样癌
上皮钙黏蛋白、P53和Bcl-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转移、神经浸润的相关性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蛋白(E-cad)、P53和Bcl-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39例确诊的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病理标本,按有无神经侵犯分为神经侵犯组(16例)与无神经侵犯组(23例),按有无肺转移分为有肺转移组(11例)与无肺转移组(28例),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P53和Bcl-2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犯组E-cad阳性表达率低于无神经侵犯组(P<0.05);神经侵犯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神经侵犯组(P<0.05);神经侵犯组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神经侵犯组(P<0.05);肺转移组E-cad阳性表达率低于无肺转移组(P<0.05);肺转移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肺转移组(P<0.05);肺转移组Bcl-2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肺转移组(P<0.05)。结论E-cad、P53和Bcl-2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局部侵润、远隔脏器(肺)转移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综合治疗的指标。
魏温涛刘勤江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上皮钙黏蛋白P53BCL-2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