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2篇动脉闭塞
  • 2篇动脉溶栓
  • 2篇动脉溶栓治疗
  • 2篇再狭窄
  • 2篇支架置入
  • 2篇置入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术后
  • 2篇术后再狭窄
  • 2篇起始部
  • 2篇椎动脉
  • 2篇椎动脉起始部
  • 2篇疗效
  • 2篇后再狭窄
  • 2篇基底
  • 2篇基底动脉
  • 2篇基底动脉闭塞
  • 1篇动脉供血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普仁医...

作者

  • 4篇赵慧玭
  • 4篇李慎茂
  • 2篇朱凤水
  • 2篇陶华
  • 2篇许研杰
  • 1篇张广平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分析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其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的14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原治疗部位复发狭窄程度〉50%定义为再狭窄,将病例分成再狭窄组(39例)和未狭窄组(105例)。采用χ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吸烟、饮酒情况,术前后循环供血不足症状、合并其他血管狭窄、置入支架类型及规格与再狭窄的关系,然后行Logistic回归得出结果。结果144例中,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39例(26.4%),均发生在术后5个月内。χ2检验示:未狭窄组和再狭窄组在性别(男89和34例,女16和5例;χ2=0.804,P=0.370)、年龄(≥60岁60和21例;χ2=2.358,P=0.125)、高血压(67和28例;χ2=0.253,P=0.615)、糖尿病(27和9例;χ2=0.914,P=0.91)、冠心病(32和6例;χ2=2.489,P=0.115)、高脂血症(6和5例;χ2=0.478,P=0.489)、吸烟(50和24例;χ2=0.129,P=0.719)、饮酒(20和13例;χ2=0.001,P=0.978)、置人支架直径(≥4mm53和18例;χ2=0.213,P=0.645)及支架长度(≥15mm45和19例;χ2=0.927,P=0.336)、手术前后循环供血不足症状(93和29例;χ2=0.250,P=0.617)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狭窄组和再狭窄组在合并对侧椎动脉狭窄(43和24例;χ2=4.844,P=0.028)、合并颈内动脉狭窄(49和26例;χ2=4.558,P=0.033)、支架类型(药物支架59和11例;χ2=8.916,P=0.003)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裸支架和合并颈内动脉狭窄为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多发生于支架置人术后5个月内。合并颈内动脉狭窄和使用裸支架会增加术后再狭窄,术前后循环症�
赵慧玭李慎茂
关键词:椎动脉再狭窄影响因素
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基底动脉闭塞经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资料,年龄28~71岁,平均(56±11岁);其中男25例、女8例;动脉溶栓疗效评价参考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先根据出院病历评价患者出院时的短期疗效(住院期间疗效),然后通过电话随访评价患者术后1年的长期疗效。采用确切概率法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及头晕、眼球震颤、昏迷等症状和双侧Babinski征、闭塞部位、血管再通、血管成形和成形种类等指标之间的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短期疗效评价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为2—63d,平均(214-16)d,预后良好18例,预后不良15例(包括死亡3例);血管再通良好21例;双侧Babinski征(+)19例。在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双侧Babinski征(+)、血管再通良好、昏迷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成形患者较球囊成形患者预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随访时间1年,失访9例,预后良好15例,预后不良6例(包括死亡4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
陶华李慎茂朱凤水赵慧玭许研杰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病因及防治被引量:14
2010年
椎动脉狭窄是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尤以起始部的狭窄更为常见。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椎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但是不得不面对椎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率较高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关于再狭窄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研究的深入,相关的防治方法不断发展。口服药物治疗、各种涂层支架、放射性血管支架与磁化支架等为解决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提供了各种方法。本文就其病因及防治作一综述。
赵慧玭李慎茂张广平
关键词:椎动脉起始部再狭窄
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基底动脉闭塞经动脉溶栓治疗的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6.0~70.0岁,平均(53.2±9.8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22例;动脉溶栓疗效评价参考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先根据出院病历评价患者出院时的短期疗效(住院期间疗效),然后通过电话随访评价患者术后1年左右的长期疗效。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及头晕、眼球震颤、昏迷等症状和双侧Babinski征、闭塞部位、血管再通、血管成形和成形种类等指标之间的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短期疗效评价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为2~60d,平均(20±15)d,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27例(包括死亡6例);血管再通良好45例;双侧Babinski(+)38例。在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双侧Babinski(+)、血管再通良好、昏迷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成形患者较球囊成形患者预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随访时间1年,失访12例,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15例(包括死亡6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但是其疗效与静脉溶栓相比,孰优孰劣尚无确切结论。
李慎茂陶华朱凤水赵慧玭许研杰
关键词:溶栓治疗基底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