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研杰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溶栓
  • 3篇动脉溶栓治疗
  • 3篇溶栓
  • 3篇溶栓治疗
  • 3篇疗效
  • 2篇动脉闭塞
  • 2篇临床疗效
  • 2篇基底
  • 2篇基底动脉
  • 2篇基底动脉闭塞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溶解
  • 1篇血栓溶解疗法
  • 1篇血性
  • 1篇缺血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许研杰
  • 2篇朱凤水
  • 2篇赵慧玭
  • 2篇陶华
  • 2篇李慎茂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基底动脉闭塞经动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资料,年龄28~71岁,平均(56±11岁);其中男25例、女8例;动脉溶栓疗效评价参考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先根据出院病历评价患者出院时的短期疗效(住院期间疗效),然后通过电话随访评价患者术后1年的长期疗效。采用确切概率法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及头晕、眼球震颤、昏迷等症状和双侧Babinski征、闭塞部位、血管再通、血管成形和成形种类等指标之间的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短期疗效评价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为2—63d,平均(214-16)d,预后良好18例,预后不良15例(包括死亡3例);血管再通良好21例;双侧Babinski征(+)19例。在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双侧Babinski征(+)、血管再通良好、昏迷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成形患者较球囊成形患者预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随访时间1年,失访9例,预后良好15例,预后不良6例(包括死亡4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
陶华李慎茂朱凤水赵慧玭许研杰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2000.12~2010.3期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连续样本共计357例(除外眼动脉溶栓30例),平...
许研杰
关键词:动脉溶栓缺血性卒中疗效评价
急性期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探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治疗基底动脉闭塞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基底动脉闭塞经动脉溶栓治疗的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6.0~70.0岁,平均(53.2±9.8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22例;动脉溶栓疗效评价参考格拉斯哥预后评分,1~3分为预后不良,4~5分为预后良好。先根据出院病历评价患者出院时的短期疗效(住院期间疗效),然后通过电话随访评价患者术后1年左右的长期疗效。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预后良好和预后不良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溶栓时间及头晕、眼球震颤、昏迷等症状和双侧Babinski征、闭塞部位、血管再通、血管成形和成形种类等指标之间的差别,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短期疗效评价时间(患者住院时间)为2~60d,平均(20±15)d,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27例(包括死亡6例);血管再通良好45例;双侧Babinski(+)38例。在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双侧Babinski(+)、血管再通良好、昏迷患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支架成形患者较球囊成形患者预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和不良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溶栓时间间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随访时间1年,失访12例,预后良好41例,预后不良15例(包括死亡6例)。结论动脉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预后,但是其疗效与静脉溶栓相比,孰优孰劣尚无确切结论。
李慎茂陶华朱凤水赵慧玭许研杰
关键词:溶栓治疗基底动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