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彪
- 作品数:22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心脏移植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后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SD大鼠80只,建立同种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1、3、7、10d取移植心脏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进行Stanford病例诊断分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心肌bcl-2、bax蛋白的表达,观察移植后不同时期心肌细胞病理变化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移植后各期均出现心肌细胞凋亡现象,术后7d达到高峰,凋亡指数随病变程度的严重而升高,同时bax蛋白表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上调时,凋亡指数较低。结论心脏移植后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肌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凋亡指数可作为判断移植后损伤程度的指标。
- 袁彪赵忠赵胜张杨杨
- 关键词:心脏移植细胞凋亡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的早期临床结果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对减少下肢切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4年2月对56例CABG的病人采用内窥镜取大隐静脉,在膝关节中部切一2cm切口,应用VasoView5内窥镜血管采集系统游离获取大隐静脉。结果:平均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2.3支,平均耗时(50±20)分钟。全组病人无下肢皮肤切口感染,下肢水肿,淋巴管炎和脂肪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平均卧床时间2~3天。结论: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并发症,尤其对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术后下肢切口疼痛,提高病人术后活动能力,减少卧床与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袁彪赵胜黄陈军赵忠朱小鸾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内窥镜大隐静脉血管材料
- 心肌病心肌肌钙蛋白I磷酸化及降解的初步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I(cTnI)在心室扩张、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中的磷酸化与降解及其信号通路调节。方法 4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例其他病因继发心室扩张,心脏移植术受体心脏,1例行双瓣膜置换及左心室改良术,部分左心室切除心肌组织。6例正常心脏。分别行光镜、电镜病理学检测,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 cTnI 磷酸化、去磷酸化,cTnI 降解片段及蛋白激酶 C(PKC)表达,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作为内参半定量。结果扩张左心室心肌内均检测到 cTnI 表达及降解片段,正常左心室心肌内均可见 cTnI 表达,未见降解条带。扩张左心室心肌均有明显磷酸化 cTnI 表达,半定量结果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心肌病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扩张左心室心肌内均可见程度不同的去磷酸化 cTnI 表达,正常组未出现明显去磷酸化 cTnI 表达。扩张左心室及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心肌组织内均未检测到明显的 PKCβ1、PKCβ2表达。结论扩张心室心肌组织内 cTnI 降解片段的存在可能与心肌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在长期慢性心功能的损害中起重要作用。衰竭心肌组织内 cTnI 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强,PKCβ1、PKCβ2与其磷酸化程度增高可能不相关。
- 朱春霞吴恒芳陈相健赵胜卞智萍徐晋姚杨笛袁彪张寄南
- 关键词:氧化磷酸化降解
- 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治疗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血管生长因子基因转移诱导的血管新生已成为治疗心肌缺血的一种新的思路.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能够有效诱导治疗性血管新生.为评价重组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Ad-HGF)转移治疗冠心病效果,本实验利用Ameroid缩窄环建立了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的研究模型,并评价了Ad-HGF对慢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18只小型猪随机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在回旋支近端放置Ameroid缩窄环,模型成功后分别直接注射安慰剂和Ad-HGF到缺血心肌部位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心功能和血液供应的改善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Ad-HGF组的心肌灌注有了明显改善.在治疗后4周,Ad-HGF组新形成的血管密度和血管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Ad-HGF组心肌缺血面积明显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改善.这些结果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慢性心肌缺血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 袁彪张友荣赵忠吴丹莉袁丽珍吴彬王立生黄峻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腺病毒慢性心肌缺血治疗性血管生成
- 内镜采集大隐静脉在CABG术中的应用及组织学评估被引量:20
- 2006年
-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对减少下肢切口并发症的效果,并通过组织学改变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对256例CABG病人使用VasoView5内窥镜系统采集大隐静脉。对常规切开及内窥镜采集的大隐静脉各10例的静脉近端和远端4mm做光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全组病人无皮肤切口感染、下肢水肿、淋巴管炎和脂肪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平均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2.2支,平均耗时(45±20)d。平均卧床2~3d。光镜和电子显微镜显示的大隐静脉组织学结构差异不显著。结论 CABG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并发症,尤其对肥胖、糖尿病病人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术后下肢切口疼痛,提高病人术后活动能力,减少卧床与住院时间。且内窥镜方法和切开法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 袁彪赵胜黄陈军赵忠朱小鸾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隐静脉手术后并发症组织学
- 心内膜微波消融房颤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 2006年
- 目的探索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心内膜微波房颤消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合并房颤的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中同期进行心内膜微波消融治疗房颤。采用FLEX4微波探头,微波能量40w,每次消融时间25s。结果全组顺利完成消融,微波消融时间12~17min,平均(15.0±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5~79min,平均(67.5±6.7)min。88.6%(31/35)的患者术中恢复窦性心律,11.4%(4/35)仍为房颤。随访1~25个月,77.1%(27/35)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结论通过心内膜微波消融术治疗房颤安全有效,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 黄陈军袁彪赵胜赵忠朱小鸾
- 关键词:房颤微波
- Kearns-Sayre综合征的心血管并发症(1例报告)
- 2008年
- Kearns-Sayre综合征(KSS)是一种少见的线粒体肌病,由下列三联征组成: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视网膜色素变性、心脏传导系统缺陷。真实发病率目前尚不清楚。KSS可以表现为肌无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内分泌病和心脏畸变。肌无力表现为眼球运动的慢性进行性降低,双眼睑下垂和言语困难。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包括耳聋,共济失调和痴呆。
- 戴振华杨志建王连生马文珠黄元铸陆凤翔袁彪王明伟倪国贞曹克将
- 关键词:起搏治疗
- 经胸小切口大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大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15例继发孔大型房间隔缺损(直径>35mm)患者取右前胸第4肋间小切口,经右胸腔、心包、右心房入路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利用经食道超声(TEE)监测引导。结果15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5~120min,均未输血。患者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5~8d出院。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经胸小切口大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损伤小,操作安全简便,临床效果良好。
- 黄陈军袁彪赵胜赵忠雍永宏曹克将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小切口
- 内窥镜下心外膜微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结果
- 2005年
- 目的探索内窥镜下心外膜微波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应用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从2004年7月至10月共对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胸部小切口、在VASOVIEW5内窥镜下进行心外膜微波消融。使用FLEX10微波探头将左、右肺静脉周围包绕,65W、90S连续消融,在肺静脉周围造成环形消融线。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前后行超声心动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消融并予体表电复律后均恢复窦性节律,平均手术时间2·5H,平均消融时间35·0MIN,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的随访中,有4例(80%)保持窦性心律,左心房直径缩小,功能恢复。结论通过内窥镜行心外膜微波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袁彪赵胜赵忠黄陈军蒋红军单其俊曹克将
- 关键词:心房颤动微波心包内窥镜心脏外科手术
- 吸烟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英文)被引量:8
- 2006年
- 背景:吸烟是心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心血管疾病的确切机机制及吸烟量和心血管危险之间是否存在线性关系有待研究。目的:分析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设计:回顾性调查及对比实验。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4-04/2005-04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500例疑似及确诊冠心病的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既往有胸痛病史或/及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者。②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排除标准:①变异性心绞痛。②手术前2周内有感染、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后Killp分级II级以上)。③肝功能异常、血管疾病(需强的松治疗的大动脉炎)。④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功能异常、肾上腺功能失常。纳入患者中,男370例,年龄42~76岁,平均(61±11)岁;女130例,年龄45~75岁,平均(61±12)岁。本实验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每位患者签署同意书。方法:①对纳入500例疑似及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吸烟习惯调查,依据吸烟与否将患者分为吸烟组(n=254)和不吸烟两组(n=246)。②对所有患者进行人体测量(体质量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的测量),检测患者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③应用国际上通行的Gensini’s评分系统(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冠心病严重程度是狭窄血管功能改变及其累及灌注心肌范围共同作用的结果,冠脉管腔直径明显减小比远端损伤得分更高)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评价。④对吸烟组患者吸烟量和Gensini’s评分、人体测量、白细胞计数的Spearman相关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Gensini’s评分结果。②吸烟组患者吸烟�
- 盛晓东贾恩志杨志健袁彪朱铁兵王连生陈波曹克将马文珠
- 关键词:吸烟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