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忠

作品数:20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航天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心脏
  • 6篇外科
  • 5篇手术
  • 5篇微波
  • 5篇微波消融
  • 5篇消融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5篇房颤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体外循环
  • 4篇外膜
  • 4篇外循环
  • 4篇微波消融治疗
  • 4篇消融治疗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机构

  • 13篇江苏省人民医...
  • 8篇航天中心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赵忠
  • 12篇袁彪
  • 11篇赵胜
  • 8篇黄陈军
  • 7篇朱小鸾
  • 4篇王盛宇
  • 4篇蒋红军
  • 4篇张杨杨
  • 4篇高智强
  • 4篇曹克将
  • 4篇高扬
  • 3篇张国华
  • 1篇王立生
  • 1篇袁丽珍
  • 1篇毛玉琦
  • 1篇吴彬
  • 1篇唐晓阳
  • 1篇陈宏
  • 1篇赵铁夫
  • 1篇吴丹莉

传媒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江苏医药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的早期临床结果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对减少下肢切口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03年8月~2004年2月对56例CABG的病人采用内窥镜取大隐静脉,在膝关节中部切一2cm切口,应用VasoView5内窥镜血管采集系统游离获取大隐静脉。结果:平均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2.3支,平均耗时(50±20)分钟。全组病人无下肢皮肤切口感染,下肢水肿,淋巴管炎和脂肪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平均卧床时间2~3天。结论: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并发症,尤其对肥胖合并糖尿病患者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术后下肢切口疼痛,提高病人术后活动能力,减少卧床与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袁彪赵胜黄陈军赵忠朱小鸾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内窥镜大隐静脉血管材料
腺病毒介导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治疗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血管生长因子基因转移诱导的血管新生已成为治疗心肌缺血的一种新的思路.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能够有效诱导治疗性血管新生.为评价重组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Ad-HGF)转移治疗冠心病效果,本实验利用Ameroid缩窄环建立了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的研究模型,并评价了Ad-HGF对慢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18只小型猪随机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在回旋支近端放置Ameroid缩窄环,模型成功后分别直接注射安慰剂和Ad-HGF到缺血心肌部位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心功能和血液供应的改善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Ad-HGF组的心肌灌注有了明显改善.在治疗后4周,Ad-HGF组新形成的血管密度和血管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Ad-HGF组心肌缺血面积明显减少,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改善.这些结果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慢性心肌缺血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袁彪张友荣赵忠吴丹莉袁丽珍吴彬王立生黄峻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腺病毒慢性心肌缺血治疗性血管生成
冠脉搭桥术后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院内感染二例
2014年
近年来获得性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的重症感染国内外时有报道[1-3],而外科术后由肺炎克雷伯杆菌导致的院内感染,也逐渐引起我们的关注.现将2例术后重症感染者报道如下.
高智强刘新宾赵铁夫张春晓陈宏赵忠王盛宇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杆菌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
两种胸大肌肌瓣移植法治疗胸骨骨髓炎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两种胸大肌移位方法治疗胸骨骨髓炎的效果.方法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心脏外科术后并发纵隔感染患者115例,分别实施改良内侧胸大肌肌瓣对接填塞缝合方法(内侧肌瓣对接法)60例和外侧胸大肌肌瓣并翻转填塞缝合方法(外侧肌瓣翻转法)55例,观察两种方法在游离肌瓣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拆线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内侧肌瓣对接法手术时间(P=0.018)、术中出血量(P=0.001)、术后引流量(P=0.020)、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P=0.001)、术后住院时间(P=0.006)、拆线时间(P=0.020)明显少于外侧肌瓣翻转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方面皮下血肿(P=0.020),内侧肌瓣对接法少于外侧肌瓣翻转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性别、纵隔感染病史长短、感染严重程度、原发病手术类型及致病菌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内侧胸大肌肌瓣对接填塞缝合方法(内侧肌瓣对接法)创伤小、住院时间少、再次手术发生率低、并发症少于外侧胸大肌肌瓣并翻转填塞缝合方法(外侧肌瓣翻转法),是治疗胸骨骨髓炎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高智强刘新宾鲍黎明高扬赵忠王盛宇
关键词:胸骨感染胸骨骨髓炎外科治疗
内镜采集大隐静脉在CABG术中的应用及组织学评估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对减少下肢切口并发症的效果,并通过组织学改变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对256例CABG病人使用VasoView5内窥镜系统采集大隐静脉。对常规切开及内窥镜采集的大隐静脉各10例的静脉近端和远端4mm做光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全组病人无皮肤切口感染、下肢水肿、淋巴管炎和脂肪坏死等并发症发生。平均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2.2支,平均耗时(45±20)d。平均卧床2~3d。光镜和电子显微镜显示的大隐静脉组织学结构差异不显著。结论 CABG应用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能够减少创伤,明显降低术后下肢并发症,尤其对肥胖、糖尿病病人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术后下肢切口疼痛,提高病人术后活动能力,减少卧床与住院时间。且内窥镜方法和切开法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袁彪赵胜黄陈军赵忠朱小鸾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隐静脉手术后并发症组织学
经胸小切口大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经胸小切口大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15例继发孔大型房间隔缺损(直径>35mm)患者取右前胸第4肋间小切口,经右胸腔、心包、右心房入路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中利用经食道超声(TEE)监测引导。结果15例患者均封堵成功,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45~120min,均未输血。患者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5~8d出院。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功能得到改善。结论经胸小切口大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损伤小,操作安全简便,临床效果良好。
黄陈军袁彪赵胜赵忠雍永宏曹克将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封堵小切口
内窥镜下心外膜微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早期结果
2005年
目的探索内窥镜下心外膜微波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应用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从2004年7月至10月共对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胸部小切口、在VASOVIEW5内窥镜下进行心外膜微波消融。使用FLEX10微波探头将左、右肺静脉周围包绕,65W、90S连续消融,在肺静脉周围造成环形消融线。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前后行超声心动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消融并予体表电复律后均恢复窦性节律,平均手术时间2·5H,平均消融时间35·0MIN,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6、12个月的随访中,有4例(80%)保持窦性心律,左心房直径缩小,功能恢复。结论通过内窥镜行心外膜微波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袁彪赵胜赵忠黄陈军蒋红军单其俊曹克将
关键词:心房颤动微波心包内窥镜心脏外科手术
大鼠心脏移植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后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SD大鼠80只,建立同种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术后1、3、7、10d取移植心脏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进行Stanford病例诊断分级,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心肌bcl-2、bax蛋白的表达,观察移植后不同时期心肌细胞病理变化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移植后各期均出现心肌细胞凋亡现象,术后7d达到高峰,凋亡指数随病变程度的严重而升高,同时bax蛋白表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上调时,凋亡指数较低。结论心脏移植后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肌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凋亡指数可作为判断移植后损伤程度的指标。
袁彪赵忠赵胜张杨杨
关键词:心脏移植细胞凋亡
胃网膜右动脉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胃网膜右动脉(RGEA)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08年12月至2009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3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RGEA行OPCAB治疗,根据在OPCAB中采用的移植血管不同将76例患者分为两组,RGEA组:38例,男36例,女2例;年龄65.87±6.29岁;采用常规移植血管加RGEA行OPCAB;对照组:38例,男35例,女3例;年龄66.68±6.24岁;采用左乳内动脉(LIMA)、桡动脉(RA)、大隐静脉(SV)作为移植血管行OPCAB。对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无手术死亡,无二次止血、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和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较,RGEA组的手术时间延长(295.53±45.16 min vs.262.50±42.44 min,P=0.001),吻合口总数(4.71±0.56个vs.5.29±0.92个,P=0.002)和术中血浆用量减少(194.74±186.30 ml vs.565.79±382.70 ml,P=0.000);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1 398.82±1 349.94 min vs.985.39±170.30 min,P=0.036),24 h胸腔引流量(394.71±205.36 ml vs.536.32±258.85 ml,P=0.008)、术后红细胞总量(1.67±1.48 U vs.2.81±2.48 U,P=0.010)、术后住院时间(12.47±3.20 d vs.15.47±9.31 d,P=0.035)均减少。随访72例,随访时间9~17个月,失访4例。随访期间两组患者无心肌缺血表现,RGEA组患者无胃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RGEA是CABG良好的移植血管,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手术时间较长。
张杨杨赵忠葛文赵胜夏宇袁彪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胃网膜右动脉超声刀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的可选瓣膜植入途径
2014年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是介入方法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一种新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TAVI的效果与中期存活率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相当。随着输送装置、支架瓣膜的改进,TAVI的适应证扩大,安全性、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本文将TAVI术中瓣膜植入途径的现状作一介绍。
刘宏亮赵忠张杨杨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