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有为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间充质干细胞
  • 12篇干细胞
  • 12篇充质干细胞
  • 10篇细胞
  • 10篇间充质
  • 6篇人脐
  • 6篇人脐带
  • 5篇脐带间充质干...
  • 4篇人脐带间充质...
  • 4篇脐带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免疫调节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体外
  • 2篇条件培养基
  • 2篇转录
  • 1篇调节免疫
  • 1篇冻存

机构

  • 9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国家工程研究...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暨南大学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天津昂赛细胞...

作者

  • 13篇王有为
  • 13篇韩忠朝
  • 10篇韩之波
  • 4篇及月茹
  • 4篇杨舟鑫
  • 3篇李丽娜
  • 3篇孟磊
  • 3篇李扬秋
  • 3篇池颖
  • 3篇罗伟峰
  • 2篇王斌
  • 2篇马凤霞
  • 1篇胡彩东
  • 1篇杜文静
  • 1篇赵钦军
  • 1篇卢士红
  • 1篇冯影
  • 1篇李萡
  • 1篇杨少光
  • 1篇冯莉

传媒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胎儿肺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重编程初探
2014年
该文主要研究将进行胎儿肺部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fetal lung,FL-MSCs)转变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首先使用酶消化法对胎儿肺部组织进行分离,然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养并成功获得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使用共聚焦技术检测获得的细胞,发现角蛋白表达呈阴性;共聚焦技术检测c-Myc、Oct4、Nanog以及Nestin四个干性相关因子,发现它们呈阳性;检测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的免疫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判断标准;然后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发现这些细胞可以向成脂、成骨细胞分化,经过以上实验鉴定获得的成纤维细胞为FL-MSCs。使用Yamanaka四因子体系对FL-MSCs进行诱导,可以形成类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细胞)的克隆,采用核型分析、STR检测分析以及畸胎瘤形成实验初步验证获得的克隆为iPS。
池颖杨少光徐方运王有为韩之波赵钦军马凤霞陈芳卢士红韩忠朝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冻存复苏后的生物学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背景:冻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有效地保持其生物学特性,是储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以供临床使用的重要工艺之一。目的:观察冻存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验证其是否仍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方法:从脐带分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后,将其冻存于液氮之中。比较经冻存复苏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新鲜制备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活率、抑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等方面的异同。检验经冻存复苏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表型是否满足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结果与结论:在细胞活率和抑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方面,冻存和新鲜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冻存复苏后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保持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形态,其表型满足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要求,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
王有为韩之波严淑琳毛爱彬王斌王丁陈可韩忠朝
关键词:冻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调节免疫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Nanog、Oct4和Sox2通过调节胚胎干细胞的基因转录,对其多潜能性和自我更新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调控作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这些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如何还不太清楚。目的: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等这些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胶原酶和胰酶消化法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TeSRTM1体系进行无滋养层培养人胚胎干细胞,定量PCR比较上述两种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 mRNA表达量的差异;免疫荧光检测上述两种细胞中Nanog、Oct4和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胚胎干细胞标记Nanog、Oct4和Sox2,但Oct4主要表达在胞浆,且以Oct4B为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Nanog、Oct4A和Sox2的表达量明显低于胚胎干细胞,其mRNA表达量分别为胚胎干细胞的20%,0.3%,10%左右。通过了解两种细胞Nanog、Oct4和Sox2的表达差异,可为优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重编程提供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胚胎干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在成体干细胞表达起何种作用提供参考。
韩之波池颖杨少光王有为杨舟鑫及月茹杨萍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转录因子NANOGOCT4SOX2干细胞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体外支持造血的功能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条件培养基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造血支持作用。分离得到的hUC-MSC以2×106接种于75 cm2培养瓶中,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用人脐血CD34阳性分选试剂盒分选CD34+细胞。将CD34+细胞接种在3个培养体系中:hUC-MSC条件培养液+不完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完全甲基纤维素阳性培养基和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不完全甲基纤维素作为阴性培养基。培养14d观察集落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数≥50的造血集落单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组成集落形成单位的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hUC-MSC条件培养基中能够形成集落形成单位,且以粒系和粒-巨噬集落形成单位为主(CFU-G 47.67±0.58、CFU-GM 48.67±4.73、CFU-M 3.00±2.00),未观察到红细胞系相关的集落形成单位。阳性培养基中各种集落形成单位均可见,阴性培养体系中无集落形成单位。流式细胞术检测条件培养基组CD45+细胞比例为(97.43±2.15)%,显著高于阳性对照中CD45+细胞比例(39.69±0.96)%(P<0.05)。结论:在体外hUC-MSC条件培养基能够促进CD34+细胞的发育分化,单纯hUC-MSC条件培养基具有造血支持功能,并促进CD34+细胞向髓系分化,但不能促进向红细胞分化。
李丽娜韩之波王有为罗伟峰及月茹杨舟鑫冯莉戚仁斌李扬秋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CD34+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D151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CD151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使用siRNA干扰hUC-MSCs表面CD151,实验分为实验组(siRNA-CD151组)和对照组(siRNA-N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72 h后hUC-MSCs CD151及其它细胞表型,von Kossa和油红O染色检测体外成骨、成脂诱导分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 PCR检测hUC-MSCs CD15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mRNA的表达量;ELISA检测hUC-MSCs HGF分泌量。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干扰72 h hUC-MSCs实验组CD151(11.97±2.63 vs95.66±1.56;P<0.01)和CD105(93.66±0.21 vs 83.37±0.71;P<0.05)较对照组显著降低;real-time PCR检测hUC-MSCs CD151 mRNA变化和流式结果一致。(2)给予siRNA-CD151后能够减缓细胞周期进展,表现为细胞G1期增多,S期减少。(3)实验组hUC-MSCs HGF和TGF-β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1),而COX-2表达量升高(P<0.05),IDO无明显改变;ELISA检测显示实验组hUC-MSCs HGF分泌量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体外干扰CD151后hUC-MSCs仍保持干细胞表型,体外成脂诱导分化能力无明显变化,但成骨诱导分化能力、增殖能力和相关免疫调节因子表达发生改变。
罗伟峰韩之波杨舟鑫李丽娜及月茹王有为李萡李扬秋韩忠朝
关键词:CD151间充质干细胞RNA干扰免疫调节
不同供者来源及不同传代次数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检测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目前对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的表达尚无统一定论。目的:探讨不同供者来源和不同传代次数的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否表达端粒酶活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9-08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泰达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材料:成人脂肪组织来源于天津怡丽医学美容整形门诊接受抽脂术的5例健康供者,Hela细胞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基础医学细胞中心提供。方法:分别从每例健康供者抽取20mL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以Hela细胞作为对照,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胰酶消化传代。主要观察指标: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表型、分化潜能,RT-PCR法检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基因的表达,TRAP-ELISA法检测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实验分离得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呈贴壁生长,显微镜下呈梭形,当细胞密度较大时表现出漩涡状生长;CD19,CD34,CD11b,CD45,HLA-DR呈阴性表达,CD73,CD90,CD105呈阳性表达;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可见明显红色油滴,成骨诱导后VonKossa染色可见黑色颗粒,提示有钙沉积。P1,P4,P7代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不表达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5例不同供者来源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亦均不表达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Hela细胞具有端粒酶活性,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不表达端粒酶活性。结论:不同供者来源和不同传代次数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不表达端粒酶mRNA,也无端粒酶活性。
池颖王有为韩之波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端粒酶
比较人脐带和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背景:目前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一些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临床实验及动物模型中展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但两种干细胞哪一个对GVHD的治疗更为有效尚无文献报道。目的:观察比较人脐带和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对小鼠急性GVHD的预防作用。方法:(1)体外实验: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4组培养,单独培养组、植物凝集素组、植物凝集素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植物凝集素联合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组。5 d后,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及培养上清干扰素γ分泌水平;(2)动物体内实验:取BABL/c(H-2d)小鼠57只,8.5 Gy全身照射后分6组,单纯照射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同基因脊髓移植组尾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骨髓有核细胞悬液0.5 mL;异基因骨髓移植组尾静脉注射异种骨髓有核细胞悬液0.5 mL;急性GVHD组尾静脉注射异种骨髓有核细胞与脾脏单个核细胞混合液0.5 mL;脐带干细胞组尾静脉注射异种骨髓有核细胞、脾脏单个核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合液0.5 mL;胎盘干细胞组尾静脉注射异种骨髓有核细胞、脾脏单个核细胞与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混合液0.5 mL。移植后11 d,进行GVHD临床症状评分;移植后3周,进行生存时间分析;移植后2周,进行皮肤、肝脏及小肠病理组织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体外实验: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相比,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强的抗炎功能;(2)动物体内实验:脐带干细胞组、胎盘干细胞组GVHD临床症状评分低于急性GVHD组(P<0.05),小鼠存活率高于急性GVHD组(P<0.05)。急性GVHD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均未发生皮肤组织病变,各组均可见小肠组织黏膜脱落病变,组间差异不明显;急性GVHD组小鼠肝脏组织可见多发性灶性坏死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胎盘干细胞组和脐带干细胞组仅见小的坏死病灶和较�
李娟娟王有为马凤霞杜文静宋宝全王昕冯影田健健韩忠朝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物抗宿主病小鼠干细胞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临床用间充质干细胞的质量控制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科学界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正在使干细胞治疗疾病成为可能,美、英、法、韩、印、中等国均开展了多项间充质干细胞制品的临床研究。但由于研究机构间缺乏统一规范,各机构对于干细胞制品无统一的衡量标准,造成研究结果无法相互认可和形成公认的结论,阻碍了研究进程;任何一项科学研究都是循序渐进的,干细胞作为新型治疗手段,在其分离、扩增、制备、贮存、传送、回输等过程中,制品的一致性、稳定性如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将导致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很难实现;随着对干细胞的认识不断加深,广大科研工作者结合自身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不断与国际标准接轨,对提高我国干细胞研究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欢迎全国各有关单位和专业人员踊跃参与讨论,为临床用间充质干细胞的质量研究建言献策,使这项技术健康有序的发展,造福广大患者。
耿洁张磊韩之波王有为王斌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干细胞治疗
人脐带、胎盘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由于组织来源和增殖能力的优势,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相比,脐带和胎盘来源的MSC更具有临床应用前景,但脐带和胎盘来源MSC的生物学特性是否有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比较人脐带、胎盘绒毛膜来源MSC的生物学特性。将胎盘、脐带冲洗干净后,通过酶消化法分离脐带、胎盘来源的MSC。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STR)检测细胞是否均来源于胎儿组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液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将MSC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表明,STR分析证实所得到的细胞均来源于胎儿组织,这两种细胞生长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表达常见的MSC表面标记CD90、CD73、CD105、CD44,不表达CD45,CD11b和CD34;在不同的条件培养液培养下,细胞均可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但在成脂分化方面,绒毛膜来源MSC能形成更大的脂滴。结论:所得到的细胞均为MSC,均能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且绒毛膜来源的MSC具有更强的抑制能力。这使得绒毛膜来源的MSC在治疗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优势。
韩之波杨舟鑫池颖王有为王涛及月茹杨萍孟磊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
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具有来源充足、免疫原性低、病毒污染率较低,且无社会伦理争议等方面的优点,使其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胎盘组织不但包括来自母体的绒毛膜组织、羊膜组织,还包括来自母体的底蜕膜组织,但底蜕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我们使用酶消化法分离底蜕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STR)检测细胞是否均来源于母体组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方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表型,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基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然后将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细胞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表明: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证明所得到的细胞均来源于母体组织,底蜕膜细胞生长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表达常见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CD90、CD73、CD105、CD44,不表达CD45,CD11b和CD34。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状态下,细胞均可向成骨、成脂和成软骨方向分化。结论:从胎盘底蜕膜获得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这使得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个母亲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来源,能安全的用于治疗母亲的免疫系统疾病。
韩之波王有为王涛池颖杨舟鑫及月茹孟磊杨萍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免疫抑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