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及月茹

作品数:8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间充质
  • 4篇人脐
  • 4篇人脐带
  • 4篇人脐带间充质...
  • 4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生物学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脐带
  • 3篇免疫调节
  • 2篇增殖
  • 2篇体外
  • 2篇条件培养基
  • 2篇分化
  • 1篇凋亡
  • 1篇诱导分化
  • 1篇造血

机构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暨南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暨南大学第一...

作者

  • 8篇及月茹
  • 7篇韩忠朝
  • 6篇韩之波
  • 5篇杨舟鑫
  • 4篇李丽娜
  • 4篇王有为
  • 4篇李扬秋
  • 3篇池颖
  • 3篇罗伟峰
  • 2篇孟磊
  • 1篇胡彩东
  • 1篇张睿婷
  • 1篇卢士红
  • 1篇李萡
  • 1篇杨少光
  • 1篇刘志鹏
  • 1篇冯莉
  • 1篇戎丽娟
  • 1篇杨萍
  • 1篇陈丹丹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人胎盘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9
2011年
背景:骨髓是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但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和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因此,寻找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离研究了一种新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人绒毛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胎盘冲洗干净后,分离出脐带和羊膜组织,将剩余的胎盘组织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检测细胞是否来源于绒毛膜,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方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及干细胞标记,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基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将该细胞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与结论: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证明所得到的细胞来源于绒毛膜,这种绒毛膜来源的细胞生长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表达常见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CD90、CD73、CD105、CD44,不表达CD45,CD11b和CD34。同时,细胞也表达Nestin和Sox-2。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状态下,细胞可向成骨、成脂方向分化。这些结果证明所得到的细胞为人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这些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可见绒毛膜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和传统的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张睿婷韩之波王涛孟磊孟磊刘志鹏及月茹及月茹杨洲鑫李扬秋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诱导分化
IL-1β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IL-1β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造血支持的影响。将分离得到的hUC-MSC以2×106接种于75 cm2培养瓶中,贴壁2 h后,加入10 ng/ml IL-1β培养36 h后收集培养上清和细胞。观察有/无IL-1β的条件培养液对CD34+细胞造血支持的影响;real time PCR检测加/不加IL-1βMSC的造血相关因子mRAN的变化;ELISA法检测造血相关因子的差异。结果表明,含有IL-1β的MSC条件培养液能明显增强CD34+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且以粒系和粒-单核集落形成单位为主。IL-1β促进了MSC GM-CSF、G-CSF、IL-6的mRNA的表达,促进GM-CSF、G-CSF、IL-6蛋白自脐带MSC的分泌。结论:IL-1β能够增强MSC的造血支持能力,尤其是向髓系分化的能力。
及月茹杨舟鑫李丽娜韩之波池颖韩忠朝
关键词:IL-1Β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FU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化
课题一: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和终末分化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self renewal)和多向分化潜能(multi-lineag...
及月茹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B细胞增殖终末分化免疫调节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体外支持造血的功能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条件培养基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造血支持作用。分离得到的hUC-MSC以2×106接种于75 cm2培养瓶中,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用人脐血CD34阳性分选试剂盒分选CD34+细胞。将CD34+细胞接种在3个培养体系中:hUC-MSC条件培养液+不完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完全甲基纤维素阳性培养基和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不完全甲基纤维素作为阴性培养基。培养14d观察集落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数≥50的造血集落单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组成集落形成单位的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hUC-MSC条件培养基中能够形成集落形成单位,且以粒系和粒-巨噬集落形成单位为主(CFU-G 47.67±0.58、CFU-GM 48.67±4.73、CFU-M 3.00±2.00),未观察到红细胞系相关的集落形成单位。阳性培养基中各种集落形成单位均可见,阴性培养体系中无集落形成单位。流式细胞术检测条件培养基组CD45+细胞比例为(97.43±2.15)%,显著高于阳性对照中CD45+细胞比例(39.69±0.96)%(P<0.05)。结论:在体外hUC-MSC条件培养基能够促进CD34+细胞的发育分化,单纯hUC-MSC条件培养基具有造血支持功能,并促进CD34+细胞向髓系分化,但不能促进向红细胞分化。
李丽娜韩之波王有为罗伟峰及月茹杨舟鑫冯莉戚仁斌李扬秋韩忠朝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CD34+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D151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CD151对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使用siRNA干扰hUC-MSCs表面CD151,实验分为实验组(siRNA-CD151组)和对照组(siRNA-NC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72 h后hUC-MSCs CD151及其它细胞表型,von Kossa和油红O染色检测体外成骨、成脂诱导分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real-time PCR检测hUC-MSCs CD151、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mRNA的表达量;ELISA检测hUC-MSCs HGF分泌量。结果:(1)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干扰72 h hUC-MSCs实验组CD151(11.97±2.63 vs95.66±1.56;P<0.01)和CD105(93.66±0.21 vs 83.37±0.71;P<0.05)较对照组显著降低;real-time PCR检测hUC-MSCs CD151 mRNA变化和流式结果一致。(2)给予siRNA-CD151后能够减缓细胞周期进展,表现为细胞G1期增多,S期减少。(3)实验组hUC-MSCs HGF和TGF-β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1),而COX-2表达量升高(P<0.05),IDO无明显改变;ELISA检测显示实验组hUC-MSCs HGF分泌量较对照组下降(P<0.01)。结论:体外干扰CD151后hUC-MSCs仍保持干细胞表型,体外成脂诱导分化能力无明显变化,但成骨诱导分化能力、增殖能力和相关免疫调节因子表达发生改变。
罗伟峰韩之波杨舟鑫李丽娜及月茹王有为李萡李扬秋韩忠朝
关键词:CD151间充质干细胞RNA干扰免疫调节
人胎盘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胎盘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具有来源充足、免疫原性低、病毒污染率较低,且无社会伦理争议等方面的优点,使其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胎盘组织不但包括来自母体的绒毛膜组织、羊膜组织,还包括来自母体的底蜕膜组织,但底蜕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我们使用酶消化法分离底蜕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STR)检测细胞是否均来源于母体组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方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表型,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基检测其多向分化的能力。然后将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细胞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γ-干扰素的水平。结果表明:短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证明所得到的细胞均来源于母体组织,底蜕膜细胞生长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细胞表达常见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CD90、CD73、CD105、CD44,不表达CD45,CD11b和CD34。在不同的条件培养基培养状态下,细胞均可向成骨、成脂和成软骨方向分化。结论:从胎盘底蜕膜获得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能抑制植物血凝素刺激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γ-干扰素,这使得底蜕膜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个母亲自体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来源,能安全的用于治疗母亲的免疫系统疾病。
韩之波王有为王涛池颖杨舟鑫及月茹孟磊杨萍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免疫抑制
TLR3的激活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
2012年
目的Toll样受体(TLRs)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报道称TLR3的激活能够促进某些肿瘤细胞的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TLR3的特异性激动剂Poly(I:C)对恶性程度较强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反转录PCR检测Toll样受体各个亚型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CCK-8细胞活力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Poly(I:C)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用AnnexinV—FITC/PI染色检测Poly(I:C)对MDA—MB-231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实时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在mRNA水平上,MDA—MB-231细胞TLRs各亚型中TLR3表达最高;CCK-8检测结果显示Poly(I:C)刺激以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凋亡试剂盒检测显示Poly(I:C)刺激以后对细胞凋亡没有影响;实时定量PCR显示TNF-α、IFN—β和IFN-γ在Poly(I:C)刺激6h后大约有20倍的升高。结论Poly(I:C)刺激MDA-MB-231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但其凋亡并不受影响;TNF-α、IFN—β和IFN-γ可能在抑制增殖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徐淑霞陈丹丹马凤霞及月茹戎丽娟陈芳池颖杨少光卢士红韩忠朝
关键词:增殖凋亡
TNF-α增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的体外造血支持功能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刺激后所得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脐血CD34+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集落形成个数及种类的影响。方法:将3~6代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以2×106接种到75cm2培养瓶中,其中刺激组加入TNF-α(10 g/L),48 h后收集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Real-time PCR检测hUC-MSCs中各类造血因子mRNA的表达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纯度后分5组接种到6孔板内:TNF-α刺激hUC-MSC上清+不完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hUC-MSC上清+不完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TNF-α+DMEM/F12完全培养基+不完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完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DMEM/F12完全培养基+不完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10 d后显微镜下计数各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CFU)的数目,收集集落形成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型特征。结果:(1)TNF-α刺激后hUC-MSCs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表达上调。(2)两种条件培养组均可见粒系CFU(granulocyte CFU,CFU-G)、巨噬系CFU(macrophage CFU,CFU-M)和粒巨噬系CFU(granulocyte-macrophage CFU,CFU-GM),但TNF-α刺激组CFU-G和CFU-M的数目约为未刺激组的1.5倍,CFU-GM约为未刺激组的2倍;阳性对照组中除粒系、巨噬系集落外还可见红系集落;而DMEM/F12完全培养基加或不加TNF-α组10 d后均未见集落形成。(3)流式细胞术检测TNF-α刺激组与未刺激组集落细胞表型CD14、CD45和CD11b,未见明显差异。结论:hUC-MSC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可在体外促进CD34+细胞分化增殖为髓系细胞,具有造血支持作用,TNF-α刺激后此作用增强。
胡彩东韩之波杨舟鑫李丽娜罗伟峰及月茹王有为李扬秋韩忠朝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