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凯欣 作品数:13 被引量:8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我院外科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和监测我院外科系统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化。方法连续监测2005年~2011年本院外科系统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状况。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临床分离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参照2010版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7年外科系统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366株,分离前五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53.2%)、肺炎克雷伯菌(20.2%)、阴沟肠杆菌(7.6%)、奇异变形菌(6.2%)和摩根摩根菌(2.4%)。2005—2010年未发现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肠杆菌科细菌,但2011年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是0.3%和0.3%,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2.7%~7.2%和6.5%~12.2%。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总耐药率接近50%。7年间大肠埃希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不大,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变化较明显,低至2005年的7.1%,高至2007年的36%,2008—2011年,其耐药率又逐年下降,为21%~7.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0.0%和37.5%,产ESBL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株(P<0.05)。结论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2011年发现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菌应引起关注。 张丽 张小兵 张丽华 张菊芬 朱学海 朱凯欣 周静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 ESBL 耐药性监测 890株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临床分离的890株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从患者各种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890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456株(51.2%),克雷伯菌属227株(25.5%),肠杆菌属83株(9.3%)。肠杆菌科细菌敏感率在80%以上的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保持100.0%敏感率。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均大于90.0%。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最敏感。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该院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 张丽 张小兵 张丽华 张菊芬 朱学海 朱凯欣 周静关键词:肠杆菌科 细菌 抗药性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广东省东莞地区发现1株泛耐药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相关耐药机制和治疗对策。方法细菌鉴定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采用K-B法,通过产碳青霉烯酶确证试验(改良Hodge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KPC-2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同时调查感染患者的诊疗情况。结果常规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均耐药;Hodge试验阳性,PCR检测到KPC-2基因,序列测定与GenBank 11844849序列一致。患者经拔除气管插管,入住隔离病房,加强支持治疗后,1个月内未检测到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加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监测,提高对泛耐药菌的认识有助于感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张丽 张小兵 杨维青 黄娟 张丽华 张菊芬 朱学海 朱凯欣 周静关键词:泛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从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牛链球菌一例 被引量:2 2007年 牛链球菌引起脑膜炎国内很少报道,2007年2月我们从1例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分离出1株该菌,现报道如下.
…… 李超强 张丽华 朱凯欣关键词:链球菌属 革兰阳性球菌 头孢曲松 革兰染色 脑脊液 血平板 4592例小儿腹泻的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小儿腹泻的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泻小儿粪便标本4592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HRV),培养法分离病原菌。结果(1)2103例病原体阳性,阳性率为45.8%,其中 HRV 1778例,细菌264例,真菌42例,HRV合并细菌感染15例,寄生虫4例。(2)腹泻小儿 HRV总阳性率为39.0%,其中男性39.5%,女性38.3%,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HRV腹泻主要发生于10~12月,其阳性率高于52.0%,高发年龄为7~36个月。(3)沙门菌和志贺菌是细菌性腹泻中主要致病菌,检出164例,占58.8%(164/279),每年6~8月高发,多见于1~5岁的小儿;(4)条件致病菌性腹泻的病例每年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结论小儿腹泻病原体繁多,HRV腹泻秋冬季最常见,细菌性腹泻夏季最常见。加强腹泻小儿粪便中病原体检测,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李超强 朱凯欣 黄美燕 李丹关键词:小儿 腹泻 轮状病毒 真菌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携带,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2月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进行筛选,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引物特异性PCR法分别检测分离株的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ESBLs基因和AmpC等相关耐药基因的存在。结果共分离出6株碳青霉烯耐药或中介的肺炎克雷伯菌,其对青霉素类、青霉素/青霉素酶抑制剂、氨曲南、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等抗菌药物表现为较高程度的耐药,但对替加环素有较高的敏感性;每一株菌均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可检测到3-5个耐药基因;其中,1株菌经测序证实为携带blaIMP-4,并同时携带blaSHV、blaTEM和blaCTXG9基因;5株菌扩增到Ⅰ类整合子(intⅠ);blaNDM及其他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筛查均为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或中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和基因型基本相符,因而推测广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类耐药机制与菌株同时携带产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和Ⅰ类整合子(intⅠ)有关。 张丽 朱元祺 张小兵 朱学海 张丽华 朱凯欣 周静 油丽萍 徐茶 赵静宜关键词:碳青霉烯酶 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 基因型 5538株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5 538株,标本来源前3位依次为:尿液(35.63%,1 973株),呼吸道(32.38%,1 793株),伤口分泌物、引流液及脓液(10.88%,603株);居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9.41%,2 736株)、肺炎克雷伯菌(25.30%,1 401株)、阴沟肠杆菌(6.37%,353株)、奇异变形杆菌(4.24%,235株)和沙门菌属(4.17%,231株)。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2%;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仍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10%。痰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明显高于血和尿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均P<0.05)。结论该院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分离自尿和呼吸道标本;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仍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但已出现碳青霉烯耐药株,应引起重视。 张小兵 张丽 张丽华 张菊芬 朱学海 朱凯欣 周静关键词:肠杆菌科细菌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羊水间期细胞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 189名孕18~24周孕妇的羊水标本,用染色体GLP13/21探针和CSP18/X/Y探针对未培养的羊水细胞进行FISH检测,并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比较。结果 1 189例羊水标本1 175例培养成功,检出41例染色体异常,35例染色体多态性。1 189例羊水标本FISH杂交均成功,检出29例异常标本,另有6例结果不能判定。29例FISH结果异常中除1例因羊水培养失败无染色体核型对比外,其余与染色体核型结果一致。6例结果不能判定中5例因母血污染影响X、Y信号判断。结论产前FISH检测法在诊断5种染色体数目异常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存在检测假阳性和范围局限性,不建议作为单独检测方法用于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 李超强 黎丽芬 朱凯欣 吴亚敏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 羊水细胞培养 产前诊断 精子核 DNA 完整性和精子形态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精子 DNA 碎片(SDF)和精子形态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145个 ICSI 治疗周期,取卵日检测男方精子 DNA 碎片和精子形态,依据精子 DNA 碎片指数(DFI)分为 A 组(DFI≤30%)和 B 组(DFI >30%);依据精子正常形态(NMSR)分为 C 组(NMSR≥4%)、D组(1%≤NMSR <4%)和 E 组(NMSR <1%);依据精子 DFI 和 NMSR 分为 F 组(DFI≤30%和 NMSR≥4%)、G 组(DFI >30%和 NMSR <4%),统计不同研究组的 ICSI 治疗结局:受精率、胚胎可利用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1)A 组正常受精率、胚胎可利用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均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6、8.95、5.49、3.92,均 P <0.05),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 >0.05)。(2)C 组、D 组、E 组间的正常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65.8、11.8,均 P <0.05),胚胎可利用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F 组的正常受精率、胚胎可利用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 G 组,且正常受精率、胚胎可利用率、优质胚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11.0、4.3,均 P <0.05)。结论精子形态异常对受精有负效应,精子 DNA 碎片高对受精、胚胎发育有负效应。 李超强 朱凯欣 冯兰青 黄惠英 麦海珠 吴亚敏 伍春蓉关键词:精子 DNA 精子形态 ICSI 冠心病与血凝因素及炎性反应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DD)、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的水平变化来了解血凝因素和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测定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91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7例]和健康对照组30例的Fib、DD、CRP和WBC的水平,比较AMI、UAP、SAP组和对照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各组的Fib、DD、CRP和WBC水平为:AMI组大于UAP组大于SAP组大于对照组,AMI组与U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UAP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凝因素和炎性反应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们的四个指标可作为区别冠心病类型和评价其病变严重程度的辅助性指标。 李超强 朱凯欣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纤维蛋白原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