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芳

作品数:30 被引量:23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9篇医药卫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颗粒物
  • 5篇细胞
  • 5篇喀斯特峰丛洼...
  • 5篇峰丛
  • 5篇峰丛洼地
  • 4篇毒性
  • 4篇氧化应激
  • 4篇植被
  • 4篇水母
  • 3篇代谢
  • 3篇上皮
  • 3篇细颗粒
  • 3篇细颗粒物
  • 3篇纳米
  • 3篇E-1
  • 3篇大气细颗粒物
  • 2篇养分
  • 2篇胰岛
  • 2篇胰岛Β细胞
  • 2篇植被恢复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4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亚...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深圳市罗湖人...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29篇张芳
  • 13篇丁文军
  • 7篇曾馥平
  • 6篇杜虎
  • 6篇彭晚霞
  • 5篇张芳
  • 5篇宋同清
  • 3篇陈德亮
  • 3篇芮魏
  • 3篇邓晓蓓
  • 2篇王华
  • 2篇黄晖
  • 2篇胡芳
  • 2篇谭明典
  • 2篇伊硕
  • 2篇孙松
  • 2篇江雷
  • 1篇刘崇
  • 1篇刘东
  • 1篇李润奎

传媒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毒理学杂志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环境与健康杂...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细颗粒物PM_(2.5)诱导肺上皮MLE-12细胞的氧化应激和自噬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细胞的氧化应激和自噬的影响。方法用采集和处理的2009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25,50,100和200 mg.L-1暴露处理MLE-12细胞24和48 h,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双乙酰基二氯荧光素(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ROS)自由基生成,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蛋白(LC3Ⅰ)和LC3Ⅱ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自噬体的形成。结果与细胞对照组比较,PM2.5100和200 mg.L-1处理24 h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分别降低28%和33%(P<0.01);暴露处理48 h,PM2.525~200 mg.L-1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1),并呈浓度效应关系(R2=0.4940,P<0.01)。PM2.5100和200 mg.L-1处理MLE-12细胞3 h,胞内ROS水平较细胞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升高27.6%和60.7%(P<0.01)。此外,PM2.5100 mg.L-1处理细胞12,24和48 h及PM2.550,100和200 mg.L-1处理细胞24 h细胞自噬标志物LC3Ⅱ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呈现明显的时间效应(R2=0.9150,P<0.01)和浓度效应(R2=0.6338,P<0.01)关系。PM2.5100 mg.L-1处理24 h细胞内自噬体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5),细胞核周边有明显的自噬泡环绕。结论 PM2.5诱导肺泡Ⅱ型上皮MLE-12细胞的氧化应激,并引发细胞自噬。
龙放丁文军邓晓蓓陈德亮张芳
关键词:PM2肺上皮细胞氧化应激
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摄食行为与消化时间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近年来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在我国近海出现数量波动,在其暴发年份严重影响了暴发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本文通过观察不同饵料密度下白色霞水母触手丝的长度变化、游动状态来研究其摄食行为,同时对白色霞水母消化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饵料密度较低时,霞水母触手丝完全伸展;密度过量时(500ind./L),周围饵料较充足,触手丝处于收缩状态;饵料密度对霞水母游动状态无显著影响,表明霞水母在水体中通过不断调整触手丝伸长与收缩来对周围饵料进行感知,达到一种高效的摄食状态,而非调整其游动状态。饵料种类、大小对霞水母消化时间具有显著影响:温度为18.5℃环境下,胶质类生物(水螅水母和海月水母碟状体)在霞水母胃中平均存留时间为(0.8±0.2)h,平均比大小无差异的桡足类短2.3h,比鱼类短3.7h,相比而言,胶质类生物较易消化,鱼类最难消化;随桡足类、海月水母、鱼类的体长增加,霞水母对其消化时间显著增长;随着霞水母伞径增大(2.2-14.5cm),以卤虫为饵料消化时间呈显著线性下降,以桡足类为饵料消化时间无显著差异,表明霞水母伞径大小对消化时间的影响因饵料种类不同而有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野外环境中定性与定量研究霞水母摄食率提供基础。
王朋鹏张芳孙松
关键词:摄食率
升温与硝酸盐加富对鹿角杯形珊瑚幼虫的生理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选择三亚鹿回头近岸海域常见的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连续培养的方法,探究了升温(29℃和31℃)与硝酸盐加富(0、5、20μmol/dm^3)对鹿角杯形珊瑚幼虫共生体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升温和硝酸盐加富对鹿角杯形珊瑚幼虫存活率与共生虫黄藻叶绿素荧光指数(Fv/Fm)无显著影响,但对幼虫附着率的影响表现为明显的交互作用。升温条件下,各处理珊瑚幼虫附着率均显著下降,且硝酸盐加富加剧了升温对珊瑚幼虫附着率的负面影响。再者,升温对幼虫呼吸速率的影响与硝酸盐的浓度有关,5μmol/dm^3硝酸盐处理抵消了升温对幼虫呼吸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5μmol/dm^3硝酸盐处理提高了幼虫的净光合作用而且光合呼吸速率比(PG/RD)大于2,表明此时珊瑚幼虫共生体系光合作用固定的有机碳为净累积。综上,适量的硝酸盐加富可以缓解升温对珊瑚幼虫代谢的负面影响,但高浓度硝酸盐加富则会不利于鹿角杯形珊瑚幼虫的附着及种群的本地补充。
张芳张芳俞晓磊江雷江雷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硝酸盐呼吸速率
可吸入颗粒物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关系被引量:9
2013年
研究表明,人群长期暴露可吸入颗粒物后,其心率变异性、血压、血黏度发生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可吸入颗粒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等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组织因子、黏附因子等释放,导致心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发生紊乱,进而诱发心血管疾病。该文综述了可吸入颗粒物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对细胞信号通路的分子作用机制。
芮魏张芳邓晓蓓陈德亮李润奎丁文军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内皮细胞心血管疾病
偏振海洋激光雷达探测黄海水母特性被引量:2
2021年
近年的研究表明:全球的许多海湾和海区出现水母数量增加甚至暴发的现象,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核电安全等产生了负面影响。2017年8月,自主研制的船载偏振海洋激光雷达在黄海海域开展了实验测量,观测到丰富的强散射个体信号,结合视频监控信息,判断信号来源于水母(沙海蛰),证明偏振海洋激光雷达能够实现水母个体的遥感探测。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水域水母的光学特性表现出聚类的特点;不同水域的水母信号对比度相近、退偏率不同,说明水母的光学特性与其生存水域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偏振海洋激光雷达可以高效、经济、精确监测水母分布和数量变动状况,其未来的推广可以完善我国海域水母动态监测手段。
王晓彬赵泓楷周雨迪张芳张芳刘群刘群刘崇
肝脏脂质代谢与自噬被引量:7
2016年
肥胖患者肝脏中过量的脂质堆积可引起肝细胞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和脂毒性,该作用与胰岛素抵抗(IR)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LFLD)等代谢紊乱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自噬是细胞对内外持续性刺激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具有维持细胞结构和代谢平衡的功能.研究发现,自噬参与降解肝细胞内过多的脂质堆积,维持肝脏脂质代谢稳态.本文介绍了自噬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的分子作用机制.
黄莹张芳丁文军
关键词:肥胖肝脏自噬脂质代谢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根系构型特征被引量:13
2018年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灌丛、次生林、原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挖法分析了各阶段4个优势种的根系构型参数,探讨该特殊生境条件下植物根系构型的差异性、相似性以及资源合理高效的利用方式。结果表明:(1)各个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拓扑指数TI均趋向于0.5,呈叉状分支结构,并表现为次生林(0.57)>原生林(0.49)>灌丛(0.46),有利于根系在贫瘠且浅薄的土壤环境中拓展生存空间。(2)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的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在34.29cm以上,平均为37.01cm,增加连接长度对植物在养分贫瘠的喀斯特土壤环境的生存有利。(3)次生林根系分支率低于灌丛和原生林,这是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对环境所采取的不同适应策略。(4)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根系的横截面积比均符合Leonardo da Vinci法则,且不随直径的变化而变化。(5)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在土壤养分、水分获取及土壤空间拓展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性。研究认为,在喀斯特峰丛洼地异质性很强的生境下,3种植被恢复阶段优势种的根系均为叉状分支结构,且均以较长的连接长度和较低的分支率策略适应其特殊的生态环境。
苏樑杜虎王华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陈莉陈莉
关键词:根系构型拓扑指数DA
桂西北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被引量:13
2018年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尺度的关系研究对于了解群落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喀斯特地区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以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25 hm^2样地的(胸径DBH≥1)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个空间尺度(5 m×5 m,10 m×10 m,20 m×20 m,50 m×50 m,100 m×100 m,250 m×250 m)上的多度、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均表现出较高的空间异质性;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方差随取样尺度增加呈现单峰分布特征,并且在100 m×100 m尺度上达到最大值;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异系数随尺度的增加呈线性下降趋势,其中,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5 m×5 m至20 m×20 m尺度上明显减小;在大于50 m×50 m的尺度上,物种丰富度与多度的正相关性不显著(P>0.05)。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与不同空间尺度密切相关,深入解析物种多样性随空间尺度的变化模式,需要在类似的森林生态系统做更多的研究。
胡芳胡芳曾馥平杜虎彭晚霞谭卫宁张芳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典型近岸退化珊瑚礁的成功修复案例--蜈支洲珊瑚覆盖率的恢复被引量:1
2021年
在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退化威胁的情况下,珊瑚礁生态修复工作成为人类帮助珊瑚礁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且在全球各个珊瑚礁区域都得到广泛应用。我国近岸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严重,本实验探讨利用珊瑚移植技术在三亚市蜈支洲岛典型的近岸珊瑚礁环境下恢复造礁石珊瑚的覆盖率,希望推动企业参与海洋生态保护并从中受益。在与当地旅游公司的合作下,2017年6月移植6000株包括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美丽鹿角珊瑚(A.muricata)等8种造礁石珊瑚。经过3 a的生长,移植珊瑚的平均存活率为61.3%,修复区域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从9.3%提升到35.3%,珊瑚覆盖率的提升主要归结于移植珊瑚个体的生长。从恢复效果来看,本次实验有效地恢复了珊瑚礁的珊瑚覆盖率,修复区域内珊瑚礁不仅健康状况有所恢复,同时水下景观得到改善,带动了相关企业参与海洋生态保护的积极性。本次研究结果证明了在我国近岸退化珊瑚礁中利用生态修复技术恢复珊瑚礁生态是可行和有效的。
张浴阳刘骋跃王丰国江雷江雷江雷黄晖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细根生物量、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2018年
以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草丛、灌丛、次生林和原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芯法,分0~10、10~20、20~30 cm等3层获取群落活细根(直径≤2 mm),分析其生物量、形态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恢复阶段细根生物量为194.63~255.19g·m^(-2),集中分布在0~10 cm表层土壤中,占0~30 cm土层总生物量60%以上,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生物量的差异不显著;细根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在不同恢复阶段差异显著,随着植被由草丛向原生林正向恢复而逐渐降低;超过66%的根长和64%的根面积分布在0~10 cm表层土壤中,多数细根根长和根面积均在0~0.5 mm和0.5~1 mm径级,这两级根长和根面积占其总量的87%和72%以上.冗余分析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植物群落细根特征与土壤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其中土壤有机碳、速效钾和全氮对细根特征影响较大.这是植物长期适应生境条件形成的有效策略.
苏樑宋同清杜虎曾馥平王华彭晚霞张芳张芳
关键词:细根土壤养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