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玉平

作品数:230 被引量:1,274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工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8篇期刊文章
  • 49篇专利
  • 26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0篇轻工技术与工...
  • 56篇化学工程
  • 38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4篇香料
  • 50篇挥发性
  • 39篇挥发性成分
  • 32篇蒸馏
  • 30篇食用香料
  • 29篇香精
  • 28篇蒸馏萃取
  • 28篇同时蒸馏
  • 28篇同时蒸馏萃取
  • 26篇硫基
  • 25篇萃取
  • 25篇香气
  • 25篇固相微萃取
  • 22篇微萃取
  • 22篇固相
  • 21篇色谱
  • 20篇气相色谱
  • 20篇相色谱
  • 20篇甲基
  • 15篇香味

机构

  • 226篇北京工商大学
  • 9篇陕西科技大学
  • 3篇中国香料香精...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烟草总公...
  • 1篇北京农业信息...
  • 1篇AlphaM...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加加食品集团...
  • 1篇中粮营养健康...

作者

  • 230篇刘玉平
  • 192篇孙宝国
  • 114篇郑福平
  • 81篇田红玉
  • 74篇谢建春
  • 69篇黄明泉
  • 50篇陈海涛
  • 14篇苗志伟
  • 13篇李燕敏
  • 12篇梁梦兰
  • 12篇张玉玉
  • 10篇官伟
  • 10篇杨克玉
  • 9篇高婷婷
  • 8篇韩帅
  • 8篇尹德才
  • 7篇李宁
  • 7篇徐晓东
  • 6篇张文静
  • 6篇杨迎庆

传媒

  • 30篇食品科学
  • 22篇精细化工
  • 11篇中国食品学报
  • 9篇食品与发酵工...
  • 9篇食品工业科技
  • 7篇中国食品添加...
  • 6篇中国酿造
  • 5篇化学试剂
  • 5篇食品科技
  • 5篇化学研究与应...
  • 5篇北京工商大学...
  • 4篇中国调味品
  • 3篇现代科学仪器
  • 3篇香料香精化妆...
  • 3篇食品科学技术...
  • 2篇精细与专用化...
  • 2篇化学通报
  • 2篇日用化学工业
  • 2篇食品工业
  • 2篇应用化学

年份

  • 7篇2023
  • 2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0篇2016
  • 13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16篇2011
  • 18篇2010
  • 9篇2009
  • 9篇2008
  • 13篇2007
  • 17篇2006
  • 23篇2005
  • 15篇2004
  • 6篇2003
2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小茴香挥发性成分被引量:20
2005年
考察了萃取样品温度、萃取纤维吸附时间及解吸时间对于固相微萃取的影响,确定了固相微萃取小茴香挥发性成分较佳的实验条件为:萃取样品温度60℃,萃取纤维吸附时间40min,脱附温度250℃,脱附时间5min。用计算机谱库检索结合气相色谱保留指数二维定性方法,从小茴香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谱图中,鉴定出反式-茴香脑、顺式-茴香脑、爱草脑、葑酮、p-茴香醛、1,8-桉树脑、樟脑等35种小茴香挥发性成分,总质量分数98·70%。
谢建春孙宝国郑福平刘玉平刘丽
关键词:小茴香固相微萃取茴香脑
同时蒸馏萃取结合GC-MS分析红托竹荪挥发性成分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红托竹荪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双柱定性,以乙醚为溶剂时鉴定出81种成分,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时鉴定出89种成分;两种溶剂共计鉴定出10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11种、酮类8种、醇类9种、酚类2种、酯类15种、酸类23种、烃类17种、杂环类17种、其他类6种,其中含量较大的有亚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五烷酸、11-顺-十八碳烯酸、醋酸、乙偶姻、肉豆蔻酸、十五碳酸、天然麝香葵子等。
邹青青黄明泉孙宝国刘玉平
关键词:红托竹荪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挥发性成分
一类4-甲基-4-烷硫基-2-戊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类结构如式(I)的4-甲基-4-烷硫基-2-戊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式(I)中的R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己基、糠基。该方法步骤:在常压下,碘作为催化剂,加热二丙酮醇脱水生成4-甲基-4-戊烯-2-酮,...
孙宝国田红玉黄明泉刘玉平谢建春郑福平
文献传递
SPME-GC-MS分析熟大黄和酒大黄中的挥发性成分
2015年
本论文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机对贵州产熟大黄和酒大黄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从熟大黄和酒大黄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及芳香烃类16种,醛酮类1 3种,烯烃类10种,酯类8种,醇醚类4种,酚类及其衍生物4种,酸类3种,杂环类3种.熟大黄鉴定出49种,含量占总流出的89.48%;酒大黄鉴定出40种,含量占总流出的75.53%.两者共有成分29种,其中含量较大的成分有糠醛、苯甲醛、5-甲基呋喃醛、乙酸、丹皮酚、2-乙酰基吡咯、2,6,10,14-四甲基十五烷、十五烷、十六烷.熟大黄和酒大黄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基本相同,但在种类和含量上略有不同.
孙洁雯杨克玉刘玉平
关键词:熟大黄酒大黄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GC-MS
食品香精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对食品香精的来源、功能和组成、影响食品香精安全性的因素及对食品香精认识的误区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食品香精的使用对加工食品是必要的和有益的,食品香精不会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也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
孙宝国田红玉刘玉平谢建春郑福平
关键词:食品香料食品香精食品安全
文献传递
酱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2年
酱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风味是影响酱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对酱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发展迅速,从提取、分离、鉴定、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综述,并对今后酱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苗志伟官伟刘玉平
关键词:挥发性成分
臭豆腐中挥发性香成分提取与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为分析臭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的方法对北京产老才臣臭豆腐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提取物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结合对比标准品保留时间和计算分离出的成分的保留指数。结果共鉴定出43种成分,其中,醇类15种、酸类3种、酯类8种、酮类3种、醛类2种、酚类1种、硫醚类4种、杂环类5种、芳香烃类2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含量;两种方法中都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17种,主要为醇类、酯类、含硫化合物和杂环类;对臭豆腐香气特征贡献较大的有吲哚、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二甲基四硫、2,3,5-三硫杂己烷、苯酚等。
刘玉平苗志伟黄明泉陈海涛孙宝国
关键词:臭豆腐挥发性成分萃取
8种单烷基酚类香料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机理
2023年
采用分光光度法、电导率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初步探讨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规定的可以使用的8种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机理和抑制效果及与其结构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8种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质量浓度在0.195~0.781 mg/mL范围均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增加大肠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胞内离子外渗。随着单烷基酚类浓度的增加,大肠杆菌细胞溶出物释放量增加。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观察结果表明:8种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在它们的最小抑菌浓度时均能对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使其不能维持正常的形态,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弯曲、褶皱和凹陷。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与其结构有关,其中丙基苯酚的抑制效果优于乙基苯酚的效果,乙基苯酚的抑制效果优于甲基苯酚的效果。当烷基相同时,烷基在羟基的对位时的抑菌效果更佳。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能够通过破坏大肠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达到抗菌作用。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开发食品防腐剂奠定了理论基础。
韩帅孙洁雯刘玉平孙宝国
关键词:大肠杆菌抑菌机理构效关系
四种1-乙氧基-1-烷硫基丙烷类化合物的合成
2002年
丙醛二乙缩醛分别与丁硫醇、仲丁硫醇、戊硫醇和糠硫醇在四氯化碳中 ,常温搅拌 2 0 min,减压下蒸出溶剂 (丙醛二乙缩醛与戊硫醇反应 ,常压蒸出溶剂 ) ,再减压蒸馏收集产物 ,可分别得到 1 -乙氧基 -1 -丁硫基丙烷、1 -乙氧基 -1 -仲丁硫基丙烷、1 -乙氧基 -1 -戊硫基丙烷和 1 -乙氧基 -1 -糠硫基丙烷 ,产率分别为 40 %、2 3 %、3 7%、60 %。此方法收集的产品中不易含有缩硫醛。经红外光谱、色 -质联机、核磁共振谱检测及硫元素含量分析 。
杨迎庆郑福平孙宝国刘玉平
关键词:硫醇
超临界CO_2萃取芫荽油树脂工艺研究
2007年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3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对芫荽油树脂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的影响顺序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流量。在萃取时间为3h时,得出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MPa、萃取温度43℃、CO2流量35L/h,此条件下芫荽油树脂的萃取率达到1.035%。
石华治刘玉平孙宝国黄明泉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芫荽油树脂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