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蓓蓓

作品数:16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市农村干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苏州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耕地
  • 7篇耕地资源
  • 6篇经济增长
  • 5篇资源安全
  • 5篇耕地资源安全
  • 4篇生态足迹
  • 3篇可持续发展
  • 3篇安全评价
  • 2篇地数
  • 2篇能值
  • 2篇误差修正模型
  • 2篇经济增长关系
  • 2篇库兹涅茨
  • 2篇库兹涅茨曲线
  • 2篇耕地数量
  • 1篇动态特征
  • 1篇预警
  • 1篇预警研究
  • 1篇指标体系
  • 1篇指数法

机构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苏州市农村干...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淮南市国土资...

作者

  • 16篇何蓓蓓
  • 9篇刘友兆
  • 8篇梅艳
  • 2篇张健
  • 1篇徐梦洁
  • 1篇蔡成凤
  • 1篇舒帮荣
  • 1篇吴冠岑
  • 1篇何兵
  • 1篇徐进亮
  • 1篇董荣

传媒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新西部(下旬...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经济区经济增长占用耕地数量的差异分析——以江苏省无锡市、扬州市为例
2010年
采用1978~2006年耕地统计和社会经济资料,对江苏省经济发达的无锡市、经济较发达的扬州市2个不同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占用耕地资源数量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个不同经济区的耕地变化无论是总面积上还是人均面积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经济发达的无锡市相对于经济较发达的扬州市耕地总面积和人均面积减少幅度更大、递减率更快;不同经济区的耕地资源面积随着GDP的增加均呈指数递减趋势,用拟合的指数方程能较好地预测不同经济区经济增长占用的耕地面积;在不同的经济区每单位的GDP增长所消耗的耕地面积随着经济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不同;不同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占用耕地面积大致以2005年为界线划分为两个典型阶段。
何蓓蓓梅艳刘友兆
关键词:不同经济区经济增长耕地资源数量
淮南市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经济发展过程中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土地空间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通过分析淮南市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发现非农化产值率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子,并进一步阐述耕地数量变化与经济增长结构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指出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具有一定的协同性,还针对经济增长过程中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何蓓蓓刘友兆董荣
关键词:耕地数量经济增长结构性分析
江苏省动态生态足迹的测度和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生态足迹的原理和模型计算了江苏省1990-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土地生态承载力,分析江苏省生态经济可持续状况和资源利用强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并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提出实现该省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江苏省人均生态足迹明显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力,出现生态赤字;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赤字逐渐增大,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渐减小趋势。从生态足迹构成看,化石燃料生态占用面积最大,其次是耕地,牧草地居第三;除耕地外,牧草地、水域、林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占用面积均逐渐增大。从横向比较看,江苏省的人均生态足迹虽然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却低于全球平均值。可见,江苏省人口、经济和消费模式对自然生态的需求已经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范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现有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
梅艳何蓓蓓刘友兆徐梦洁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基于能值分析的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1
2010年
能值分析理论应用于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方面,可克服传统研究方法在自然、社会及经济系统因子选择方面的不足,为更加全面地判别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程度及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和实践依据。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构建能值指标与传统指标相结合的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1996—2007年的耕地资源安全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江苏省耕地资源安全主要涉及较安全、临界安全两个区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①1996—2000年波动上升时期,综合评价指数从0.632波动上升到0.654的最高水平;②2000—2007年,综合评价指数从0.654逐渐降低到0.582,耕地资源安全水平在各外力的综合作用下呈现下降趋势。
何蓓蓓蔡成凤
关键词:能值分析耕地资源安全评价
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2年
本文分析了耕地资源安全的概念和运行机理,概述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案: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四个方面对耕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何蓓蓓
关键词:耕地资源安全指标体系
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性分析——以淮安市为例被引量:4
2008年
在构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距离函数分析方法,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了城镇间土地集约利用各指标、指标层间的相对优势与不足,并根据最终评价结果,总结出淮安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布特点。
何蓓蓓梅艳刘友兆蔡成凤
关键词:距离函数
江苏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被引量:18
2009年
综合应用生态足迹、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江苏省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计算了江苏省1985~2006年的生态足迹及能源足迹、耕地足迹、草地足迹、林地足迹、建筑足迹、水域足迹,在此基础上,对GDP与各种生态足迹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与因果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GDP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林地足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是GDP的单向Granger原因,林地足迹与GDP之间是双向的Granger原因。并建立了GDP与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林地足迹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利用模型分析发现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91.84%。研究结论揭示了江苏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资源消耗型,总生态足迹、能源足迹、耕地足迹、林地足迹是影响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江苏省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梅艳何蓓蓓刘友兆
关键词:生态足迹误差修正模型可持续发展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时空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实现城市土地高效利用。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评价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较低,波动较大,但随时间不断提高;(2)土地投入偏高导致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总体水平较低;(3)区域差异明显,总体上苏南高于苏中,苏中高于苏北;(4)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产业布局不合理以及城市用地浪费严重是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较低的主要原因;(5)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完善土地市场制度和强化政府干预职能是提高江苏省城市土地经济效益的主要对策。
梅艳刘友兆何蓓蓓
关键词:城市土地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法
区域耕地资源安全研究
人口的不断膨胀使人们强烈地感觉到由于资源稀缺带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危机。耕地资源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更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稀缺资源。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还是当今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八大核心领域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讲,耕...
何蓓蓓
关键词:耕地资源安全安全评价能值理论突变级数法
文献传递
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非农流失的计量分析--耕地库兹涅茨曲线的检验与修正被引量:24
2008年
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经济总量的增长,还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仅用耕地与收入的曲线关系不能全面剖析耕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1986~2004年中国的耕地、经济数据,构建耕地非农流失量与人均收入、经济结构变量的计量模型,对我国经济增长与耕地流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的耕地非农流失与经济发展的演化规律基本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2)经济结构的变化对耕地非农流失以及耕地与收入曲线产生的影响,居民实际消费水平增长率、进出口贸易的比重、投入产出比的提高会加大耕地资源非农流失,并刺激经济增长对耕地非农化的需求,促使耕地与收入曲线更加陡峭,相反,产业结构的升级则缓解经济增长过程中耕地的压力。
何蓓蓓刘友兆张健
关键词: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库兹涅茨曲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