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永顺

作品数:63 被引量:407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5篇地壳
  • 15篇地震
  • 12篇层析成像
  • 10篇地幔
  • 8篇岩石
  • 8篇岩石圈
  • 7篇噪声
  • 7篇面波
  • 7篇接收函数
  • 6篇上地幔
  • 6篇各向异性
  • 6篇波速
  • 5篇洋中脊
  • 5篇青藏高原
  • 5篇海底
  • 5篇函数
  • 5篇背景噪声
  • 4篇青藏
  • 3篇大洋
  • 3篇地壳结构

机构

  • 63篇北京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南方科技大学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长江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3篇陈永顺
  • 10篇冯永革
  • 8篇唐有彩
  • 7篇周仕勇
  • 7篇宁杰远
  • 6篇李家彪
  • 5篇岳汉
  • 5篇范文渊
  • 5篇王海洋
  • 4篇赵明辉
  • 4篇丘学林
  • 4篇盖增喜
  • 4篇裴顺平
  • 4篇李鹏
  • 3篇敖威
  • 3篇董树文
  • 3篇安美建
  • 3篇张佳政
  • 3篇吴振利
  • 3篇牛雄伟

传媒

  • 21篇地球物理学报
  • 7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国地球物理...
  • 3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震学报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4
  • 7篇2003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横波分裂方法的海南地幔柱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利用横波分裂方法,对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及桂林理工大学在广东和广西布设的宽频带流动台阵以及国家地震台网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的固定台站记录的XKS震相进行计算,得到海南及邻近地区的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分裂延迟时间在0.35~1.90 s之间。综合研究区域内前人发表的和本文的横波分裂结果,认为自新生代以来,伴随东部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撤,华南地区西部软流圈物质向东流动进行补充,导致广东及广西的中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上地幔橄榄石晶格大体上沿E-W方向定向排列。受控于海岸线处大陆岩石圈迅速减薄,广东沿海地区横波分裂多数沿NE-SW方向,与海岸线近似平行。特别是,海南岛附近沿海地区分布若干显著不具有横波分裂的台站;海南岛东北角的分裂方向很乱,且横波分裂快慢波到时差(δt)很小。这些观测结果都支持海南地幔柱可能存在于雷州半岛的东南方向,大致位于20.5°N,111.5°E。
葛天雨陈永顺张晨
关键词:横波分裂各向异性地幔流
中国及周边地区2000—2004年构造应力图被引量:3
2006年
郑中华陈永顺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深源地震
青藏高原东部的Pn波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INDEPTH/ASCENT台阵和其它布设在青藏高原的流动宽频带地震仪数据,反演了青藏高原东部和周边区域的上地幔顶层Pn波速度以及台站延迟.研究区域的平均Pn波速度是8.1km/s,略高于中国大陆的平均Pn波速度.低速区主要分布在羌塘地块的西部和松潘—甘孜地块,高温异常的岩石圈上地幔很可能是导致这一低速区的原因.班公-怒江缝合带东端区域的Pn波速度达到8.35km/s,这一高速区可能与向北俯冲的印度板块(东端)有关.另一Pn波高速区分布在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主要由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两个并不完全连续的高速异常区组成,它可能对应于特提斯洋闭合时北部增生的克拉通地体;在后来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中,这一地体有可能阻挡了青藏高原向北的生长.相对密集的台站提供了高分辨率的速度结构横向分布和地壳厚度变化.台站延迟显示青藏高原北部和东部的地壳存在显著的减薄——松潘—甘孜地块东北缘的地壳厚度仅为约50km,而羌塘地块东部唐古拉山地壳最厚,达到75km,这可能是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羌塘地块内部变形增厚所致.
王海洋Thomas HEARN陈永顺裴顺平冯永革岳汉金戈周仕勇王彦宾盖增喜宁杰远Eric SandvolJames NI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层析成像PN波速度
华南块体各向异性分区及上地幔动力学含义被引量:1
2022年
利用SKS波分裂方法,对布设在华南地区的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台阵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块体(SCB)的SKS波分裂自西向东存在明显的变化。在华南块体西部克拉通岩石圈保留完整的四川盆地区域,SKS波分裂不明显,反映该区域岩石圈厚且缺乏大规模的一致性变形;在四川盆地东缘褶皱带区域,SKS波分裂快波方向主要为NNE向,分裂延迟时间可以达到1 s左右,记录了该区域岩石圈地幔经历的一致的显著变形;华南块体东部的SKS波分裂快波方向主要为ENE向,分裂延迟时间为1 s左右,该区域各向异性主要来自软流圈流动的贡献,与大地幔楔的流动方向契合;四川盆地东缘以东200 km范围内,各向异性结果大部分显示为Null值,显示该区域在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过复杂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林玉婷于勇陈永顺
关键词:各向异性岩石圈拆沉
应用布格重力异常研究郯庐断裂构造被引量:32
2006年
使用布格重力资料对郯庐断裂带的中段部分(沂沭断裂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莫霍面及地壳内界面均发生错断,断裂带两侧地壳各界面起伏平缓.该结果与前人的郯庐断裂带是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的认识相一致.在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明显不同,西侧沉积层较薄,平均在5km以下;东侧多数在6km以上;在断裂带中央沉积物最薄,大约为3~4km.断裂带东侧莫霍面埋深浅,大约为33~34km;西侧莫霍面埋深明显增加,达到36~38km.反映了莫霍面深度在断裂带附近整体是向西增加的.郯庐断裂带在重力场分布中则表现为一条宽度较大的线性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
唐新功陈永顺唐哲
关键词:郯庐断裂莫霍面
黑龙江地区背景噪声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被引量:16
2011年
本文选取黑龙江省台网及吉林、内蒙古部分台站共44个固定地震台站连续2年的地震数据,利用两个台站间互相关方法获得瑞利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再用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提取群速度频散曲线,最后利用传统面波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获得黑龙江地区周期为8~40s范围内群速度分布图像.反演结果揭示黑龙江地区地壳及上地幔群速度结构存在明显横向不均匀性.短周期群速度异常与研究区内山脉、盆地和断层带的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8~20s群速度显著低速异常显示松辽盆地具有较厚的沉积层.周期为16~25s的高、低速度异常区的反转反映了大兴安岭地区莫霍面深度大于松辽盆地.周期为30~40s群速度分布图像较好地体现深部构造与浅部构造的对应关系,尤其是观测到了依兰一伊通断裂带以东区域可能反映上地幔物质活动的低速异常.本研究也为进一步结合传统天然地震面波成像方法,获取该区域地壳和上地幔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奠定基础,对研究东北地区构造活动以及探讨深源地震分布和成因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高东辉陈永顺孟宪森张永刚唐有彩
关键词:背景噪声互相关格林函数面波层析成像
鄂尔多斯地区上地幔岩石圈三维速度结构面波反演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双平面波拟合法是一种新的面波成像方法,反演中考虑地震波场中的非平面波成分,提高反演的分辨率.本文利用双平面波拟合法,反演获得鄂尔多斯地区上地幔岩石圈的速度结构.所用资料为国家数字地震台网69个宽频带地震仪和北京大学34个流动数字地震台观测到的地震波面波资料.首先从面波记录中提取了研究区域20~125s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进而得到各个周期瑞利波相速度异常分布图.结果显示,短周期瑞利波相速度异常与地表的构造特征吻合较好,中长周期的瑞利波相速度可以反映出上地幔岩石圈的速度异常分布以及构造特征.由研究区20~125s的瑞利波相速度分布图可以反演得到地表到地下200km范围内的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稳定均一,活化或改造的痕迹不明显;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受到青藏高原的强烈作用,有大量地幔物质流动的痕迹存在;中央转换带下超过200km深度存在地幔物质上涌,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青藏高原板块的挤压有关.
李多周仕勇陈永顺冯永革李鹏
关键词:岩石圈
海洋地壳辉长岩层中晶体颗粒随深度分布的初步探讨
海洋地壳占据了约三分之二的固体地球表面,因此对于如何形成海洋地壳、海洋地壳的结构及其随时间的演化的研究一直是国际上对海底扩张中心(Oceanic Spreading Center)或大洋中脊(Mid-Ocean Ridg...
张志刚陈永顺
关键词:海洋地壳
文献传递
应力转换及1976唐山地震序列的触发关系
<正> 1976年7月28日03:42:56,唐山地区发生MS=7.8地震,震中(39°38′,118°11′),大约15小时后,滦县地区发生Ms=7.1余震,震中(39°50′,118°39′),11月15日,宁河地区...
张竹琪林间陈永顺
文献传递
Hawaii地幔柱近35Ma的体积流量变化
2009年
建立了由海底热点隆起横截面地形估算地幔柱体积流量的简单模型,并在去除了海洋岩石圈冷却下沉、海山以及沉积层影响的情况下,运用该模型对Hawaii热点隆起的27个区域的横截面地形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估算了Hawaii地幔柱体积流量在过去35 Ma中的变化,并观测到距今3~4 Ma和距今17~19 Ma的两个峰值。
韩硕硕陈永顺
关键词:地幔柱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